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过敏预防科普文章合集17

6月23日

过敏预防科普文章合集(81-85)

科普文章81

宝宝烦躁、睡不好,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

——家长必读的过敏防治指南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如果您的宝宝经常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夜里频繁醒来,甚至伴有轻度腹泻,您可能会认为这是“肠绞痛”或“行为问题”。但事实上,这些症状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 的表现!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带您了解牛奶蛋白过敏的防治知识。

一、真实案例回顾

一位4个月大的男宝宝,混合喂养(母乳+普通配方奶粉),最近1个月总是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夜里频繁醒来,难以安抚。同时,宝宝每天有3-4次稀便,但没有血丝和黏液。家长带宝宝去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肠绞痛”和“行为问题”,开了益生菌和安抚措施,但症状没有改善。  

后来,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宝宝其实是“牛奶蛋白过敏”!停用普通配方奶粉后,宝宝的烦躁、哭闹和睡眠问题明显改善。

二、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是宝宝对牛奶中的蛋白质(如酪蛋白、乳清蛋白)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它是婴儿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可能表现为:

- 皮肤症状:如湿疹、红斑、荨麻疹。  

- 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血便、便秘。  

- 呼吸道症状:如慢性咳嗽、喘息。  

- 全身症状:如烦躁、哭闹、睡眠障碍、生长发育迟缓。

特别提示:60%食物过敏患儿同时存在2种以上症状,但30%表现为"沉默型过敏",仅有生长发育迟缓!  

三、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牛奶蛋白过敏?

(一)如果宝宝有以下情况,家长需警惕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性:

1. 症状与饮食相关:如喝配方奶后出现烦躁、腹泻、皮疹等。  

2. 症状持续不缓解:如常规治疗(如益生菌、安抚措施)无效。  

3. 家族过敏史: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  

(二)确诊CMPA需要通过医生的专业评估,可能包括:

- “饮食回避试验”:停用普通配方奶粉,改用特殊配方(如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观察症状是否改善。  

- “重新引入试验”:在医生指导下重新引入普通配方奶粉,观察症状是否复发。  

四、牛奶蛋白过敏如何防治?

1. 母乳喂养:  

   -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 如果宝宝确诊牛奶蛋白过敏,妈妈需要“严格避食牛奶及奶制品”(如奶酪、酸奶、黄油),同时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  

2. 配方奶喂养:  

   - 停用普通配方奶粉,改用“深度水解配方(eHF)”或“氨基酸配方(AAF)”。  

   - 深度水解配方适合大多数CMPA宝宝,氨基酸配方适合重度过敏或对深度水解配方不耐受的宝宝。

   -对于过敏高风险人群,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可使用有循证依据的部分水解配方喂养来预防过敏。

3. 辅食添加:  

   - 辅食添加时间建议在6个月后。  

   - 高致敏食物(如鸡蛋、鱼、大豆)需谨慎引入,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观察3-5天无过敏反应后再添加下一种。

- 辅食添加的顺序为米粉→蔬菜→水果→肉类, 低敏食材南瓜、苹果、猪肉优于蛋黄、鱼虾。

4. 日常护理:  

   - 注意宝宝的皮肤保湿,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  

   - 定期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症状变化。  

五、 家长行动指南

(一)识别三步法:  

① 制作"症状日记":记录进食种类、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长  

② 试行"饮食排除法":可疑食物停用2周观察改善  

③ 及时就医检查: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6月龄以上)  

(二)喂养降阶治疗四原则:  

1. 阶梯替代:氨基酸配方(重度过敏必备)→ 深度水解配方→部分水解配方→普通配方

2. 循序渐进:每3-6个月尝试食物激发试验(需医生指导)  

3. 营养补偿:补充钙铁锌(水解奶粉喂养儿需额外补充)  

4. 环境控制:使用防螨寝具、保持湿度<50%、远离毛绒玩具  

给家长的心里话:  

过敏是一场需要医患协作的"持久战"。记住两个"黄金期"1岁前早干预可逆转60%过敏进程,3岁前规范管理能阻断80%过敏升级。当您发现宝宝出现可疑症状,请及时到儿童保健科进行过敏风险评估。科学应对,定能为孩子赢得健康未来!  

 

(本文案例经家属授权使用,诊疗建议参照《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

 

科普文章82

孕产妇过敏预防:守护母婴健康

孕育新生命是充满喜悦的旅程,但孕产妇的身体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免疫系统也变得更加敏感,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不仅会影响孕产妇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孕产妇过敏预防至关重要。

一、孕产妇过敏的常见类型及危害

孕产妇常见的过敏类型包括:

1)食物过敏: 如牛奶、鸡蛋、海鲜、芒果等。

2)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

3)环境过敏: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

过敏反应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腹泻等,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胎儿而言,孕产妇过敏可能导致:

1)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2)早产、低出生体重: 过敏反应释放的炎性介质可能诱发宫缩,导致早产;过敏状态下母体出现免疫应答,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低出生体重。

3)新生儿过敏性疾病: 孕产妇过敏会增加胎儿日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几率,如湿疹、鼻炎、哮喘等。

二、孕产妇过敏预防措施

1. 识别并避免过敏原: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孕产妇既往过敏史、家族过敏史,以及可能的过敏原。

进行过敏原检测: 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帮助明确过敏原。

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对花粉过敏,春季减少外出;对尘螨过敏,保持室内清洁,使用防螨寝具等。

2. 科学饮食,预防食物过敏: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 避免盲目忌口,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谨慎尝试新食物: 每次尝试一种新食物,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 如对海鲜过敏,避免食用鱼虾蟹等。

3. 谨慎用药,预防药物过敏:

告知医生过敏史: 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谨慎使用中药: 部分中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使用任何药物后,如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勤换洗衣物、床单被罩: 避免尘螨、霉菌等过敏原滋生。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提高身体抵抗力。

保持心情愉悦: 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三、病例分享

病例:一位孕28周的准妈妈捂着肿胀的嘴唇冲进诊室,她的手臂上布满红色风团。问诊得知她误食了含有花生的糕点,这是她第三次因食物过敏紧急就诊。这样的场景在我的诊室里并不鲜见,孕产期女性由于免疫系统处于特殊状态,过敏风险较常人升高40%

四、总结

孕产妇过敏预防需要从识别过敏原、科学饮食、谨慎用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过敏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建议:

1)孕产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向医生反映自身情况。

2)学习过敏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如出现疑似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科普文章83

早产儿过敏预防病例分享: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的应用

一、 病例摘要

患儿姓名:李果儿宝宝

性别:

出生日期:2024820

就诊日期:20241210

主诉:常规随访,无特殊不适。

现病史: 患儿系早产儿,出生体重1.5kg,住院期间曾因喂养不耐受使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后顺利过渡至母乳喂养。现纠正月龄6个月,生长发育良好,无湿疹、腹泻等过敏症状。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及家族史:父亲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8℃,呼吸平稳,精神反应可。皮肤无皮疹,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无。

二、 诊断

1. 早产儿

2. 过敏高危儿

三、 预防措施

1. 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降低过敏风险。

2.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对于无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过敏高危儿,可考虑使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进行预防。

3. 迟引入固体食物:建议6个月后再添加固体食物,并优先引入低致敏性食物,如米粉、蔬菜泥等。

4. 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避免接触尘螨、宠物毛发等常见过敏原。

四、 随访及预后

1.患儿定期随访至1岁,生长发育良好,未出现任何过敏症状。

2.1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对牛奶蛋白、鸡蛋等常见食物过敏原均无敏感。

五、 讨论

1. 早产儿与过敏性疾病

早产儿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其发生风险是足月儿的2-3倍。这与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Th1/Th2细胞平衡失调,Th2细胞优势明显,更容易发生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早产儿肠道上皮细胞连接松散,肠道通透性增加,大分子抗原更容易通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循环,诱发过敏反应。

2.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在过敏预防中的作用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通过将牛奶蛋白水解成小分子肽段,降低其致敏性,可用于预防或治疗轻中度牛奶蛋白过敏。

预防作用:对于有过敏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如父母有过敏史、早产儿本身有湿疹等,可考虑使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进行预防。

作用机制: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可以诱导口服耐受,降低机体对牛奶蛋白的敏感性,从而预防过敏的发生。

3. 本例患儿的预防分析

本例患儿为早产儿,父亲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属于过敏高危儿。在新生儿期曾使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并坚持母乳喂养至6个月,1岁时未出现任何过敏症状,过敏原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提示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联合母乳喂养在预防早产儿过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 经验总结

早产儿随访门诊应加强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和筛查,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及时进行干预。

对于有过敏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可考虑使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进行预防。

母乳喂养是预防过敏的最佳选择,应鼓励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预防。

七、 关键词

早产儿,过敏预防,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母乳喂养,过敏高危儿

八、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 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 2013, 51(3): 183-189.

2. Greer FR, Sicherer SH, Burks AW, et al. The effects of early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topic diseas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the role of maternal dietary restriction, breastfeeding, hydrolyzed formulas, and timing of introduction of allergenic complementary foods[J]. Pediatrics, 2019, 143(4): e20190281.

3. Vandenplas Y, Abuabat A, Al-Hammadi S, et al. Partially hydrolyzed formula in the prevention of allergic manifestations in infants at high risk of ato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llergy, 2017, 72(7): 990-1002.


科普文章84

母乳不足时选择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的可行性分析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中,约有30%的母亲面临母乳分泌不足的问题。当母乳无法满足婴儿需求时,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成为确保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近年来,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母乳不足时的优选替代方案。本文将从营养学角度、消化吸收特性、过敏预防效果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分析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的喂养可行性。

一、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的营养学优势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通过酶解技术将牛奶蛋白分解成较小分子,既保留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又提高了消化吸收率。研究表明,部分水解蛋白的分子量在5000道尔顿以下,这种适度的水解程度既能维持蛋白质的营养完整性,又能降低致敏性。与普通配方奶粉相比,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可提高15-20%,更接近母乳的消化特性。

    在营养成分方面,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强化了DHAARA等必需脂肪酸,添加了益生元和益生菌,这些营养成分的配比经过科学设计,能够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临床数据显示,使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其体重、身长等生长指标与母乳喂养组无显著差异。

二、消化吸收特性及肠道健康影响

    部分水解蛋白的分子结构更接近母乳中的蛋白质形态,这种特性使其更容易被婴儿未成熟的消化系统分解和吸收。研究证实,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在胃中形成的凝乳较普通配方奶粉更柔软,这有利于消化酶的作用,减少消化负担。

    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是评估配方奶粉的重要指标。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中的益生元成分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临床观察显示,使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的婴儿,其肠道蠕动频率和粪便性状更接近母乳喂养儿,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组。

三、过敏预防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儿期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部分水解配方奶粉通过降低蛋白质的致敏性,在预防过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与普通配方奶粉相比,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可将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发生风险降低约33%

    长期安全性研究显示,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在认知发育、免疫功能等方面均表现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已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并不适用,这类情况需要选择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结论: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凭借其良好的营养特性、消化吸收优势及过敏预防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喂养选择。然而,配方奶粉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建议在儿科医生指导下,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选择。同时,母亲应继续努力增加泌乳量,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以实现最优的喂养效果。


科普文章85

守护未来:积极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强化早期过敏性疾病预防与干预

    儿童早期发展是人生最重要的奠基阶段,这一时期的健康状况将影响个体终身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0%-30%的儿童受到过敏性疾病的困扰,这一趋势在我国尤为明显。在此背景下,积极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强化早期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干预,不仅关乎儿童个体健康,更是提升国民素质、减轻社会医疗负担的重要举措。

一、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儿童早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营养供给、环境刺激和情感互动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科学研究表明,0-3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神经元连接以每秒700-1000个的速度形成,这一时期的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儿童未来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早期发展对儿童终身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早期发展能够降低成年期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个体健康素质。世界银行研究显示,投资儿童早期发展能够获得高达1:7的投资回报率,这充分说明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儿童早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城乡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育观念差异、专业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儿童早期发展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过敏性疾病预防方面,公众认知不足、预防意识薄弱的问题尤为突出。

二、早期过敏性疾病预防的关键期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早期暴露密切相关。生命早期1000天是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窗口期,这一时期的环境暴露和生活方式将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轨迹。研究表明,早期接触过敏原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应答,增加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环境因素在过敏性疾病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空气污染、室内环境、饮食结构等环境因素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的微生物暴露减少,被认为是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早期干预对预防过敏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期采取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这包括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保持适宜的环境卫生等措施。

 三、构建全方位预防干预体系

    家庭是预防过敏性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家长需要掌握科学的养育知识,营造适宜的家庭环境。这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控制室内湿度、合理选择清洁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关注儿童的饮食结构,避免过早接触高致敏性食物。

    医疗机构在过敏性疾病防治中发挥专业作用。建立儿童过敏性疾病筛查机制,开展早期风险评估,提供个性化预防建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过敏性疾病诊疗水平,为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专业人员培养。教育部门要将过敏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公众认知水平。媒体要发挥宣传作用,普及科学预防知识。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强化过敏性疾病预防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全方位的预防干预体系,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才能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权益,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守护儿童的健康未来。

 

 

本文作者:李梅、唐海燕 、李薇、林玉平、林云峰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