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为什么会那么“粘稠“?
7月10日
粘稠的酸奶除了带来比较好的口感,在营养上和人体健康上有什么影响吗?
我们对食物的期待和追求总是充满矛盾的,比如酸奶,想在家自制低脂肪的酸奶,于是选用低脂牛奶作为原料,可做出来的酸奶为啥质地不好、口感不佳呢;去超市购买酸奶,又担心酸奶里有各种“胶”。以前某养生大师告诉大家“酸奶里的增稠剂会阻塞血管”,当然随着大师倒下,这句叮嘱就变成了无稽之谈。但是人们还是会对酸奶粘稠还是会耿耿于怀,酸奶为啥会有粘稠的质地和口感?是不是添加了增稠的东西?会不会对人体有害?会不会影响营养……
我们来看看牛奶的外观是怎么形成的?
单来说,牛奶之所以呈现它的外观是因为蛋白质、乳糖和脂肪分散在水中。乳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好,很快就与水“融为一体”了,对牛奶外观的影响不大。脂肪在水中分散成一个个小颗粒,颗粒的外面还包裹着蛋白质。蛋白质除了包裹脂肪颗粒,还有大量的蛋白质自己呆在水中。由于蛋白质分子表面多少都会带有一些疏水基团,它们不喜欢跟水分子在一起,而倾向于互相靠近。
即便不用增稠剂酸奶也会自然变粘
酸奶是牛奶被乳酸菌发酵的产物。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把乳糖转化成乳酸,牛奶就呈现出一个较强的酸性环境。当环境中的PH值下降时,牛奶中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就会减少直至没有,电荷产生的排斥力也就随之变弱,蛋白质分子互相吸引靠近的趋势就越来越强。当大量的乳糖转化成了乳酸,牛奶中的pH值下降到最低,蛋白质分子抱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乳糖、水、脂肪颗粒都“网”在其中。宏观看来,“像液体一样”的奶变得很“粘”,而且“酸”了。由此看来,即便不添加增稠剂,酸奶也会自然变粘的。
低脂牛奶变身酸奶,往往需要增稠剂的帮忙
酸奶的口感跟其中的脂肪含量密切相关,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减少奶制品中的脂肪,甚至干脆食用“无脂奶制品”。脱去了脂肪的牛奶中固体含量更低,形成的酸奶也就更加“不像”酸奶,口感也会变差。
酸奶中有增稠剂并不可怕
增稠剂到体内,有的会像米饭馒头一样被消化成一个个的单糖分子,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最后提供给人体活动的能量,比如淀粉;有的会变成氨基酸,比如明胶;有的会作为“膳食纤维”,还可能会提供其他的健康益处。
作者:云无心,食品科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