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需要拍摄X线片看看根尖有没有炎症。还有就是把牙套拆下来看看有没有龋坏,能保留牙齿的话,需要重新做根管治疗,如果不能保留,建议拔除行固定义齿修复或者种植修复。根管治疗就是把根管里面的东西清理出来,杀菌消毒,然后充填严实,最后把牙补上。可以不种牙。镶牙也行,可以自己选择。因为你笔尖年轻,所以建议你种牙。比较年轻。
2020-05-08
答
你这颗牙最好是先拍片看看牙根有没有问题,如果牙根没问题,能保留的话,可以做治疗,不能保留的话再拔除,这颗牙拔除需要300左右。根管治疗。就是把牙齿黑色的腐质以及里面的坏死神经感染物质清理干净,消毒杀菌,最后再把牙齿填充上。整个过程需要去医院3—4次,治疗费用差不多一千左右。拔完牙三个月左右,及时镶牙是不太会有影响的。根管治疗差不多一千,后期修补需要另外收费。不适的,每个地区医院设置的价格不太一样,我说的是一般价位。后期你可以考虑种牙或者镶固定牙。吃止痛药。以及消炎药。止痛药可以吃布洛芬,止痛片等,消炎药可以吃头孢和甲硝唑。消炎抑菌作用。可能会,因为炎症越来越重。最好是近期看,别让炎症继续扩展。
2020-05-01
答
看图片的话,光补牙可能不行。需要拍片子看看牙齿的情况,根尖有没有炎症,如果能保留,需要做根管治疗,不能治疗的话只能拔除镶牙。根管治疗就是把牙齿里的髓腔以及根管里的坏死神经清理干净,封药消毒杀菌,再用根充材料把根管填充上。就是清理牙齿里的感染坏死物质。种牙一般一万多左右。每个医院价格也不太一样。
2020-04-28
答
那没办法了,新牙掉了可能需要后期镶牙了。一般小孩需要骨头发育好才能镶牙。如果能保留,建议做治疗后期镶牙,保留不成,很可能需要拔了重新镶。
2020-04-24
答
有很严重的牙周病。牙周病导致包围牙齿的骨质吸收,牙齿松动,牙龈红肿,易刺激流血。你这个需要做牙周基础治疗。不仅仅是洗牙。需要做龈下刮治。智齿建议拔除。智齿把前面的牙齿都顶坏了,尽早补牙。牙结石是主要原因。牙结石一旦形成,刷牙是刷不掉的,只有听过洗牙才能清理。牙结石是钙化在牙齿上的,比较牢固。上面两颗最好也拔掉。智齿位置比较靠后,不容易刷到,容易造成智齿冠周炎,如果智齿位置不正,还会伤害邻牙,比如你的两个下颌智齿已经把前面的牙齿顶坏了。从片子上看,你第二磨牙周围骨质吸收比较严重,快到根尖1/3左右,会有你说的不舒适感。那还好,所以你需要做龈下刮治术,把龈下的牙结石清理出来,才能缓解。
2020-03-18
答
如果根管治疗不当,比如欠填或者超填,都有可能导致根尖发炎。如果没有发现明显的折裂,可以做根管再治疗。因为有时候拍片也不能百分百能看情晰,可以先试着保留看看,后期再反复发生炎症,建议拔除。表面裂痕没事,可以做完根管治疗,戴牙套就可以了,只要是根尖有没有折裂才是问题。一般是建议做牙套的,因为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没有神经血管供应,容易变脆,吃东西的时候牙齿容易咬劈。实在不想做牙套的话,那就以后尽量不要用前牙咬东西,啃硬物,但不能保证不会劈。您说的是有可能的钱,但一般能保留的话还是保留,等实在不能用了,那就拔除,重新镶牙。
2020-03-16
答
一般杀完神经之后,会封药消毒抑菌,清除炎症,治疗完之后,后期牙齿维护不好的话,可能也会感染导致炎症发生。根尖感染严重的话,还可能有骨质的吸收,囊肿的形成。建议你去医院口腔科检查,拍片看看根尖有没有炎症,有没有有保留的价值,以及是否拔除后镶牙。会有感染的可能。所以建议您早去医院口腔科治疗,平时注意好好刷牙。感染发炎可能会导致根尖周炎,骨质吸收以及囊肿的形成。有问题可以再问我。
2020-03-16
答
如果确定把牙齿拔干净了,是不会出现那种状况的。做烤瓷牙也要去正规医院,不然最不好,也会导致牙龈红肿的。我看懂了,之前流脓可能是你牙齿有根尖周炎,如果牙齿拔掉,病因去除了,不会出现那种情况了。亲,因为牙齿本身比较脆,再加上坏的很严重,拔牙有可能会出现牙根残留的情况。病因去除了,就不会产生这种情况了。我的建议是后期镶牙的话去正规医院口腔科,因为小医院可能做的烤瓷牙不规范,会有压迫牙龈,塞牙等情况,可能会出现牙龈红肿。目前不镶牙是不出现这种状况的。
2020-02-28
答
拔牙和您牙龈肿的疙瘩是没有关系的。您说得疙瘩其实是您的切牙乳突发炎了,本身都有这个结构,只不过发炎的时候变肿变大了。可以先口服消炎药,平时注意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少熬夜。不用太担心,你可以看看你家人口腔这个号位置,他们也有这个切牙乳突结构。拔完牙最好修复上,可以做种植或者固定修复桥等方式,不然后期空隙周围牙齿会发生变动。你的缺牙位置缝隙比拔牙之前变小了,可能要想修复的话得做正畸,把空隙变大。还是去去医院口腔科做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看一下骨质单位条件和空隙的大小,才能决定具体用哪种方式修复缺牙。正畸就是所说的戴牙套,需要正畸完之后再修复牙。你这个空隙位置需要镶牙,不是补牙。补牙是说的补牙齿上的龋洞。
20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