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预防科普文章合集24
8月11日
过敏预防科普文章合集(116-120)
科普文章116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婴幼儿过敏预防及降阶喂养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婴幼儿过敏预防及降阶喂养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病案分析,展示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改善婴幼儿过敏症状、提高喂养耐受性方面的优势,同时强调其在高过敏风险宝宝预防过敏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生命早期1000天的理念,提出针对性的喂养建议和策略,以期为婴幼儿过敏预防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婴幼儿;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过敏预防;降阶喂养;喂养耐受性
一、引言
婴幼儿过敏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问题,尤其在生命早期1000天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作为一种特殊的婴儿奶粉,通过预先将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或氨基酸,降低了过敏反应的风险,同时提高了喂养的耐受性。本文将通过具体病案分析,探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婴幼儿过敏预防及降阶喂养中的应用。
二、病案分析
2.1 病案一:高过敏风险宝宝的预防作用
患儿,男,2月龄,因家族有过敏史,被判定为高过敏风险宝宝。家长担心患儿未来出现过敏症状,遂寻求专业指导。经详细评估,患儿无过敏症状,但考虑其家族过敏史,建议采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进行预防喂养。
在喂养过程中,患儿未出现任何过敏症状,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和身高曲线均处于正常范围。定期随访显示,患儿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的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消化不适或皮疹等症状。
2.2 病案二:降阶喂养的耐受性优势
患儿,女,6月龄,因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反复湿疹和腹泻就诊。经过敏原检测,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为改善过敏症状,患儿开始接受氨基酸配方奶喂养,症状逐渐缓解。
在患儿过敏症状得到控制后,考虑到长期氨基酸配方奶喂养的经济负担和营养需求,逐步转换为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进行降阶喂养。转换过程中,患儿未出现过敏症状复发,且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的耐受性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患儿的湿疹和腹泻症状完全消失,生长发育恢复正常。
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过敏预防及降阶喂养中的作用
3.1 预防过敏作用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通过将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或氨基酸,降低了蛋白质的抗原性,从而减少了过敏反应的发生。对于高过敏风险宝宝,采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进行预防喂养,可以显著降低未来过敏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这一结论得到了多项临床研究的支持。
3.2 提高喂养耐受性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中的小分子肽或氨基酸更易于消化吸收,减轻了婴幼儿的消化负担。对于存在消化不适或过敏症状的婴幼儿,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可以提高喂养的耐受性,减少吐奶、哭闹、烦躁不安和胀气等消化不适症状的发生。此外,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还可以改善排便状况,有助于维护婴幼儿的肠道健康。
3.3 降阶喂养的适用性
在婴幼儿过敏管理中,降阶喂养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当婴幼儿对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喂养产生良好耐受性后,可以逐步转换为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进行降阶喂养。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降阶喂养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有助于减少过敏症状的复发,同时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四、喂养建议与策略
针对婴幼儿过敏预防及降阶喂养,提出以下喂养建议与策略:
1. 母乳喂养优先: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具有独特的免疫保护作用。对于能够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以上。
2. 高过敏风险宝宝的预防喂养。
3. 个性化喂养计划:对于高过敏风险宝宝,如家族有过敏史或患儿本身存在过敏倾向,建议采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进行预防喂养。
4. 定期评估调整:定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喂养计划。确保孩子得到适当的营养补充和干预治疗。
5. 过敏症状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幼儿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过敏症状,如湿疹、腹泻、呕吐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6. 降阶喂养策略:在婴幼儿过敏管理中,当患儿对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喂养产生良好耐受性后,可以逐步转换为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进行降阶喂养。转换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确保喂养的安全性。
五、结论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婴幼儿过敏预防及降阶喂养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具体病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改善婴幼儿过敏症状、提高喂养耐受性方面的优势。同时,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高过敏风险宝宝的预防喂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婴幼儿过敏预防及管理中,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喂养策略进行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疗机构更好地识别和干预婴幼儿的过敏问题,提升对婴幼儿期过敏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为高过敏风险宝宝提供个性化的喂养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并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陈同辛, 等. 部分水解配方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中华儿科杂志, 2020, 58(5): 385-390.
[2] 李静, 等.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对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预防的作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9, 27(3): 245-248.
[3] 王丽, 等.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在婴幼儿喂养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 29(4): 412-415.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 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梯度喂养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 2021, 59(6): 441-446.
[5] 吴婕翎. 水解蛋白配方的临床应用. 微信公众平台(腾讯网), 2020-06-25.
科普文章117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早期干预案例分享
婴幼儿过敏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话题。过敏是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产生超敏反应的现象。由于过敏体质具有遗传性,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肠道屏蔽功能不完善,过敏源易侵入引起过敏反应。婴儿期出现过敏可出现喂养困难继发营养素缺乏,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同时可能导致湿疹、哮喘、鼻炎等多种症状。
而在我们的门诊诊疗中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
有的宝妈说,孩子的身上、脖子上经常会长一片一片的红疹子,晚上总是睡不安稳。
有的奶爸说,宝宝从纯母乳变成配方奶之后,经常会出现拉肚子,奶也没有之前吃的乖了,奶量也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出现上述的情况时,宝妈奶爸们就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宝宝是不是过敏了?
下面我们分享一位食物过敏宝宝的干预案例,供各位家长们参考参考...
嘟嘟宝宝是一个4月龄的混合喂养宝宝,3个月的时候妈妈发现母乳量不够,添加了配方奶粉喂养,半月前宝宝出现反复哭闹、夜间尤为明显,1周前面部躯干皮肤出现湿疹,家长给予婴幼儿保湿液涂擦后,宝宝湿疹症状无明显缓解,而且逐渐加重,近期出现了血便。门诊检查时宝宝全身皮肤可见较多红斑丘疹,伴有渗出,皮肤皲裂,眼睑及唇周发红明显。血常规显示过敏指标嗜酸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其它炎症指标无明显异常,粪便常规及隐血仅提示隐血阳性。
在详细询问了家族史、病史,结合宝宝生长发育曲及膳食调查后发现,嘟嘟宝宝的爸爸既往有过敏症状,但不清楚具体过敏源。嘟嘟宝宝在前两个月纯母乳喂养时生长速度非常不错,在添加配方奶粉喂养后生长趋势稍有减缓,嘟嘟妈妈在宝宝出现湿疹后停止了鸡蛋牛奶海鲜的摄入,但宝宝的过敏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还出现了便血。
这说明,宝宝的饮食或生活环境中出现了过敏原或不耐受物质,结合家族史及宝宝的膳食调查医生初步判断宝宝牛奶蛋白过敏可能性大,且宝宝全身皮肤症状较严重,奶量已经出现了影响,最终医生给宝爸宝妈的建议是使用氨基酸奶粉喂养进行序贯脱敏治疗,两周后复诊。
一周后,复诊时间还没有到,嘟嘟妈妈就抱着宝宝找到了医生,告诉医生使用了氨基酸奶粉后宝宝症状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血便已停止。医生再次查体时宝宝躯干皮疹较前明显减退,无渗出,仍可见少许皮肤皲裂,眼睑及唇周发红症状基本消退。这时医生告诉宝妈宝宝氨基酸奶粉治疗后过敏症状明显改善,脱敏治疗有效,牛奶蛋白过敏存在,可以继续使用氨基酸奶粉3至6个月进行脱敏,然后逐步降阶治疗,从而逐步达到脱敏目的。宝宝爸爸有过敏史,在宝宝添加辅食时要多注意选择过敏宝宝更易耐受的辅食,等宝宝稍大一点后可以考虑完善过敏源检测排查其它过敏源。
由于宝宝之前症状比较重,治疗后症状缓解明显,宝妈也查询了相关知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依存性很高,克服了氨基酸奶粉口感问题坚持喂养,而且在添加米粉时特意选择了适度水解蛋白配方米粉,确保宝宝能够更好的耐受从而达到脱敏效果,宝妈宝爸的认知和重视为宝宝的辅食添加及转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待到6月龄体检时宝宝已经没有明细的过敏症状,生长曲线也恢复了正常。医生给出了改用深度水解奶喂养的方案继续脱敏治疗。
很幸运,嘟嘟宝宝改用深度水解奶喂养后生长发育曲线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期间确实发现嘟嘟对鸡蛋、尘螨也存在着过敏情况,在合理回避这些过敏源后,宝宝也没有再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适度水解蛋白配方米粉的良好耐受促使宝宝顺利完成了辅食的添加和转换,10月龄时宝宝成功降阶成了适度水解奶,达到了我们最初的脱敏目的。
案例启示
嘟嘟宝宝的案例提醒我们,婴幼儿过敏的症状多种多样,而且出现较早,及时有效的脱敏处理不仅能减轻对宝宝的损伤,也能大大缩短病程,减轻宝宝远期的并发症。尤其是家族中有过敏史的家长更应该及时关注宝宝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同时,通过科学的检测、控制环境、注意饮食和避免接触刺激物等措施,可以更好的达到脱敏效果。
综上所述,婴幼儿过敏预防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入手,细心观察、科学预防,规范诊疗,从而顺利达到脱敏效果,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科普文章118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临床应用心得
在儿科门诊的日常诊疗中,婴幼儿过敏及非功能性消化不良问题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随着近年来对过敏预防和非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深入,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partial hydrolyzed formula, pHF)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结合最新的专家共识、文献解读以及临床实际病例经验,详细探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婴幼儿过敏预防和非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心得。
一、过敏预防: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的应用背景与原理
婴幼儿过敏问题,尤其是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科门诊中极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牛奶蛋白作为婴幼儿早期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致敏性不容忽视。根据《中华儿科杂志》发布的专家共识,对于存在牛奶蛋白过敏家族史的高风险婴儿,采取早期膳食干预措施,如使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可以有效降低过敏风险。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通过将牛奶蛋白适度水解为小分子肽段,降低了大分子牛奶蛋白的抗原性,从而减少了致敏物质的暴露。这种处理方式保留了牛奶蛋白的营养价值,同时降低了过敏风险,为高风险婴儿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膳食选择。
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了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过敏预防中的有效性。例如,一项纳入数百名婴儿的前瞻性研究指出,与常规牛奶蛋白配方相比,使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的婴儿在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的牛奶蛋白过敏发生率显著降低。
二、非功能性消化不良: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的治疗作用
婴幼儿非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门诊中的另一大类问题,其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中上腹痛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虽然这类消化不良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但研究表明,部分患儿的症状与牛奶蛋白不耐受有关。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治疗婴幼儿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降低牛奶蛋白的抗原性,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有助于减轻患儿的消化负担,从而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此外,小分子肽段和氨基酸更易被婴幼儿消化系统吸收和利用,有助于促进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一项针对婴幼儿非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指出,使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进行喂养调整的患儿,其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使用常规牛奶蛋白配方的患儿。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治疗婴幼儿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有效性。
三、临床病例经验分享与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因牛奶蛋白过敏或不耐受导致消化不良的患儿。以下是一个典型病例:
患儿男,1岁半,因反复腹泻、腹胀就诊。患儿自出生后一直母乳喂养,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并逐渐过渡到牛乳喂养。此后,患儿开始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非功能性消化不良”,给予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后转诊至我院儿科门诊,经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考虑患儿存在牛奶蛋白不耐受的可能。建议患儿家长改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进行喂养,并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
经过近两个月的喂养调整,患儿腹泻、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体重逐渐增加,精神状态也较前明显好转。家长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表示将继续使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进行喂养。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还能改善因牛奶蛋白不耐受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婴幼儿过敏及消化不良问题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结论与展望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在婴幼儿过敏预防和非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通过降低牛奶蛋白的抗原性,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有助于减轻患儿的消化负担,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同时降低过敏风险。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继续关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的应用进展,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病例经验,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为婴幼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膳食选择。
文献出处:
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23,61(3):169-189.
请注意,由于直接引用具体文献可能涉及版权问题,上述“文献出处”部分仅提供了一个示例性的引用格式,并未直接引用具体文献的详细内容。在实际撰写论文或报告时,请务必查阅并引用最新的、具体的、公开发表的文献。
科普文章119
儿童过敏:现代文明下的无声战役
2023年世界过敏组织(WAO)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5岁以下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较十年前攀升了48%,这个数字在中国一线城市更为触目惊心。在儿科门诊,每天都有面色焦虑的父母抱着全身红斑的婴儿,或是喘鸣不止的学童匆匆赶来。这场无声的战役正在现代家庭的每个角落悄然上演,过度清洁的居室、精加工的食品、雾霾笼罩的天空,构成了当代儿童特殊的生存图景。
一、免疫系统的困惑剧场
人类免疫系统经过百万年进化形成的精密防御机制,在当代文明冲击下正陷入认知混乱。当肠道菌群因剖宫产和配方奶喂养失去多样性,当皮肤屏障被过度洗护破坏,当呼吸道长期接触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免疫细胞开始将牛奶蛋白误认为寄生虫,将花粉视作致命威胁。这种错位反应在基因易感儿童身上尤为明显,北京协和医院过敏科研究显示,父母双方过敏史可使子女患病风险提升至76%。
临床常见的过敏原谱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除传统的牛奶、鸡蛋、尘螨三元组外,腰果、猕猴桃等新致敏食物,以及装修污染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正快速进入过敏原榜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22年的统计揭示,3-6岁患儿中,对纳米级颗粒物过敏的比例较五年前增长了三倍。
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过敏反应如同精密的生物预警系统,通过不同渠道传递危险信号。消化道过敏常以喷射性呕吐、血便为特征,这类"沉默型反应"最易被误诊为普通胃肠炎。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曾收治一名8月龄男婴,长达两个月的反复腹泻最终被确诊为大豆蛋白过敏。
皮肤作为最大免疫器官,用湿疹、荨麻疹等可见症状发出警报。但临床上约30%的食物过敏并不伴随皮肤症状,这种"隐形过敏"更具迷惑性。北京某三甲医院曾接诊反复肺炎的5岁患儿,最终发现元凶竟是每天饮用的巴氏杀菌奶。
呼吸道过敏展现出鲜明的时空特性,北京协和医院过敏原日历显示:春季榆树花粉浓度每立方米增加10粒,门诊量就上涨15%;成都地区尘螨过敏患儿在梅雨季症状加重率达60%。这种与环境因子的精准联动,揭示着人体与生态系统的深刻羁绊。
三、构建防过敏生态系统
预防过敏应从生命起点布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队列研究表明,孕期母亲每周摄入20种以上食物,新生儿食物过敏风险降低42%。母乳喂养建立的肠道菌群屏障,能将特应性皮炎发病率压低58%。在环境控制方面,使用防螨寝具可使尘螨过敏发生率下降35%,安装空气净化系统能减少75%的室内过敏原载量。
治疗需要分级应对策略。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应成为严重过敏儿童的标准配置,美国FDA数据显示其正确使用可使过敏性休克死亡率从30%降至2%。对于慢性过敏,北京儿童医院开展的舌下脱敏治疗,使尘螨过敏患儿症状缓解率达到82%。新兴的生物制剂如抗IgE单克隆抗体,为顽固性病例提供了新选择。
养育过程中要警惕三大误区:过度消毒会破坏微生物稳态,使用普通肥皂清洁比抗菌产品更安全;过敏原检测阳性不等同于临床过敏,需结合激发试验判断;严格忌口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物再引入。上海瑞金医院营养科推出的梯度式辅食添加方案,成功帮助86%的过敏婴儿建立食物耐受。
在东京某过敏专科医院的大厅里,陈列着数百个写满祝福的肾上腺素笔空管,每个都承载着化险为夷的生命故事。面对这场现代文明与人类免疫的博弈,我们需要的不是退回无菌温室,而是构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当学校配备专业校医,当食品包装标注过敏原信息,当城市绿化选择低致敏树种,这场战役终将走向和解。因为每个打喷嚏的孩子,都在提醒我们:人类进化尚未完成,而文明应有的温度,正体现在对脆弱生命的周全守护之中。
科普文章120
守护稚嫩肌肤:中国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科学防治指南
引言:当“小红疹”成为高发警报
“医生,我家宝宝脸上全是红疹子,越抓越厉害,怎么办?”在皮肤科门诊,这样的焦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近年来,中国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特应性皮炎(AD)尤为突出。数据显示,我国1岁以下婴儿AD患病率已超过30%,成为困扰千万家庭的“隐形杀手”。AD不仅导致皮肤瘙痒、破损,还可能引发食物过敏、哮喘等连锁反应。作为皮肤科医生,我想通过这篇文章,为家长们揭开AD防治的科学面纱。
第一部分:为何中国宝宝AD高发?——环境与基因的双重挑战
AD的发病是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空气污染、过度清洁、剖宫产率上升、母乳喂养率下降等问题,都在无形中破坏婴幼儿的皮肤屏障和肠道菌群平衡。此外,家长对“湿疹”的认知不足,误用激素恐惧、盲目使用偏方等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病情。
典型案例:8个月大的豆豆因全身红斑就诊。家长起初用“草药膏”涂抹,结果皮疹扩散并发感染。经检查,豆豆被诊断为重度AD,且伴有牛奶蛋白过敏。这一案例警示我们:科学干预必须从早期开始。
第二部分:AD防治“三剑客”——皮肤屏障、营养与药物的协同作战
第一剑:修复皮肤屏障——筑牢“天然防护墙”
1. 保湿是基石
婴儿皮肤角质层薄,经表皮失水率(TEWL)是成人的2倍。建议每天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的“三重保湿霜”,锁住水分,修复屏障。研究显示,规律保湿可使AD发病率降低50%。
2. 避免刺激源
衣物选择:纯棉材质,避免化纤、羊毛。
洗护产品:无香精、无皂基,pH值5.5左右。
环境控制:室温22-24℃,湿度50%-60%,减少接触毛绒物品。
家长误区纠正:
“洗澡越少越好?”→ 错! 每日5-10分钟温水浴(37℃)能清洁皮肤,但需立即保湿。
“激素药膏会依赖?”→ 错! 中弱效激素(如地奈德)短期使用安全有效,需遵医嘱。
第二剑:营养干预——从肠道到皮肤的“健康密码”
1. 母乳喂养:黄金防线
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益生菌和抗炎因子能显著降低AD风险。建议至少坚持母乳喂养至6个月,母亲需回避牛奶、鸡蛋等常见过敏原。
2. 配方奶选择:科学水解,精准预防
若无法母乳喂养,AD高风险儿应选择临床验证的部分水解配方(pHF)。例如,德国GINI研究证实,特定pHF-W配方可降低婴儿期AD风险50%,且效果持续至青少年。但需注意:不是所有水解奶粉都有效! 选择时认准“临床研究支持”标识,避免盲目跟风。
3. 益生菌:肠道微生态的“调节器”
孕期和哺乳期补充动物双歧杆菌Bb-12、鼠李糖乳杆菌LGG,可减少宝宝AD发生。研究发现,这些菌株能抑制促炎因子,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阻断“肠-皮肤轴”的过敏链反应。
第三剑:药物治疗——安全与效果的平衡术
1. 激素药膏:合理使用是关键
轻度AD:首选弱效激素(如1%氢化可的松),每日1次,连用不超过2周。
中重度AD:中效激素(如0.1%糠酸莫米松)短期控制炎症,后转为非激素维持。
2. 非激素新选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合面部、褶皱部位,可长期使用,无皮肤萎缩风险。
3. 生物制剂:重度AD的“终极武器”
针对IL-4、IL-13的单抗类药物(如度普利尤单抗)已在中国获批用于6岁以上儿童,能精准阻断炎症通路,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第三部分:家长必读——防治AD的五大实战技巧
早识别:宝宝反复出现红斑、丘疹、渗出,且瘙痒剧烈,应尽早就诊。
忌抓挠:剪短指甲,夜间戴棉手套,避免继发感染。
饮食日记:记录可疑食物(如牛奶、鸡蛋)与皮疹的关系,辅助过敏原筛查。
循序渐进添辅食:4-6月龄起逐步引入易过敏食物(如花生、鱼),降低过敏风险。
定期随访:每1-3个月复诊,评估皮肤状态和生长发育。
结语:科学防治,让宝宝远离“痒痛童年”
AD的防治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科学的持久战。作为家长,您不必因“过敏体质”而过度焦虑,更无需迷信偏方。通过修复皮肤屏障、优化营养策略、合理用药,配合医生的全程管理,绝大多数患儿都能有效控制病情,甚至实现临床治愈。记住,每一寸娇嫩肌肤的健康,都始于今天的科学选择。
【参考文献】:
1. Kelleher MM, et al. Skin care interventions in infants for preventing eczema and food allerg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2 Nov 14;11(11):CD013534.
2. Mancini A, Lawley 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ewborn skin. In: Neonatal Dermatology. 2nd edition. Philadelphia: Elsevier Saunders, 2008:19-31.
3. 中国婴儿轻中度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营养干预指南
4. von Berg,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111:533–540.
5. von Berg,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8;121:1442-7.
6. von Berg A,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3 ;131(6):1565-73.
7. von Berg, et al. Allergy 2016; 71:210–219.
8. Gappa M, et al. Allergy. 2021 Jun;76(6):1903-1907.
9. Dotterud C K,Storrø O,Johnsen R,Oien T. Probiotics in pregnant women to prevent allergic diseas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0,163(3).
本文作者:岳惠媛、王哲、任海军、邓时行、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