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过敏预防科普文章合集28

9月8日

过敏预防科普文章合集(136-140)

科普文章136

如何让6个月以内的宝宝吃出健康?

因为工作原因,我平时需要经常到月子中心对月嫂及育儿嫂进行培训,遇到家长及育儿嫂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喂养的问题。今天,我用一个月子中心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科普--如何让宝宝吃出健康?

   小亮亮是一位39周足月顺产男宝,日龄8天,家里有一位可爱的小姐姐,现在3岁啦,姐姐3个月大时因“血便湿疹”,在三甲医院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因为母乳不足医生建议姐姐吃深度水解奶粉半年,后面转为部分水解奶粉喂养到2岁,现在生长发育和同龄人一样。我来到小亮亮的房间, 月嫂愁眉苦脸的问我:“刘老师,亮亮现在8天了,每天饿得很快,最多1小时就在找奶吃,宝妈都没有办法休息好,每天尿量也少, 其他宝宝都要换6-7个尿不湿,亮亮才3-4个,其他宝宝1周的时候体重都恢复出生体重了,亮亮还没有恢复到出生体重,宝妈也很焦急,我们该怎么办?”

我仔细查看亮亮,全身皮肤比较干, 四肢皮肤有皲裂脱皮,精神反应比较好,面色红,呼吸心率均正常,结合育儿嫂反应的尿量不多情况,我判断宝宝是喂养不足,通俗点说,是饿饭啦。那该怎么办呢?

母亲在月子中心的饮食营养均衡(回避牛奶),液体量也比较充足,孩子吸吮也充分,母乳依然不足,那么,我们就需要给宝宝准备配方奶补授喂养。选什么配方奶就难倒了月嫂和宝妈了。

宝宝可以如大多数宝宝一样选普通配方奶吗?

宝妈一听育儿嫂问选普通配方奶,就摇头。因为姐姐小时候出现血便,湿疹,到三甲医院去的时候,医生告诉她姐姐是对牛奶蛋白过敏了,就把普通配方奶换成深度水解奶喂养才好的。宝妈说,当时我们是被吓傻了,看见姐姐那么小一个宝宝,天天大便带血丝,心疼死了。所有对于二宝的亮亮来说,是不敢再冒险了。

宝宝需要直接加深度水解配方奶吗?

  宝妈心理没有底,月嫂也不敢擅自建议。

参考《中国中国婴儿轻中度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营养干预指南》[1],对于小亮亮,目前没有血便,湿疹等反应,母乳相对于整蛋白配方是低敏的,宝宝能够耐受,借鉴食物回避激发试验原理,指导选择部分水解配方奶给亮亮补足口粮。1周后再到月子中心指导,月嫂和宝妈都开心啦——亮亮除了追上了同龄儿的体重身长外, 并没有出现妈妈担心的姐姐小时候的血便、湿疹。宝妈也不再因为小亮亮反复的觅奶而休息得好了。

为此,我给月嫂举行了一场科普讲座,总结如何让6个月以内的宝宝吃出健康:

非过敏宝宝,首选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可选择普通配方奶喂养。

对于一级亲属有过敏史的宝宝,首选母乳喂养,母亲适当忌嘴,如果母乳不足,可选择部分水解配方奶喂养(在医生指导下)。

对于已经出现过敏症状的宝宝,首选母乳喂养,母亲适当忌嘴,如果母乳不足,可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或者氨基酸配方奶喂养(在医生指导下)。

小亮亮在月中中心的28天里,体重较出生时增长了1.4KG,身长增加了5.2厘米。宝妈,月嫂都很满意。

 

参考文献:

1、陈同辛,洪莉,王华,.中国婴儿轻中度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营养干预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4):241-250.

 

科普文章137

从“血便”说起:宝宝牛奶蛋白过敏家长该如何应对?

    大家好!作为一名新生儿科医生,我最近接诊了一些因为“血便”而焦急万分的家长。宝妈们发现宝宝的大便中带有血丝,同时伴有腹泻和哭闹不安的情况。经过详细检查,宝宝被诊断为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今天,我想通过这些案例,为大家科普一下这类婴幼儿肠道疾病,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  

一、什么是新生儿牛奶蛋白

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指机体对牛奶中部分蛋白质分子发生的免疫反应,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对牛奶中部分蛋白质分子发生的免疫反应发病率逐年增加。

二、常见症状有哪些?

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多以血便起病,也有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部分伴有皮肤症状,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等,呼吸道症状(如喘息)较少见。

如何治疗?

1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建议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需回避牛奶及奶制品至少2周,并补充钙及维生素D制剂,如果回避无效,出现严重过敏症状,更换为低敏配方奶粉,如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氨基酸奶粉喂养。

2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需回避牛奶、奶制品及含奶制品的辅食,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或氨基酸奶粉喂养。轻中度CMPA患儿首先考虑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若24周无好转,则需考虑更换为氨基酸奶粉

症状缓解后何时恢复整蛋白配方奶喂养?

1CMPA新生儿的临床症状通常在回避后3~4 d明显缓解,2~4周消失。

2使用深度水解蛋白奶氨基酸奶替代喂养2~4周后,如宝宝症状改善,应根据病情进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若症状再次出现,应继续深度水解蛋白奶氨基酸奶替代喂养至少3~6个月,症状完全消失后,可采用有循证依据的部分水解蛋白奶用于序贯喂养,

3如果替代喂养后,宝宝的过敏症状无缓解或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呈阴性,则应排除新生儿CMPA,寻找其他病因。

4即使宝宝的症状已经缓解,也建议定期复查,确保宝宝的健康状况良好。

五、预防措施有哪些?

1不推荐限制母亲妊娠期、哺乳期牛奶及其制品饮食以预防CMPA

2鉴于母乳喂养对母子双方的健康效应,避免生后早期引入含牛奶配方,可降低牛奶蛋白过敏风险。

3不推荐母乳喂养新生儿使用部分水解蛋白奶预防 CMPA,当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过敏高风险新生儿使用有循证依据的部分水解蛋白奶用于降低CMPA风险。

4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的使用预防CMPA

六、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持续腹泻或便秘,且症状严重。

2大便中带血或有黏液。

3哭闹不安,难以安抚。

4出现呕吐、发热等其他症状。

 

科普文章138

食物过敏儿童营养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摘要:食物过敏是由食物中某些成分(通常是蛋白质,有时可以是某些化学成分)被已致敏的免疫细胞识别,激发出一系列特殊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当再次接触相同食物或含有交叉抗原的食物时会重复发生类似反应。近年来食物过敏儿童由于饮食回避等引发的营养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了食物过敏儿童营养管理的关键策略,并提出需结合个体化营养评价与替代食品选择。

关键词:食物过敏;儿童营养;研究进展

引言

食物过敏不仅发生在婴幼儿,成年人中同样也时有发生,可引起严重的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对于食物过敏,除了回避过敏原和对症处理外,目前尚无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系统分析食物过敏儿童营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明确致敏食物,恰当地进行饮食回避是处理食物过敏惟一有效的途径,但应注意没有营养监测的饮食回避也可能产生营养不当的风险。对于大年龄儿童或成人,由于膳食范围较广,少数种类的食物回避一般不致于造成严重的营养问题,如何识别食品成分中的过敏原,读懂食品成分标签是这一人群饮食回避的关键;对于小年龄儿童或婴幼儿,不恰当的饮食回避或缺乏必要替代补充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当,造成生长发育落后。下文将具体分析食物过敏儿童的主要营养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食物过敏儿童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

食物过敏饮食管理不当造成的营养问题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多种食物过敏或没有选择恰当的替代食物所造成。虽然目前尚无随机临床研究证明食物过敏时饮食回避会引起营养缺乏,但一些病例对照研究提示食物过敏儿童存在不恰当的营养摄入风险。卫澜等对99例食物过敏儿童和98例年龄匹配的非食物过敏儿童的3d膳食记录进行分析显示,存在2种或2种以上食物过敏的儿童年龄别身高(HFA)低于只有1种食物过敏的儿童[1];牛奶过敏或多种食物过敏儿童钙的摄入量低于膳食推荐量。汪兴玲等收集了18例牛奶过敏和20名健康对照组儿童的6d膳食记录,分析显示,两组在总能量供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奶过敏组蛋白质摄入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总脂肪摄入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牛奶过敏组儿童尽管没有明显的严重营养问题,但其HFA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周爱军等“研究了25例存在多种食物过敏并进行了饮食回避的27岁儿童,与61名健康儿童比较,发现过敏组儿童膳食中钙和铁的摄入低于膳食推荐量,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显著降低。提示,多种食物过敏儿童饮食回避后可能存在必需脂肪酸缺乏及矿物质摄入不足的危险[3]

冯超等[4]报道了因食物过敏进行不恰当食物回避后出现严重营养问题的病例。1例为因牛奶过敏持续母乳喂养并盲目限制断乳食品添加的10月龄足月男婴,出现手足搐搦现象,血象排除低血糖性抽搐,并显示血钙、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甲状旁腺素升高,维生素D减少等佝偻病低钙征象,同时存在缺铁性贫血。由此提示,盲目地延迟添加辅助食品并坚持纯母乳喂养,导致患儿维生素D、钙和铁摄入严重不足[4]。另一例为10岁女性患儿,2岁时明确有鸡蛋过敏反应,半年前由于间歇性哮喘进行过敏原检测(IgG测定、皮下电位过敏原检测),被推荐回避鸡蛋、含麸质食物、牛肉、鸡肉、鱼、柑橘类、番茄和草莓等多种食物,继而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患儿最终进行特异性IgE(sIgE)检测发现,鸡蛋sIgE仅为0.8kUA/L,户尘螨sIgE10.6kUA/L,而其余食物sIgE均为阴性;用鸡蛋进行开放式的激发试验证明此患儿对鸡蛋已出现免疫耐受。因此,此例患儿哮喘发作与户尘螨有关,之前大范围不合理的食物回避导致患儿营养摄入不足。

可见,食物过敏儿童存在营养缺乏或不平衡的风险,尤其是出现过敏症状后有长期不合理饮食回避经历者更容易出现营养问题。不同年龄出现的营养问题有所不同,不同地区、民族食物过敏种类也不同,因而食物过敏产生的营养问题也将不一。因此,明确过敏食物,引入营养专业人员指导饮食回避,选择恰当的替代食物,进行系统的营养评价显得尤为重要[5]

2营养评价在食物过敏中的作用

儿童体格发育评估是食物过敏儿童营养评价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身高、体重、身高别体重(WFH)以及头胸围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现况,而生长速率则能更敏感地反映食物过敏儿童营养摄入状况,因此,随访监测生长曲线可以帮助判断儿童营养状况及可能存在的营养缺乏。有条件时还应通过生化指标了解机体各种营养素的水平。此外,膳食分析也可以帮助了解营养摄入情况[6]。小年龄儿童(<6个月)由于饮食品种单一,可以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而大年龄儿童及成人则需采用3d7d的膳食记录,或采用膳食频度记录进行分析。

食物过敏者的营养需要量与正常人一致,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按性别、年龄及活动强度的膳食推荐量,也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各大类食物的推荐量来评估过敏患儿膳食摄入情况是否合理[7]

对食物过敏者尤其是儿童,除了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外,更应关注其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情况。食物过敏的营养问题主要是由饮食回避及过敏症状引起营养物质流失而造成,所需回避的食物也主要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是最容易发生的问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要在足够能量供应基础上才能获得保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提高生物利用率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此,在膳食中不仅要保证总能量的摄入,还要保证动物性食品、豆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牛奶过敏婴儿,应选择合适的替代配方以达到理想的能量与蛋白质摄入比、氨基酸组成和合适的钙摄入[8]

食物过敏者的脂肪摄入问题主要是必需脂肪酸摄入不足,由于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鱼及鱼油类是主要的过敏食物之一,因此饮食中限制这类食物摄入时应特别注意其他富含必需脂肪酸食物的补充,以满足需要。

当饮食中限制1种或1组食物时,我们必须关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陈付哲等对19岁食物过敏儿童的营养摄入量与膳食金字塔所推荐的各年龄组各类食物所需量进行比较发现,大多数食物过敏儿童肉类、水果、蔬菜、谷类摄入量未达到推荐量,且有近半数儿童乳制品摄入量不足,进一步分析显示,食物过敏儿童钙、维生素D、维生素E和锌的摄入量均<67%RDA(RDA为推荐每日需要量)[9]

当饮食限制的食物是膳食营养中的主要成分如牛奶时,钙、磷、核黄素、维生素B5(泛酸)、维生素B12、维生素AD等则应从其他来源(食物、强化食物或补充剂)中得以补充。以下列举常见食物过敏源所含的主要维生素和矿物质,应特别关注:(1)牛奶:维生素A、维生素D、核黄素、泛酸、维生素B12、钙、磷;(2)鸡蛋:维生素B12、核黄素、泛酸、生物素、硒;(3)大豆: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6、叶酸、钙、磷、镁、铁和锌;(4)小麦:维生素B1、核黄素、烟酸、铁;(5)花生:维生素E、烟酸、镁、锰、铬[10]

3婴幼儿食物过敏饮食管理

为保证食物过敏儿童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应给予替代食物和辅食添加的指导。对于牛奶过敏的非母乳喂养婴儿,应选择合适的替代配方,如大豆蛋白配方、羊奶配方、牛奶蛋白水解配方以及氨基酸配方等。2010年世界过敏组织(WAO)在米兰会议上针对牛奶过敏患者诊治指南中指出,IgE介导的牛奶过敏如存在出现严重过敏性反应风险(曾有过严重过敏性反应而目前未食用深度水解配方者)应食用氨基酸配方;无严重过敏性反应史的IgE介导的牛奶过敏者,推荐先食用深度水解牛奶配方;不建议给IgE介导的牛奶过敏患儿食用大豆配方,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以防出现营养问题&。由于大豆蛋白也是主要的致敏原,一般不建议使用大豆配方作为食物过敏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手段[11]

针对具有食物过敏高风险(父母或兄弟姐妹曾有过敏性哮喘、鼻炎、异位性皮炎或食物过敏史)婴幼儿进行的食物过敏预防策略研究报道不少,但结果各不相同。邵洁等对食物过敏高风险儿童进行干预随访至1岁半,结果显示母乳喂养、乳母回避致敏食物、低敏配方、延迟添加过敏食物可以显著降低湿疹发生率。此项研究提供了一个综合预防的方案,但是不能明确说明各种干预措施的作用,而且此方案也可能造成乳母或婴儿不必要的食物回避。另一方面,有部分研究显示,深度水解或半水解牛奶配方可降低食物过敏高风险儿童发生牛奶过敏的可能。

母乳理论上是同种蛋白,致敏的可能性应该很小,但是目前也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母乳喂养对变应性疾病有预防作用。由于母乳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优点,世界卫生组织建议46个月纯母乳喂养[12]

有研究显示,乳母饮食中的过敏原物质可以进入乳汁,因此推测乳母回避潜在过敏原,对食物过敏高风险儿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预防过敏性皮炎的发生。但是由于这些研究报道的有效性,美国2010年的食物过敏指南中并不建议母亲在孕期或哺乳期限制摄入含潜在过敏原食物作为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预防10,以防止膳食回避造成的孕母或乳母营养摄入不足[13]

有些指南建议,对具有食物过敏高风险的婴儿延迟辅食添加时间,但是目前的文献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可以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因此,美国2010年的指南中仍然建议所有婴儿46个月开始添加固体食物,包括潜在的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大多数食物过敏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某些食物可以出现耐受。不同食物出现耐受的平均年龄各不相同,也因人而易,因地区而易。西班牙的一项研究显示,66%的鸡蛋过敏儿童7岁时出现免疫耐受;美国一项针对4958名儿童的研究中,将鸡蛋激发试验阴性、血清鸡蛋sIgE降低或进食鸡蛋后不再出现过敏症状定义鸡蛋耐受,结果显示53%的儿童10岁时出现耐受,82%的儿童16岁时出现耐受[14]。同样,一项通过牛奶激发试验确定免疫耐受的研究结果显示,5%的儿童在4岁时、21%的儿童在8岁时出现牛奶耐受[。我国类似的报道较少,尤其是队列跟踪研究报道更少。王念蓉等对119例平均年龄为6个月的食物过敏婴儿进行随访发现,对多种食物过敏的婴儿不容易出现免疫耐受,62%的鸡蛋过敏、63%的牛奶过敏婴儿诊断后2年出现耐受。相对于牛奶和鸡蛋,对花生和坚果类过敏患儿不容易形成免疫耐受,且常在食用后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食物激发试验也有一定风险。有学者认为,当患者年龄大于4岁,同时sIgE小于5kUA/L时可以考虑进行这类食物的激发,但是sIgE的这个切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定[15]

4大年龄儿童或成人食物过敏的饮食管理

大年龄儿童或成人食物过敏饮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食品标签识别,这是饮食回避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某些意外的严重过敏反应就是由于不能识别食品成分标签而误食引起;另一方面,在不能准确识别食品成分标签时,某些患者一般会回避所有可能的包括那些实际上没有过敏成分的食物,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食物回避,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6-17]

美国、欧盟及日本均有专门的食品标签法规定所有食品必须用简单的语言标识其构成成分,并且标注已知的导致过敏反应的食物和配料。目前我国食品法中有关过敏食物标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食品生产商还可能使用食物的学名或化学名标注成分,让很多普通人无法明白其意。比如,牛奶蛋白过敏患者就应明白标有乳清粉或酪蛋白的食品应该回避,而对柠檬黄过敏者应对标有食用柠檬黄、柠檬黄、食用色素黄4号、酒石黄、3-羧基-5-羟基-(对苯磺酸)-4-(对苯磺酸偶氮)吡唑三钠盐的食品进行回避;含有鸡蛋蛋白的食品有时标识为卵磷脂、蛋黄素。有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已加入某些成分,但由于微量常不标识在成分表中,应特别引起注意。

在食物过敏过程中,过敏原不仅种类多,还存在交叉抗原;每一个体过敏后引起病理变化的免疫机制不同,有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IgE介导与非IgE介导混合型;出现的临床症状因人而易;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也各不一样。因此,需要引入营养学专业人员根据个体需要、过敏原种类、症状特征进行的个体化评价指导。另外,仍有许多问题如食物过敏高风险人群早期预防措施、特殊替代食品的有效性、食物过敏免疫耐受诱导、食物过敏的免疫治疗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18]

参考文献

[1]卫澜,陈天一,陈卓如,唐颢,赵卓慧.上海市学龄前儿童食物过敏现况和饮食特征分析[J/OL].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13[2023-05-06].http://kns.cnki.net.hubu.yitlink.com:80/kcms/detail/11.3156.r.20220831.1158.002.html

[2]汪兴玲, 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效果. 广东省,肇庆市妇幼保健院,2021-08-18.

[3]周爱军,王洁,李家平,张月霞.食物过敏儿童的生长状况与营养管理[J].心理月刊,2020,15(03):192.DOI:10.19738/j.cnki.psy.2020.03.172.

[4]冯超. 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623月龄流动儿童营养性贫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儿科研究所,2018.

[5]单延春,冯雪英,衣明纪.食物过敏儿童的生长状况与营养管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0):1055-1058.

[6]张俊红.关注喂养问题防治婴幼儿过敏性疾病[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05):449-451.

[7]张春玲,彭静宜,郭乐琴,肖玉联.广州市119例营养不良婴儿喂养调查[J].健康之路,2016,15(03):231.

[8]吴红媛,伍丹,张筱佼,胡利清,尹保民.早期营养干预预防高风险婴儿过敏症状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07):1063-1066.DOI:10.13820/j.cnki.gdyx.2015.07.018.

[9]陈付哲.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特点及游离氨基酸配方粉替代/深度水解配方粉序贯干预的疗效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3.

[10].第十一届《儿童保健继续教授高级学习班》暨第八届《儿童食物过敏高级学习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06):423.

[11].第十一届《儿童保健继续教授高级学习班》暨第八届《儿童食物过敏高级学习班》[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05):469.

[12].第十一届《儿童保健继续教授高级学习班》暨第八届《儿童食物过敏高级学习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05):370.

[13]张鑫.过敏预防从第一口奶开始[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45):50.

[14]陈婕,朱冰梅.第一届纽迪希亚儿童营养论坛暨牛奶蛋白过敏临床新视点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08):630.

[15]姚海丽.食物过敏儿童饮食管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03):173-175.

[16]豆子,张和溢.儿童营养的10个常见误区[J].中国保健营养,2010(11):66-67.

[17]汪阳. 成都市婴儿辅食添加营养干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7.

[18]向伟.全国儿童营养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03):181-182.

 

 科普文章139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的使用

儿童食物过敏是指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异常反应,从而引发从多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而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最常见的过敏源之一。

牛奶蛋白过敏(CMPA)可涉及到全身多个系统,以消化系统症状和皮肤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呕吐、腹胀、腹泻、便血、不明原因哭吵以及湿疹、荨麻疹等。也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喘息等,严重时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还有一部分孩子仅出现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厌食、拒食、便秘、睡眠不安稳、哭吵等等,这些表现往往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长期慢性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

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最佳方法是回避牛奶蛋白,同时给予低过敏原性配方替代治疗。

水解蛋白是指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将大分子蛋白经加热或酶解成为小分子蛋白、肽或氨基酸,根据蛋白质水解程度可将其分为深度水解蛋白(eHF)和部分水解蛋白(pHF)两种。   

eHF90%以上的蛋白质被分解为小分子肽(通常为2-15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多低于1500Da,远低于引起过敏反应的阈值(通常>3000Da)。

氨基酸配方(AAF)不含肽段,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按一定配比构成,不具有免疫原性。

部分水解配方(pHF)也称适度水解配方,分子组成包括多肽、肽段和氨基酸,pHF含有相对分子质量3 000~10000Da(大部分<5 000)的多肽,保留部分免疫原性以诱导耐受,从而降低致敏性并提高消化吸收率。

用于替代治疗的配方奶粉主要为eHFAAF

pHF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过敏预防】

食物过敏家族史中婴儿是发生牛奶过敏的高风险群体,应积极地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坚持母乳喂养,并对哺乳母亲进行有针对性的高风险食物回避可以起到预防过敏性疾病的作用。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或进入转奶期的婴儿必须根据过敏性疾病风险程度选择适当的低敏配方产品,优选部分水解配方以降低致敏风险。

CMPA降阶梯治疗】

对于轻中度的婴儿初始治疗时,一般建议使用深度水解配方(eHF)替代,重度CMPA婴儿和不耐受eHFCMPA婴儿原则上建议使用氨基酸配方(AAF)进行替代治疗,持续喂养6个月或喂养至宝宝9-12月龄。在过敏症状完全得到控制且免疫耐受初步建立的前提下,可再次引入牛奶蛋白,逐步从eHFAAF过渡为pHF

【促进消化吸收】

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食欲下降、腹胀、呕吐、反复哭闹或腹痛,排便异常(粪便干结、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多、含有奶瓣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酸臭味等)为主要表现,小分子蛋白更易被婴儿未成熟的肠道消化,减少胀气、吐奶、便秘等消化不适,因此,对普通奶粉不耐受的婴儿可以选择eHF,以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03):183-186.

陈同辛,张慧.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1):1697-1700.

Chandra RK. Food hypersensitivity and allergic disease [J]. EurJ Clin Nutr ,2002 ,56(Suppl 3):S54-S56.

向莉.水解蛋白婴儿配方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8):794-79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201755(07):487-492.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诊断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202260(07):618-62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2024[J]. 中华儿科杂志,2024,62(06)514-519.

Vandenplas Y , Alturaiki MA , Al-Qabandi W ,et al. Middle eas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12 months old infants[J]. Pediatr Gastroenterol Hepatol Nutr, 2016,19(3):153-161

Vandenplas Y , Latiff A , Fleischer DM ,et al. Partially hydrolyzed formula in non-exclusively breastfed infa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xpert consensus[J]. Nutrition, 2019,57:268-274.

陈同辛,洪莉,王华,. 中国婴儿轻中度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营养干预指南[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04)241-250.

 

 科普文章140 

 婴幼儿早期营养干预与免疫系统发育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发育在婴幼儿期至关重要,这一时期是免疫系统成熟的关键阶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25%-35%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免疫相关健康问题,如反复感染、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出生至3岁的婴幼儿,尤其是那些具有以下特征的,需要特别关注: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家族中有免疫相关疾病史出生后早期出现反复感染或免疫异常征兆

传统观念认为,免疫系统的发育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早期营养干预可以显著影响免疫系统的成熟和功能。在这一领域,富含特定营养素如益生菌、益生元、核苷酸等的配方奶粉被证实是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发育的有效工具。

特定营养素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在多个方面提供辅助支持。

益生菌与益生元的协同作用

益生菌通过定植于肠道,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益生元作为益生菌的营养来源,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它们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减少便秘和腹泻的发生还可以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提高营养吸收效率。

2.核苷酸的免疫调节作用

核苷酸是D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它们对于快速生长的婴幼儿细胞尤为重要,支持组织修复和再生。外源性核苷酸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调节免疫应答。

核苷酸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炎症和感染风险。它们还可以促进肠道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善肠道功能。

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免疫调节

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细胞膜的组成中起重要作用,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信号传导它们通过调节细胞膜的功能,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炎症反应。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慢性炎症的发生。它们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免疫应答。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婴幼儿的神经发育至关重要,支持大脑和视力的发育。它们通过影响神经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促进认知和视觉功能的发育。

对于免疫发育关键期的婴幼儿,富含特定营养素的配方奶粉不仅是促进免疫系统健康的"助推器",更是一个综合健康管理平台。其带来的肠道微生态优化、营养吸收改善、神经发育促进等额外获益,正在重新定义婴幼儿营养干预的临床价值。建议儿童保健医生将特定营养素配方纳入常规健康管理方案,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儿童免疫健康目标。

 

 

本文作者:刘增荣、姚发华、詹纯清扬、宋玉、肖春霞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