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好评问题-谢献萌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骨髓增殖性肿瘤,以血小板持续增多(>450×109/L)为特征,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约1%-5%可能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或骨髓纤维化。转化风险与年龄、JAK2/CALR/MPL基因突变类型及既往细胞减灭治疗(如羟基脲长期使用)相关。治疗目标是预防血栓/出血,而非单纯降血小板,需个体化评估心血管风险。症状包括头痛、手足灼痛(红斑性肢痛)或血栓事件(如中风、心梗),部分患者因血小板功能异常出现鼻衄或消化道出血。确诊需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如缺铁、炎症),骨髓活检显示巨核细胞增生,基因检测明确驱动突变(JAK2V617F占50%-60%)。低危患者可观察,高危者使用阿司匹林抗凝联合羟基脲或干扰素。
2025-04-26
溶血和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危重急症,需立即干预。病因多为ADAMTS13酶活性严重缺乏(先天性或获得性自身抗体),导致超大vWF多聚体引发广泛微血栓。典型“五联征”包括发热、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神经症状(如意识模糊)及肾功能损害,死亡率高达90%以上未经治疗。确诊依赖ADAMTS13活性检测(通常<10%)和血涂片发现破碎红细胞。治疗首选血浆置换(每日一次)清除抗体并补充酶,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利妥昔单抗抑制免疫。新型药物如caplacizumab(抗vWF纳米抗体)可快速阻断血小板聚集,减少器官损伤。患者需紧急转入重症监护,延迟治疗易导致脑梗或肾衰竭。
2025-04-26
稍等,有啥不舒服做检查。你肝功能高,脾大吗,血小板体积增大不用管,但是血小板计数减少。需要重视。血小板体积没有任何意义。主要是找找原因,乙肝五项查了吗,如果说用一元论解释这个结果,从肝脏入手,腹部超声,乙肝丙肝,自身抗体系列,自免肝病相关,自身免疫性肝病系列,一般是叫这个,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风湿免疫不太全,没有自身抗体系列,选贵的那个,是定量的比较准,一般三级医院都有,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医院的化验没有完全在网上开放,你最早提供的这些化验单。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血小板减少。一个是转氨酶升高。这两个问题是需要重视的。所以咱们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进一步检查。之所以说用一元论解释。看看是不是有肝炎一类的疾病。
2025-04-22
稍等,这个外周血没有所谓复发表现,这个就是看看外周血,有点淋巴,外周血里白细胞就是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发烧,抑制期患者是不是打升白针一直有争议,你是髓系白血病还是淋巴白血病,我持打升白针会把微残打起来的观点,发烧厉害了另说,没有好建议,就是等着长,正常营养就行,升白针你可以和你主管大夫沟通,因为这一块属于有争议的问题,可打可不打,祝一切顺利。
2025-04-18
稍等,停药到现在多久了,全面复发还是微残转阳,这是这次上药前,预后是什么样的,因为想具体了解一下你家的病情。这个是我们所谓的ma化疗后,微残不高,现在细胞低,考虑化疗后骨髓抑制还没解除,可以再观察一到两周,就等着看血常规的情况。咱们再说说后续治疗,再就是你所谓的一点点复发。runx1突变,还是runx1::runx1t1融合基因,这个基因突变,预后不良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白血病,终会复发,这种类型的白血病的治疗目标,就是一种比较好的疗效和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之间权衡,你的大夫跟你沟通过维奈克拉方案,维耐克拉相对平稳。这次用ma方案,我只能猜测你的大夫想尽量的把这个微小残留病变清掉,因为我们在认识中。
2025-04-16
你既然能说出这个慢活eb这个次,这个词,应该是你们两家关系比较密切。不用担心。eb这个东西,你也可能感染过,很多人都会感染过,得慢活eb,不是说eb病毒怎么怎么样。而是这个宿主体质不行,清不掉,你也别太担心了,你也别太担心了。没必要,绝大多数的病毒和人都是这种关系,中国人90%都感染过eb,幼儿的感染率得有80%。肯定之前有个过程,就是容易发烧。身体本身有一定的缺陷,他清不掉这个eb病毒,eb病毒就各种搞破坏。要是能清掉,也就不得这个病了。这个无非就是家长心里的接受程度,小孩不发烧就别管了。其实这个问诊主要是解决家长焦虑,你就尽量别自己吓唬自己了。
2025-04-14
最近有啥不舒服不,抽血血常规是指尖还是静脉血,有感冒发烧不,鼻子出血是一个还是两个,身上有没有青一块紫一块,凝血功能查过没,血常规没有问题,因为哪怕是在下降,这个下降是在正常范围内,叫“波动”,可以继续观察,针对出血倾向,可以进一步查一下“凝血功能”,看看有没有凝血异常,如果也没事,目前久不考虑血液病,常规除外,应该问题不大,要是一直在正常范围内。
2025-04-14
第一是个缺铁性品质,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小,血小板反应性升高,查一下造血要素: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印证一下缺铁的事实,然后补铁,大概3周左右能恢复差不多,另外就是白细胞异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所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你不是淋巴高,而是粒细胞低,白细胞偏低一点,先不要考虑血液病,因为血液病相对少见,更常见的几个原因:好多人上午抽血,白细胞贴血管壁,反应性的白细胞少,建议下午复查一个血常规,抽血前稍微运动运动,出出汗,有时候白细胞就正常了,这种情况和抽血的状态有关系。
2025-04-13
戈谢病是溶酶体贮积症,因GBA基因突变致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脂质堆积在肝、脾、骨髓中。分三型:I型(非神经型)最常见,进展缓慢,寿命可接近正常;II型(急性神经型)婴幼儿期死亡;III型(慢性神经型)多伴癫痫、智力倒退。症状包括肝脾肿大、骨痛(骨危象)、血小板减少及生长发育迟缓,确诊需酶活性检测和基因分析。治疗以酶替代疗法(如伊米苷酶)为主,每两周静脉输注,可缩小脏器、改善骨病;口服底物减少疗法(如eliglustat)抑制脂质合成。骨髓移植或基因治疗尚处研究阶段。I型患者及时治疗可正常生活,但延误会导致骨坏死、肺高压等并发症。新生儿筛查逐步普及,早干预可避免不可逆损伤。
2025-04-13
血色素沉着症是一种遗传性铁代谢障碍疾病,并非“铁中毒”,但会导致体内铁过度沉积。因HFE基因突变(如C282Y)导致肠道铁吸收过多,铁沉积在肝脏、心脏等器官引发损伤。典型症状包括皮肤青铜色变、肝纤维化、糖尿病及关节痛,男性更易早年发病,女性因月经延缓铁积累。确诊需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及基因检测,肝活检可评估铁沉积程度。治疗核心是去铁:定期放血(每周1-2次)至铁蛋白<50ng/mL,维持期每3-4个月放血一次;无法放血者用铁螯合剂(如地拉罗司)。患者需避免高铁饮食(红肉、铁补充剂)、戒酒以减少肝损伤,定期监测血糖和心功能。早期治疗可预防肝硬化,晚期需肝移植。
2025-04-13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切脾是有效疗法但非必须。轻型患者通过补充叶酸、预防感染可维持;中重度溶血(如Hb<80g/L、胆结石频发)或生长迟缓者建议切脾,术后红细胞寿命显著延长,但需在5岁后手术以降低感染风险。症状包括黄疸、脾大及溶血危象(发热、腹痛),确诊依赖外周血涂片(球形红细胞>10%)、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及基因检测(如ANK1、SPTB突变)。需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鉴别,Coombs试验阴性是重要依据。患者需避免氧化应激(如磺胺类药物)、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术后感染。靶向药物(如依库珠单抗)可减少补体介导的溶血,正在临床试验中。
2025-04-12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的贫血,但病因不限于营养不良。摄入不足(如长期素食、酗酒)是常见原因,但吸收障碍(如萎缩性胃炎、肠道术后)或需求增加(妊娠、溶血)同样重要。恶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胃壁细胞抗体破坏内因子)是维生素B12缺乏的特殊类型,需终身注射补充。典型症状包括贫血、舌炎(牛肉舌)、四肢麻木及步态不稳(脊髓后索变性)。确诊需检测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骨髓检查可见巨幼变红细胞。治疗需针对性补充:维生素B12缺乏者肌注甲钴胺,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同时纠正病因(如驱虫治疗绦虫感染)。长期未治疗的神经损伤可能不可逆,患者需定期复查血象及神经系统评估。
2025-04-12
地中海贫血是遗传性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治疗依赖分型。轻型或中间型α/β地贫可能无需输血,通过补叶酸、预防感染维持;重型β地贫需规律输血(维持Hb>90g/L)和去铁治疗(如地拉罗司),否则铁过载致心肝衰竭。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根治手段,适用于配型成功且无严重器官损伤者,治愈率可达90%。症状轻重与基因缺失数量相关,重型者出生后半年出现贫血、黄疸及特殊面容(额部隆起)。确诊需血红蛋白电泳(HbF/HbA2异常)和基因检测。婚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预防重型患儿出生,基因治疗(如β-珠蛋白载体输注)已在临床试验中,为无供体患者提供新希望。
2025-04-1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伴随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的骨髓增殖性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伊马替尼)可使多数患者长期生存。约50%-60%患者通过持续TKI治疗达到深度分子学缓解(MR4.5),部分可尝试停药(TFR研究),但复发风险约50%,需严密监测。少数耐药患者需换用二代TKI(如达沙替尼)或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典型症状包括脾肿大、盗汗和乏力,确诊依赖血常规、骨髓细胞遗传学及BCR-ABL定量检测。治疗目标从延长生存转向追求无治疗缓解,患者需定期(每3-6个月)监测融合基因水平,早期发现耐药突变(如T315I)。
2025-04-11
稍等,有没有牙龈出血,身上的瘀斑出血点,所以只能在分两步考虑。一个就是孩子本身活动大,可能磕的比较重,就是淤青,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考虑一些罕见的出凝血性疾病。比如说血管性血友病(不是大家所说认识那种血友病,这个可以进一步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能性很小。你不用这么紧张。本来下面还想说另外两个可能。其实你血小板正常。Pt、aptt、fib正常。这个基本上就不会考虑有大的出血事件的发生。这个只是说作为我们当大夫的针对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排查。你这个血常规参考范围有问题。他是用的成人的参考范围,我给你发的这个参考范围,没有大的血小板比例。但是你的大的小板比例偏低,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实际的意义。可以看做正常。
2025-04-11
嗜血细胞综合征(HLH)是因免疫异常导致过度炎症反应的危重症,能否治愈取决于病因。原发性HLH(如家族性HLH)需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治,而继发性HLH(由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病引发)通过治疗原发病(如抗EB病毒、化疗淋巴瘤)联合免疫抑制(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可完全缓解,但复发风险较高,尤其基因缺陷者。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及高铁蛋白血症,确诊需符合HLH-2004标准(如NK细胞活性降低、sCD25升高)。骨髓穿刺发现噬血现象是重要线索,但非必需。患者需紧急控制炎症风暴,避免多器官衰竭,重症者需ICU支持及抗细胞因子治疗(如阿那白滞素)。
2025-04-10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以分泌单克隆IgM为特征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治疗策略因患者症状和疾病进展而异。无症状患者可观察随访;出现高黏滞血症(如头晕、视力模糊)、神经病变或血细胞减少时需干预。靶向药物(如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和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已成为一线选择,化疗(如苯达莫司汀)多用于耐药或复发患者,并非所有患者均需化疗。该病典型表现包括乏力、肝脾肿大及冷球蛋白血症相关症状(雷诺现象),确诊依赖血清IgM检测、骨髓活检及MYD88基因突变检测(90%以上阳性)。需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液黏度,避免寒冷刺激,高黏滞血症紧急时可进行血浆置换缓解症状。
2025-04-10
稍等,你像个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分布宽度就可以高,查一下造血要素: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如果结果回报铁低,就补上铁剂,是缺铁,多糖铁复合物300毫克一天一次。吃上,铁蛋白大于50再停药。肉多吗,吃肉多吗,可以常规做,就是看看胃十二指肠,就是说和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可以常规的做胃镜来看一看,有没有说这些胃病的因素导致吸收不了铁。
2025-04-08
过敏性紫癜(IgA血管炎)是免疫异常引发的血管炎症,儿童多见,约30%-50%患者可能复发。诱因包括感染(如链球菌、病毒)、药物或食物过敏,寒冷刺激也可诱发。多数患者初次发作后4-6周自愈,但肾脏受累者(紫癜性肾炎)可能迁延不愈,需长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症状以皮肤紫癜(下肢对称分布)、关节肿痛、腹痛及血尿为主,确诊依赖典型临床表现和病理活检(IgA沉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严重腹痛或肾炎者需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呼吸道感染是关键。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为难治性患者提供新选择,益生菌调节肠道免疫可能降低复发率。
2025-04-0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骨髓增殖性肿瘤,表现为红细胞异常增多,但治疗不限于放血。放血疗法用于快速降低血黏度(目标血细胞比容<45%),但需联合抗凝(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长期管理以JAK2抑制剂(如芦可替尼)或干扰素为主,抑制骨髓增殖,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患者需根据血栓史、年龄及基因突变(如JAK2V617F)选择个体化方案。典型症状包括头痛、皮肤潮红及瘙痒(尤其热水浴后),血栓(如脑梗、心梗)和出血风险并存。确诊需血常规、JAK2基因检测及骨髓活检,需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反应)鉴别。患者需戒烟、控制血压,避免脱水,定期监测血象和肝脾大小。新型药物(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正在临床试验中,可减少放血频率。
2025-04-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