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好评问题-段娟
看图片,应该是蚊虫叮咬。从图片上皮疹形态,分布来讲,个人觉得是蚊虫叮咬,丘疹性荨麻疹。这些皮疹颜色已经变淡,应该是以前就有。最新皮疹应该是第一张图片。最后一张是长的下肢,接近脚的部位。从目前图片皮疹分布部位及形态,考虑丘疹性荨麻疹,病因有蚊虫叮咬或接触过敏源。那这个需要除外感染性皮疹,手足口病。从皮疹形态和部位来讲,幼儿急疹不太像。您说的应该是疱疹,皮疹的一种形态。若口腔有疱疹,高度考虑手足口病。水痘不考虑,因为它是向心性分布。口腔有疱疹,可能影响进食。皮疹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多。
2021-04-18
大便从性状上讲,有血丝,粘液,要去医院看看。一是感染性腹泻,二是食物蛋白过敏。米粒不好说,有可能消化不良。但是粘液,血丝是有问题的。您若不想带宝宝去医院面诊的话,先在家截取大便标本,最好半小时送医院化验,先做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最好检查一下是否有乳糖不耐受。您的饮食和我刚说的检查项目没有特别关系。做上述检查是看是否有感染和乳糖不耐受。一旦确诊,都是要治疗的。这些是器质性疾病,需要处理。而消化不良是功能性问题,因为这个年龄段自身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2021-04-17
睡觉呼噜是鼻塞引起。宝宝的症状总结就是鼻塞,咳嗽不剧,发热低热为主。1.血像考虑细菌感染,所以治疗关键是抗感染。3.因为有感染,难免反复发热,体温可以往上走。一般常规感染引起的发热时间3-5天。4.从验血开始算,头孢用48-72小时左右评估一下,如体温有好转(热锋下降或发热间隔时间延长),可以继续目前抗感染联合对症治疗。如果没有好转,需要复诊。商品名。我们这边没用过。所以一开始不清楚。偶尔咳嗽,没得太大鼻炎。目前若喉咙有痰,更多的是鼻腔分泌物倒流而引起。鼻涕很多时候通过后鼻孔直接倒流至咽喉部,宝宝3岁了也会有吸鼻的动作,所以有的时候不见得会看见鼻涕。
2021-04-16
目前宝宝症状不明显,一般情况可,暂时先观察。若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精神欠佳,发热等其他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家里所有成员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母乳照常喂。多喝水,也要看看宝宝喝不喝,毕竟2个多月宝宝有单独喝水的习惯,不容易。水银温度计腋下至少5分钟,体温不超过37.3°C。不用处理,眼睛也会有自我防御功能。不好弄的,又软又细,宝宝也不会乖乖让你弄,而且直接接触结膜会有刺激。人体器官也会有自我防御功能,比如不舒服会眨眼,通过动作反射而排出。只是会有异物感。人为干预不是不可以,就是不好掌握。不像大点的小朋友这么配合,家长也不敢。
2021-04-15
粘液,蛋花,可能大便感染。建议可以在家先留取大便标本,最好半个小时送医院化验,确定是否细菌或轮状感染。细菌感染要用抗菌素,要看检查结果。看外观,水分都被尿不湿吸收了。
2021-04-15
手部应该是蚊虫叮咬或局部接触过敏源导致。皮疹可以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甚至是大疱。大疱周围红斑的地方可以涂药,比如炉甘石或激素软膏。大疱不用涂药,因为局部包裹后,药物不能渗透。另外,大疱的处理,可以到医院皮肤科,让其挑破,再涂药。因为宝宝年纪小,怕在家处理不好导致感染。挑破大疱,会比让它自己吸收好得快些。上衣穿宽松些,脱衣袖要注意。
2021-04-13
查了我说的IgM,你把结果发我,那暂时考虑化扁,暂时不考虑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我看了医生的用药,没得问题。从医生体格检查上来看,不支持传单,所以暂时不查也行。那他也应该是觉得目前不支持这个病。而且eb病毒大多数可自愈。现在还是考虑细菌引起的化扁。你不要太担心。先输液,48小时观察体温。目前只能是说有好转的趋势。发热间隔时间延长或者热锋下降,都是发热好转的表现。继续观察起走。41°C以内的发热,都是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只是增加宝宝的舒适度,而且临床上大家都用过退热药,也不是都能降温的。
2021-04-11
看图片,只是觉得局部皮肤有些发红。比较大的皮屑。皮屑应该和头皮粘合得较紧,洗头后剥落,导致局部皮肤发红。可能有些刺激疼痛,问题不大。不需要抹药,湿疹严重的,头皮也会有渗出,黄色痂皮。但我看他头部皮肤还好。湿疹自觉症状一般以痒为主,但是湿疹也分期,如果有渗出结痂,痂皮脱落是会有疼痛。到底是湿疹还是头癣,都还不甚清楚。个人建议洗头之前就诊,会稳妥。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可为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液、自觉瘙痒。易复发,需长期治疗。部分患者可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2021-04-11
检查还是有问题。感染导致心肌损害。心电图有问题,心肌酶谱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有时可能体现不完全。有些问题,比如心肌受损,他这个年龄段不会有特异性表现,或者他表达不充分。心肌损害就囊括心肌缺氧,缺血,也是心肌损害的症状,胸痛。建议住院,实在不住院,就只有门诊治疗了。刚有病人,比较忙。抗感染治疗加营养心肌的药物。抗感染药物头孢一、二代,营养心肌药如环磷腺苷,果糖,可以输点维生素C。
2021-04-10
看检查结果,治疗有效,从定性定量检查结果看,可以不用再药物治疗。那再随访一段时间,若一直都正常,就停了。疫苗暂时不接种,问题不大。那下个月初复查,下个月做了检查,若没问题,可以接种。宝宝住院时用的具体药物,会和疫苗接种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出院医嘱里医生会写明,也会在出院时和家属特意交代。免疫球蛋白和灭活疫苗可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或以任意时间间隔先后接种。免疫球蛋白一般不能和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间隔4周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相反,接种减毒活疫苗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这是总体原则,具体要结合疫苗接种说明书。
2021-04-10
确实存在交叉感染,您注意保护好自己及家人,把口罩戴上。宝宝精神食欲都还好噻,目前症状单一,若鼻塞流涕不严重,可以建议先观察。最近气候变化,尤其早晚温差大,注意加减衣服。
2021-04-10
可以发图片。地米不是抗病毒,是激素。一般来说发热,大部分是因为感染导致。而感染引起的发热,热程至少3天。干扰素是抗病毒,没问题。宝宝精神不好,应该是和自身疾病有关。病毒感染可以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也可以累及一般情况,比如精神,面色,食欲。多喝水,少吃多餐。遵医嘱服药,注意观察宝宝体温、精神面色,尿量。面色还行。精神确实不好,老是睡。这个您最好带宝宝去医院面诊。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其他并发症,常见的病毒性心肌损害或心肌炎。血常规只能初步判断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及程度,心肌损害是另外的检查。和血常规不同。疾病初期,医生面诊后,一般会开具血常规。
2021-04-08
从血象上看,病毒感染,目前抗病毒加上对症治疗,也就是高热不舒服时口服退热药。因为有感染,难免会反复发热,一般常规的感染引起的发热时间大概是3-5天左右。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体温41度以内是安全的,不会烧坏。退热药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孩子的舒适度,不是一定要把体温降下来,因为有感染,难免会发热,41度以内的体温还是安全的。因为我没法体检。抗病毒,解热镇痛,必要时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方案都差不多。抗病毒药物品种就比较多,我们这边常用的奥司他韦,抗感,百蕊,蒲地蓝等等。从吃药后,48小时密切观察体温,若无好转(热锋下降或发热间隔时间延长),需要复诊。
2021-04-08
发热为儿科常见症状。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医生会全面查看后给出建议。一般来讲,急性发热,主要是感染性疾病。结合您提供的病史,不会首先考虑和头部外伤有关。
2021-03-30
医院做的检查,结果发过来看看,血象还是有,提示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只不过细菌感染从指标上看不太严重。现在宝宝有个具体问题,吐得比较明显,喂药饮食可能都会受影响。补液盐口感一般。我把思路给您理一理。胃肠道感冒,在口服药物的情况下,最重要是药物能起效不,关键在于吐得厉害不。吃了药就吐,药物不会起效,宝宝也会有水及电解质紊乱,这些后果也要考虑的。医生开的药原则上没多大问题。口服补液盐和葡萄糖有很大区别,不能替代。体温没到38.5,就物理降温。一是因为体温不高,没必要急着退热,体温也不是吃了药就一定能退,它是疾病过程的体现。二是因为,吃了药有可能又吐。
2021-03-30
皮疹会慢慢消退,不用太担心。一般不会太明显。有时皮疹多,局部温度高了,可能会有不是。传染病,尽量减少,宝宝又不爱戴口罩。家里也要注意防护,门诊有一家人都被传染的。皮疹都会慢慢消退。皮疹一般1周左右消退。手足口病可以得多次。但是接种了手足口病疫苗也不是不会得。所以没得很明确说法。
2021-03-29
从皮疹形态,分布来看,符合感染性皮疹。血象提示病毒感染。皮疹形态分布符合。这类皮疹可以逐渐遍及全身,但不会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可以不用特殊处理,一般会慢慢消退。皮疹最初分布范围较小,可以遍及全身,最后慢慢消退。若没有,就不需要用药。这类皮疹一般没得自觉症状,也就是说一般没得痒、痛。而且会慢慢消退。所以可以不涂外用药。可能有些医生会开炉甘石洗剂,或者抗病毒软膏。抠鼻子习惯不好,毛细血管损伤就会出血。但也不排除鼻部疾病导致。耳鼻喉科,皮疹不会传染,正常穿衣服哈。皮疹可以增多至全身。
2021-03-28
心脏彩超没啥问题。也还好,基本正常。那不用太担心。宝宝没有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也不支持。光是听诊心音有些弱,那么也不提示有问题。这是需要综合判断的。运动后呼吸声变大,没什么特别异常。超声会有一定提示的。我能理解,毕竟之前做过手术。像这种,一般儿科医生也能解决。但如果是术后常规复诊,还是建议专科就诊。B超不会有出入,都是超声科做的。总之,宝宝目前来看没什么问题,不要太焦虑了。专科比儿科看这方面更有经验。
2021-03-21
一般说如果是脂肪腺的堆积,数个月也该脱落了。要考虑炎症、小囊肿之类的。而且宝宝小,表达疼痛的方式也不定。去医院看看,可以先挂个皮肤科。问题不大,让医生面诊,对小孩的病情更稳妥。
2021-03-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