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吗?

6月18日

為什么糖尿病人吃了粽子后血糖较易升高呢?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呢?

作者:马偕纪念医院淡水院区营养师陈明珠

“营养师,请问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吗?”

这是在营养卫教时,许多糖尿病人共同的疑问。

为什么糖尿病人吃了粽子后血糖较易升高呢?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呢?

淀粉的特性

首先,粽子的主要成份就是糯米,糯米比一般白米支链淀粉较多、黏性较大,同体积时糯米的份量较多。另外,烹调时间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速度,如粥比白饭容易消化,比较会影响血糖的稳定,粽子煮得愈久,其糯米糊化程度愈高,容易影响血糖的稳定。

此外,食物纤维的含量也会影响血糖,如含粗纤维的全谷类,会比精制的白米在胃中停留的时间长,因此血糖较平稳,五谷粽与一般肉粽相比,糖尿病人较适合食用五谷粽。

其他成份含量

传统肉粽大约200公克,除了糖类外,尚含大约1两肉与1汤匙油脂及少量的蔬菜,而粽子纤维量不够,容易使血糖起伏。

另外一般豆沙粽、水晶粽内馅均加入蔗糖,会影响血糖。若要吃,建议自己动手包,内馅方面以代糖取代,来降低糖(糖)的含量。

蘸酱

粽子额外加的蘸酱也要特别注意,如甜辣酱每10公克(约半汤匙)就含有3公克糖,再加上淋酱时通常不会用汤匙来控制份量。因此不知不觉就会摄取过多的糖份。

酱油每1毫升有63毫克的钠,有高血压的人也应注意用量。粳粽一般会沾果糖或糖浆,最好以沾代糖来取代甜味。

糖类的摄取量

举例来说,一个约200公克的传统肉粽,约提供45公克糖类(相当于一碗八分满白饭);粳粽未沾糖时一个约50公克,提供30公克糖类(相当于半碗白饭),以糯米粉或在来米粉做成的粿粽,一个平均100公克,约提供30公克糖类(相当于半碗白饭);豆沙粽1个大约200公克,提供将近100公克糖类(包含额外加入的砂糖,相当于1碗半的白饭)。

吃巧多变化

吃粽的小技巧,在于内馅避免摄取过多油脂及胆固醇,所以若自家包的粽子,可以将原本的咸蛋黄、肥猪肉、花生替代成蒟蒻、栗子、萝卜乾、竹笋、香菇、瘦肉,以五谷米或紫米取代原本的糯米并将包粽子的米量减少。

若原本包入60公克糯米可改包入40公克糯米,来减少油脂、份量及增加膳食纤维,可以更玲瓏可口。

北部粽是将糯米用油炒过再蒸,相对南部粽油含量会多10~15公克油脂,所以糖尿病人吃肉粽应选择南部粽较佳,因油脂“相对”较少,但一粒南部肉粽有1汤匙油,还是建议一天以一次,一次以一粒为主。

由于粽子主要是由五谷类食物做成,还是易造成血糖上升及胃肠不适、胀气等胃肠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胃肠蠕动机能更不好,更有此类问题,所以糖尿病人应注意摄取量。

另外,每颗减糖水晶粽大约1/3碗饭的糖类。如平常饭吃1碗,吃1颗低糖水晶粽后,当餐的白饭就应少吃1/3碗。

春雨君总结:说了半天,就是:不吃为好,如果非吃不可,豁出去也要吃,请重新读一遍本文。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