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比农村人更容易得哪些病?
6月18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报告,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身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而城市居民不良的生活方式,加上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让城市人的健康状况堪忧。
“城市悠悠城市愁,农村淡淡农村乐。”
乡村人向往城里人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而城里人羡慕农村人的原生态环境、无污染绿色蔬菜、无压力闲适生活。
追求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生活的大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重大。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城市“进军”时,我们不可否认在城市生活容易患某些疾病。
那么,相对于乡村,长年生活在城市中,哪些疾病更容易找上门呢?
一、城市生活方式带来的“富贵病”
“城市富贵病”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善、运动时间减少、吸烟酗酒等一系列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引发的各种疾病。
之所以叫做富贵病,是从前吃不饱、成天需要劳动的穷苦人家不易罹患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疾病等有相似的危险因素,与长期高糖、油腻饮食,吸烟、饮酒等有很大关系,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疾病。由于以上疾病几乎都需要长期服药,进一步引起生活质量的下降,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危害生命。
肥胖症:肥胖症与过量饮食及缺乏锻炼有关,不仅引起行动生活不便及精神心理上的负担,更严重的是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多种并发症。
痛风:痛风以往被认为达官显贵的“专利”。主要是由于其生活水平高,大鱼大肉饮食频繁从而诱发。而如今城市居民普遍都能达到古代达官显贵这种生活标准,也容易诱发这种疾病。
二、城市生活环境带来的疾病
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和各种涂料等装饰的反射光线,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产生的强光束等等都造成光污染。
研究表明,光污染会对人的视网膜和虹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视力下降,还会引起头昏心烦、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情绪低落、乏力倦怠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城市汽车数量的剧增,使得汽车尾气排放大大增加。
汽车尾气含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多种成分,吸入会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增加、一氧化碳的吸入也会导致缺氧。
城市由于工业的发展,排放出工业废气,引起空气污染。近年来pm2.5已经成为老百姓普遍知晓的概念,雾霾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
已经有研究证明,雾霾中所含的各种有害物质能够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引起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甚至与癌症也有一定的关联。
三、城市生活压力导致的精神心理疾病
拥挤、噪音、压力大、节奏快是城市生活的特点,这些特点造成城市居民的精神疾病患病率较乡村高。研究者对1985年后的21个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地区比乡村地区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高28%。
精神分裂症在城市人群中比乡村人群中更为普遍。研究发现:“截至2010年,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上升至716万,增加了132%。而城市地区对总体病例负担的预期贡献从1990年的27%上升至2010年的62%,远高于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的比例(49.2-49.7%)。”
在城市中生活也会增加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城市居民患上抑郁症和躁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几率比乡村要高39%,患上焦虑症的几率也要高21%。
此外,研究者发现:处于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公园或其它绿色植物较多的区域)比在街道或城市中心更能帮助人们放松心情,提高注意力;从绿色植物覆盖率较低的地方搬到绿色植物覆盖率较高的地方会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可见乡村自然环境在预防精神心理疾病的优势。
我们在城市中如何才能健康地生活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报告,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身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
所以,在城市中健康自然地生活,也主要取决于自己。我国卫生部门总结出了我们应该推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要做到“八注意”:合理膳食、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劳逸结合、性爱和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低盐、低糖、低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规律起居:按时作息,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
保证睡眠:好的睡眠对恢复体力、增强智慧、保证健康十分重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劳逸结合: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应适当放松,增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
性爱和谐:正常的性生活可以增强免疫功能解除紧张情绪,调节心理平衡,对促进身心健康有作用。
戒烟限酒:杜绝烟、酒等不良嗜好。
适量运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尤其可以在城市中绿化率高的地区,比如公园等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抵抗疾病侵袭。
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健康与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
城市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孵化器,但长年的城市生活的确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目前,各界人士包括企业家、科学家以及建筑师等都看到了这一点,比如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原田镇郎设计了“Millennium Sky City——千禧未来城”,它是向水平、垂直伸展的三维城市,将立体性空间的结构与空中庭园相结合的城市。
未来城的底部是与大自然的新共存,地面是丰富的大自然和农场。这种设计理念不论是从城市空间利用率还是城市的生态来说,都更优于现在的城市。因此,或许未来的城市能更绿色、生态,成为我们健康的摇篮。但是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依然还是只能依靠我们自己进行调整,保持身心健康。
参考资料:
胡琳琳.从不公平到更加公平的卫生发展:中国城乡疾病模式差距分析与建议[J].中国会议,2012,10.
医脉通.中国1990-2010年城市化与精神分裂症患病率
TerryHartig,PeterH.KahnJr.Livingincities,naturally[J].
姚建义.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4(10)
秦江梅.典型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患者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1(30)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