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上皮化生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是怎样的?
6月22日
None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是胃黏膜常见病变,见于多种慢性胃病。它在结构与功能上均与胃型上皮不同,分为小肠型与大肠型,后者易发生恶变。好发于幽门、胃窦和小弯部,其分布与胃癌的病变部位十分相似,病理组织学上也可见到从肠上皮化生的胃黏膜逐渐增生,甚至癌变的过程。我们在拿到一张胃镜的病理报告时,经常会看到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很多人会因此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患上了癌症。其实肠化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变化。肠化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是胃黏膜常见病变,见于多种慢性胃病。有人统计,肠化合并萎缩性胃炎者占65.5%,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随着萎缩区的扩大,肠化的比数也增加。肠化与萎缩性胃炎部位分布也基本一致,以胃窦部出现率为最高,其次是体窦移行部位。由于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故对此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要长期随访,定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