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好评问题-王冠英
这种现象是内分泌失调的表现,总体来说,是肝郁气滞,舌苔照片发过来看一下吧,舌红苔略腻。这是肝火旺,肾阴虚,也就是西医的内分泌紊乱,肝气郁结,肝郁气滞,肝郁化火,在肝,之前不出汗,喝了龙肝泻肝丸和茯苓粉,开始出汗了,说明龙胆泻肝丸,把您的正气损伤了一下。您的情况应该是逍遥丸,丹栀逍遥丸,或者柴胡舒肝丸,外加金银花15g,桂枝1g,栀子3g,当归5g,泡水喝,舌红苔略腻。这是肝火旺,肾阴虚,也就是西医的内分泌紊乱。之前不出汗,喝了龙肝泻肝丸和茯苓粉,开始出汗了,说明龙胆泻肝丸,把您的正气损伤了一下。您的情况应该是逍遥丸,丹栀逍遥丸,或者柴胡舒肝丸。外加金银花15g,桂枝1g,栀子3g,当归5g,泡水喝,龙胆泻肝丸,我没有说茯苓粉。
2019-06-23
方子有吗?可以根据剂量兑换成草药的剂量
2019-06-08
口苦口干,有时眩晕,腰酸,胯酸,像是肾阴虚引起的,肝郁脾虚湿热,舌苔体现了妇科炎症的问题,口苦口干,眼发干,有时眩晕,腰酸,胯酸,是啥原因(女,48岁) 妇科炎症细菌性阴道炎,加特纳菌。 腰酸腰痛,与妇科炎症关系很大。 舌苔症状,说明脾虚,下焦湿毒,肝郁化火,肾阴虚 治疗 蛇床子15,地肤子15 苦参10,荆芥30 白术60,茯苓15 柴胡15,当归15 白芍30,生地15 山药30,栀子10 桃仁15,大黄5 山萸肉30,肉桂5 三副药,水煎服,每天一副药。 三副药以后腰酸腰痛妇科炎症会好转,再复诊。
2019-05-31
如果烦躁易怒,口干口渴,这是肾阴虚为主 如果没有这些症状,是肾阳虚或者肾精虚,脾肾阳虚,手淫是正常生理年龄应该有的现象,不必惊慌失措,一周一次,半个月一次,就可以。
2019-05-22
舌红苔腻。腰膝酸软,性疲劳,乏力,出汗,瞌睡,胃里面不饿,这些症状有吗?
2019-05-18
如果是肾阴虚的话,黄精可以。但是一味药也难。 舌苔照片发给我看看吧,看看体质情况是不是阳虚
2019-05-12
颜面潮红,阴虚火旺体质,舌苔照片可以发来看看,体内阴虚湿热,血脂高不高,您计划熬药治疗,还是中成药治疗。
2019-05-12
您这是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是心肾不交,肾阴虚,气血不足。请您把舌苔照片发给我看看是否有湿浊
2019-05-11
舌红苔薄黄,胃肾阴虚火旺体质,初中高中有手淫,到了大学开始熬夜就发现不对劲了。现在熬夜两年(男,20岁) 腰酸乏力,腰痛,精神不振,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还有经常拉肚子 大便不成型 颜色不正常。 舌红苔薄黄,胃肾阴虚火旺体质。 ■中医 1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少腹逐瘀颗粒 2草药 枸杞子30g,金银花3g 每天泡水喝,知柏地黄丸治疗肾阴虚火旺兼湿热,对前列腺炎的炎症有效 杞菊地黄丸补肾阴补肾精 少腹逐瘀颗粒,打开前列腺供血,可以治疗前列腺炎,药店可以卖啊,改成血府逐瘀颗粒。
2019-05-11
我29岁,腰痛冰凉,晚上手心脚心热出汗,怕冷手脚冰冷,精神不好,易生气,乏力,口干口苦,睡眠不好易醒。感觉肾阴阳虚的症状都有(男,28岁) 舌红苔薄腻略黄,考虑肾阴阳两虚,以阴虚为主,兼有肝胆虚火,知柏地黄丸+少腹逐瘀颗粒+参苓白术丸,知柏地黄丸治疗肾阴虚火旺+少腹逐瘀颗粒治疗痰瘀肝气郁结+参苓白术丸治疗脾虚湿盛腹泻,口苦,不如知柏地黄丸合适。
2019-05-09
经过治疗,症状有改善了吗?
2019-05-09
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这两个是治疗湿热,如果疗效不好,再回头按照我说的吃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生地20g,五味子15g 知母15g,黄柏15g 茵陈30g,白术30g 陈皮15g,车前草15g 当归15g,芦根15g 金银花9g,鳖甲15g,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了知母,黄柏去湿热泄火的,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了枸杞子。
2019-05-07
心脏症状是心肌供血不足,气血不足。 舌红苔白,体内阴虚火旺。 结合其他症状,考虑心肾不交。...
2019-05-04
2012年到2014年之间手淫过度,从2015年手淫的习惯基本改掉,导致了肾阴虚,肾精不足,肝...
2019-05-03
您好。阳痿早泄,一般和肾气不足,肾精不足,下焦湿热,肾阳不足,有关系
2019-04-26
您好。谢谢信任。有什么不舒服症状吗
2019-04-24
中医乘这种情况是肾虚阴阳失调,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如果肾阴虚,阳不入于阴,则早醒,舌苔照片可以发来看看吗。
2019-04-22
1、眼晴发干,口臭。2、早泄,2分钟就射 舌红苔黄腻,这是肝胆火旺,肾虚造成的 3、女性性冷...
2019-04-17
你好,可以看下舌头了解清楚情况
2019-04-09
眼睛胀,一般见于肝火炽盛(比如高血压,甲亢,肾阴虚,气血亏虚,看似是颈椎病压迫神经导致的手指手臂不适,中医叫做 血瘀,中医教材,常常把体胖归结为脾虚湿盛。其实不完全正确。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痰瘀热结。
2019-04-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