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过敏预防科普文章合集33

10月20日

过敏预防科普文章合集(161-165)

科普文章161

您的宝宝中招了吗?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一些患儿:宝宝频繁的呕吐、哭闹不安、腹胀、大便次数增多;眼睛发红、烦躁不安、夜间频繁醒来、皮肤干燥、出红疹、有渗液等。对于这样的新生儿通过相应的检查以及排除一些疾病的因素后发现大多与过敏相关。那么我们今天就谈谈新生儿怎样预防过敏。

首先,新生儿过敏最常见的是牛奶蛋白过敏。由于其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且严重程度不一,在早期往往容易被忽视,但随着过敏症状的加重,又容易累及消化、皮肤、呼吸等多个系统,易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喂养不耐受等混淆,从而给患儿的营养健康以及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那么有的家长就会提出疑问,一直纯母乳喂养怎么就出现了牛奶蛋白过敏呢?原因是因为母亲会摄入一些含牛奶蛋白的物质通过乳汁使新生儿致敏,经研究统计发现在母乳喂养婴儿中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患病率也高达0.5%。同时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变化、空气变化引起呼吸道过敏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都有所增加。

其次,哪些新生儿是牛奶蛋白过敏的高发人群呢?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曾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存在肠道手术病史患儿、剖宫产娩出新生儿、父母为过敏体质等均为过敏的高危人群。在新生儿期牛奶蛋白过敏主要为非IgE介导,多数以血便起病,也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也有少数IgE介导的过敏表现为皮肤症状。很多时候当宝贝们出现一些症状时我们并不能很快速的诊断出就是牛奶蛋白过敏,因为新生儿期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诊断主要依靠过敏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与摄食关系、诊断性回避试验效果以及排除其他相关疾病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积极预防宝宝们出现过敏呢?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母乳作为新生儿最好的营养品当然是不需要停母乳,但是建议母亲回避含牛奶蛋白的食物2~4周开始喂养,开始喂养后母亲不接触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只有当逐渐引入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后宝宝不在出现过敏的症状时才能开始停止饮食回避;部分新生儿在需要添加母乳强化剂喂养时,建议使用水解蛋白的母乳强化剂喂养,减少牛奶蛋白的发生率,促进生长。如果不能纯母乳喂养需混合喂养时,若宝宝具有过敏高风险,宝妈宝爸建议选择部分水解蛋白配方进行过敏预防,在临床症状严重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补充喂养,有时宝宝出现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时我们则需要严格给予氨基酸奶粉喂养。

所以我们建议母乳喂养优先,避免新生儿过早的接触牛奶蛋白;但是由于诸多其他因素导致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进行喂养。但宝宝出现一些如腹胀、呕吐、便血、湿疹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明确是否为牛奶蛋白过敏。及早发现与诊断,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减少和减轻宝宝过敏的症状。及时进行生长发育评估,调整喂养方式,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科普文章162

牛奶蛋白过敏,从预防做起

引言:牛奶蛋白过敏多见于婴幼儿,为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中国部分城市的研究显示,0-3岁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患病率约为0.83%-3.5%。牛奶蛋白过敏症状无特异性,常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如皮肤、胃肠道及呼吸系统等,部分宝宝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贫血、营养不良等,影响认知功能和学习能力,甚至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危及生命。了解牛奶蛋白过敏,预防牛奶蛋白过敏,已成为新手宝爸宝妈必修的重要课题。

案例:甜甜是一位九零后二胎宝妈,每天累并快乐着,大宝豆豆因为孕期没有做饮食管理,胎儿过大,没办法实行了剖腹产手术,后又因为怕体型改变太大而没有实施母乳喂养,吃的普通奶粉,结果宝宝没满月就拉血便,到医院诊断牛奶蛋白过敏,换吃氨基酸奶粉,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很抗拒,吃的也少,长得也慢,可把两口子愁坏了,好在后来逐渐适应了,半年后又遇到转奶问题、辅食添加问题等等,各种滋味,真真不堪回首。这几年出生人口呈断崖式下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甜甜狠狠心又要了二胎壮壮。这一胎甜甜比较注意,做了精心的饮食管理,冒着风险实施了顺产,并坚持母乳喂养,还给宝宝吃了益生菌,好在壮壮没有出现过敏症状,五个半月的时候及早添加了辅食,现在壮壮八个月。长得白白胖胖的,嘴里还呜哩哇啦的叫着嘛嘛嘛嘛,甜甜紧绷着的那根弦终于放下了。

预防策略:

一、 自然分娩 妈妈的产道和外周微生物能增加益生菌定植率,能促进宝宝免疫系统发育,有助于预防宝宝食物过敏。

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大量益生元,且母乳中的牛奶蛋白含量比牛奶中牛奶蛋白含量低100000倍,对预防宝宝食物过敏有利。

纯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大量益生元,且母乳中的牛奶蛋白含量比牛奶中牛奶蛋白含量低100000倍,对预防宝宝食物过敏有利。

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对于不能纯母乳喂养的高危儿,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应是婴儿喂养的不二选择,而采用适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至四个月或更长时间,有助于减少后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不推荐采用大豆蛋白配方及其他动物乳,预防牛奶蛋白过敏。

益生菌 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预防有害菌的入侵,从而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

辅食添加 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不建议推迟。从低过敏食物开始添加,如铁强化米粉、苹果、胡萝卜等。需要注意的是,过早或过晚添加过敏原性食物,都可能增加宝宝食物过敏风险。(就花生来说,可能是个例外。

营养补充剂 n-3 PUFA的作用与益生菌相似,可能有调节免疫与炎症系统反应,影响致敏和过敏发展。

干预治疗:宝宝一旦出现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如湿疹,腹胀,腹泻,便血,呕吐,便秘等,要及时到专科门诊就诊。牛奶蛋白过敏的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有利于减轻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多数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预后较好,约85%-90%的患儿在3岁左右出现临床耐受。

 

科普文章163

科普案例:预防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小汤圆的故事

汤圆是一个刚出生的宝宝,他的父母都是过敏体质,爸爸有过敏性鼻炎,妈妈有湿疹。因此,小汤圆被医生认为是“过敏高风险婴儿”。为了预防小明发生牛奶蛋白过敏(CMPA),他的父母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1. 纯母乳喂养  

在孕期我们对小汤圆的妈妈进行了科普和指导使其了解到母乳喂养对预防过敏的重要性。小汤圆出生后,妈妈坚持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成分,如分泌型IgA,可以帮助小汤圆建立健康的肠道屏障,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医生建议妈妈在哺乳期间避免摄入高致敏性食物,如牛奶、鸡蛋和坚果,以降低通过母乳传递过敏原的风险。

2. 使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  

由于宝妈在哺乳期间偶尔奶水不足,医生建议使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pHF)作为补充。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降低了致敏性,适合过敏高风险婴儿使用。小汤圆在混合喂养的情况下,没有出现任何过敏症状。

3. 补充益生菌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汤圆的妈妈在孕期和哺乳期间每天补充含有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益生菌。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婴儿的免疫耐受能力,从而降低过敏风险。小汤圆出生后,医生也建议在小明的饮食中适量添加益生元,以进一步支持肠道健康。

4. 适时引入易致敏食物  

过去,人们认为延迟引入易致敏食物可以预防过敏,但最新的研究显示,早期适量引入可能更有助于诱导免疫耐受。在小汤圆6个月大时,医生建议逐步引入牛奶蛋白。宝妈先从少量稀释的牛奶开始,观察小汤圆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小汤圆成功接受了牛奶,没有出现任何过敏症状。

结果

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小明在1岁前没有出现任何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他的生长发育指标正常,皮肤健康,消化系统功能良好。小明的父母非常感激医生的指导,也意识到科学预防的重要性。

专家提示

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CMPA)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发病率约为2%7.5%[1]CMPA不仅影响婴幼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哮喘等。因此,预防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成为儿科领域的重要课题。

1、牛奶蛋白过敏的机制与临床表现

牛奶蛋白过敏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过敏反应,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或非IgE介导[2]。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临床表现多样,轻者表现为皮肤症状(如湿疹、荨麻疹),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或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呼吸困难)[3]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母乳喂养的预防作用

母乳喂养被认为是预防CMPA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母乳中的免疫活性成分(如分泌型IgA)可以增强婴儿的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过敏原的暴露[4]。多项研究表明,纯母乳喂养至少46个月可以显著降低CMPA的发生率[5]

水解配方奶粉的应用

对于无法纯母乳喂养的高风险婴儿(如有家族过敏史),部分水解配方奶粉(pHF)或深度水解配方奶粉(eHF)可作为替代选择。研究表明,pHFeHF通过降低蛋白质的致敏性,能够有效预防CMPA的发生[6]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潜在作用

近年来,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和益生元在预防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关注。一些研究发现,孕期和哺乳期母亲补充益生菌,或婴儿早期摄入益生元,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CMPA的风险[7]。然而,这一领域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支持。

延迟引入固体食物的争议

过去认为延迟引入易致敏食物(如牛奶、鸡蛋)可以预防过敏,但近年来的研究颠覆了这一观点。例如,LEAP研究表明,早期引入花生可以显著降低花生过敏的风险[8]。这一发现提示,早期适量引入牛奶蛋白可能有助于诱导免疫耐受,但具体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3科学建议

基于现有研究,以下预防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建议可供参考:

提倡纯母乳喂养:建议婴儿出生后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以降低CMPA的发生风险。

高风险婴儿的选择性干预:对于有家族过敏史的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部分水解或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合理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孕期和哺乳期母亲可考虑补充益生菌,婴儿早期可适量摄入益生元,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早期引入易致敏食物:在医生指导下,适时引入牛奶蛋白等易致敏食物,可能有助于诱导免疫耐受。

牛奶蛋白过敏的预防需要个体化策略,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婴儿。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喂养计划,并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如果发现疑似过敏症状(如皮疹、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希望这个案例能帮助更多家长了解如何科学预防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让宝宝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Sicherer, S. H., & Sampson, H. A. (2018). Food allergy: A review and update on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41(1), 41-58.  

[2] Boyce, J. A., et al. (2010).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ood all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port of the NIAID-sponsored expert panel.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6(6), S1-S58.  

[3] Koletzko, S., et al. (2012). Diagnostic approach and management of cow's-milk protein allergy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ESPGHAN GI Committee practical guidelines.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55(2), 221-229.  

[4] Victora, C. G., et al. (2016). Breastfeeding in the 21st century: Epidemiology, mechanisms, and lifelong effect. The Lancet, 387(10017), 475-490.  

[5] Greer, F. R., et al. (2008). Effects of early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topic diseas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The role of maternal dietary restriction, breastfeeding, timing of introduction of complementary foods, and hydrolyzed formulas. Pediatrics, 121(1), 183-191.  

[6] von Berg, A., et al. (2003). The effect of hydrolyzed cow's milk formula for allergy prevention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The German Infant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Stud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11(3), 533-540.  

[7] Cuello-Garcia, C. A., et al. (2015). Pro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llerg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36(4), 952-961.  

[8] Du Toit, G., et al. (2015). Randomized trial of peanut consumption in infants at risk for peanut allerg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9), 803-813.  

 

科普文章164

孕期与哺乳期科学干预 降低宝宝食物过敏风险

近年来,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据统计,我国0-2岁婴幼儿食物过敏发生率已达5%-10%,其中牛奶蛋白过敏占过敏病例的40%以上。作为妇幼保健领域的专业工作者,我们深知过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将从孕期营养干预、哺乳期膳食策略、辅食添加时机三大维度,系统解析如何通过科学管理降低宝宝过敏风险。

一、孕期:打造低敏发育环境的关键期

1. 营养均衡优于盲目忌口

传统观念认为孕期严格规避牛奶、鸡蛋等高致敏食物可降低过敏风险,但最新《中华医学会围产期营养指南》指出:无家族过敏史的孕妇无需常规限制饮食。牛奶、鱼类等食物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DOmega-3脂肪酸,对胎儿免疫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建议每日摄入300ml低脂牛奶、每周2-3次深海鱼类。

特殊警示:对于父母一方有过敏史的高危孕妇,建议在孕28周后适度减少花生、带壳海鲜的摄入频率,但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补充替代营养素。

2. 肠道菌群定向培育

胎儿肠道菌群定植始于宫内阶段。孕妇每日补充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益生菌制剂(建议剂量50亿CFU/天),配合30g膳食纤维摄入,可使新生儿肠道拟杆菌门丰度提升2.3倍。临床数据显示,此类干预能使婴儿期特应性皮炎发生率降低37%

3. 环境毒素主动隔离

孕期接触二手烟、PM2.5等污染物会破坏胎儿免疫耐受机制。建议居家使用HEPA滤网空气净化器,保持PM2.5浓度<15μg/m³。外出佩戴口罩,避免高峰时段出行。

二、哺乳期:母乳喂养的精细化调控

1. 母乳成分的过敏原筛查

0.5%纯母乳喂养婴儿会出现牛奶蛋白过敏反应。当宝宝出现反复湿疹、血便等症状时,母亲需进行14天严格忌口(完全回避牛奶及制品),观察症状变化。确诊后建议采用梯度替代法:先以深度水解配方奶粉补充母亲钙摄入(每日额外补充1000mg钙剂),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低敏乳制品。

2. 免疫活性物质强化**

初乳中的sIgA抗体是建立肠道屏障的核心物质。哺乳期每日保证500ml低敏酸奶(含活性乳酸菌)、200g深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A)及1小时日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合成),可使母乳中sIgA浓度提升28%

3. 哺乳期药物风险评估**

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部分抗生素可能改变母乳蛋白结构。需用药时优先选择半衰期<4小时的药物,并在服药后4小时内暂停哺乳。

三、辅食添加:建立免疫耐受的黄金窗口**

1. 关键时间节点把控

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建议:无论过敏风险高低,4-6月龄是引入潜在致敏食物的关键期。每新增一种食物需观察3天,建议按米粉蔬菜猪肉蛋黄酸奶顺序推进。对高风险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于4月龄微量引入含牛奶蛋白的烘焙食品(如含0.1g奶粉的饼干)。

2. 牛奶蛋白的阶梯式引入

针对已出现轻度过敏症状的婴儿,推荐采用「牛奶蛋白梯度耐受方案」:

阶段16月龄起使用深度水解奶粉制作米糊

阶段28月龄引入含酪蛋白的烘焙食品(如奶酪面包)

阶段3**10月龄尝试巴氏杀菌鲜奶制作的辅食

3. 交叉过敏原识别管理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中,35%会合并大豆蛋白过敏。建议首年避免使用豆基配方奶粉,可选择燕麦奶等替代品。同时注意羊奶与牛奶存在92%的交叉抗原性,不可作为替代品。

四、特殊场景应对策略

1. 无法母乳喂养的解决方案

对于必须使用配方奶的高危儿,建议:

- 一级预防:选择部分水解蛋白配方(pHF

- 二级预防(已出现过敏):使用深度水解(eHF)或氨基酸配方(AAF

- 注意:豆基配方、羊奶配方不推荐作为过敏预防手段

2.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鸡蛋过敏不是麻疹疫苗的绝对禁忌症。最新《儿童免疫规划技术指南》明确:即使对鸡蛋有严重过敏反应,仍可在严密监护下接种麻疹疫苗。

五、全周期监测与个性化调整

建议建立「过敏风险档案」:记录孕期饮食日志、哺乳期忌口反应、辅食添加进程。对出现≥2项高危因素(父母过敏史、剖宫产、抗生素暴露)的婴儿,建议在3612月龄进行血清sIgE检测及皮肤点刺试验。

通过多维度科学干预,临床数据显示可使牛奶蛋白过敏发生率降低58%。让我们用专业守护生命最初的1000天,为宝宝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2022年婴儿过敏防治共识  

2. EAACI食物过敏指南(2021版)  

3. 美国NIH过敏与感染性疾病研究所临床数据

 

科普文章165

幸运的“敏二代”

满满出生啦!

满满小朋友是家里的二宝,由于妈妈有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满满生后40分钟就因为胎龄33周早产住进了新生儿病房。转入病区后主管医生与爸爸已经沟通和解释病情。宝妈在产科仍不放心,不顾术后疼痛一直要找主管医生再叮嘱几句。

满满是“敏二代”?!

主管医生以为是妈妈舍不得宝宝住院,忍不住分离的痛苦,担心孩子病情想和医生再多问几句。结果妈妈说自己不计划不送母乳,因为大宝当时出生后不久出现血便病确诊牛奶蛋白过敏,1岁内一直是低敏配方乳喂养。妈妈自己本身也是过敏体质,希望提前通知到医生,给二宝也别喂母乳和普通配方乳,直接喂氨基酸配方乳。主管医生了解到了满满原来是“敏二代”,耐心地安抚了妈妈紧张的情绪。医生一方面鼓励妈妈泌乳量,另一方面告知其回避高蛋白饮食,建议还是积极送母乳,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

满满新生儿期纯母乳足量喂养,无牛奶蛋白过敏表现。

满满非常争气,虽然24小时内呼吸困难、肠鸣音弱,未达到开奶条件,但是第2天开始就能微量喂养。起初,我们向妈妈要来少量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和少量母乳试喂养。随着妈妈泌乳量增多,满满喂养耐受好,奶量逐渐增加。整个住院期间我们观察着满满的腹部体征、大便情况及其他可能的牛奶蛋白过敏表现,同时还关注妈妈的饮食情况。虽然满满是“敏二代”,是过敏高风险的婴儿,但是幸运的是,满满在大家的帮助下做到了纯母乳喂养,在新生儿期避免了过敏的发生,日龄26天时顺利出院。随访至3个月,各方面情况良好。

幸运满满成功预防过敏带来的一些疑问。

满满妈妈:“如果我当时也给大宝纯母乳喂养,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便血的情况啦?”

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原因很多,研究显示, 一级亲属特别是父母食物过敏,孕母高龄、母妊娠期高压、剖宫产出生,新生儿胃肠道术后、抗菌药物应用、胎儿宫内致敏等是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的高危因素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主要为非IgE 介导类型,临床症状多样,常累及多个系统,多以血便起病,也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医学上我们常诊断为食物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食物蛋白诱导性肠病和Heiner综合征等。最常见的类型是食物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所以如果纯母乳喂养是可以降低过敏风险,但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除外过敏的可能。新生儿宝宝的过敏不仅仅表现为便血,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临床症状。当然,有过敏风险的宝宝,我们应当积极预防,减少高危因素的发生。

也有宝妈问:“您说母乳喂养好,我也是纯母乳喂养,我的宝宝就出现了便血,现在还是在低敏配方乳喂养着呢?”

满满小宝宝能在新生儿期避免过敏,除了母乳喂养外,还有很多其他医疗行为的支持。尤其满满是早产,科学的综合管理和母乳喂养都是成功的关键。当然,纯母乳喂养与全母乳喂养是不同的。虽然一些妈妈的母乳充足可以满足新生儿期间的营养需求,但是部分新生儿生后数日摄入普通配方乳,或因其他原因短时间人工喂养还是会导致抗原的再激发诱导产生过敏反应。总体来说,若母乳充足,一定要母乳喂养,其好处除了预防过敏外,对母婴有诸多好处。

还有宝妈问:“医生,如果我母乳不足,或者实在泌乳困难,爸爸妈妈也都是过敏体质,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婴儿配方乳呢?”

2023年的《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中提出当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过敏高风险的新生儿不推荐使用部分水解配方乳深度水解配方乳降低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但是也有研究表明,一些过敏高风险的婴儿选择部分水解配方乳后,可以减少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以及青春期哮喘的发生。

满满小宝宝有家族过敏史,但是通过合理预防,避免了新生儿期的牛奶蛋白过敏,她是幸运的。对于特应性皮炎、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满满的未来仍需谨慎对待。如果母乳不足或者没有母乳,为了降低过敏风险,我们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选择部分水解配方乳、合理添加辅食来避免“敏二代”宝宝远期过敏风险。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J].中华儿科杂志,2024,62(1):12-21.DOI:10.3760/cma.j.cn112140-20231007-00257.

 魏铭,李文斌.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8,33(6):471-474.DOI:10.3760/cma.j.issn.2096-2932.2018.06.020.

 陈同辛,洪莉,王华,邵洁,杨凡,王莹,刘光辉,徐樨巍,盛晓阳,许春娣.中国婴儿轻中度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营养干预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4):241-250.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0106-00016.

 Szajewska H, Horvath A. A partially hydrolyzed 100% whey formula and the risk of eczema and any allergy: an updated metaanalysis[J]. World Allergy Organ J, 2017, 10(1):27. DOI: 10.1186/s404130170158z.

 von Berg A, Koletzko S, Grübl A, et al. The effect of hydrolyzed cow′s milk formula for allergy prevention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the German Infant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Stud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 111(3): 533540. DOI: 10.1067/mai.2003.101.

 


本文作者:陈小琴、陈云秋、王红宇、杜素宁、关函洲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