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白蛋白的检测有何临床意义,与白蛋白检测应用的区别有哪些?
6月22日
None
前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其英文缩写为PA,参考范围为200~400mg/L。在诊断营养不良、肝功能损伤及作为急性时相蛋白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大面积烧伤、多处创伤、早产、中风、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禁食、吸收不良、体重明显下降、癌症等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中,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会降低,且早于白蛋白降低。严重者,血清前白蛋白含量低于80mg/L,中等程度者,含量在100~160mg/L。此类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效果很好,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见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较快升高,相比之下,白蛋白升高则不明显或升高较迟,故前白蛋白可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和监测,其灵敏度高于白蛋白。 前白蛋白在肝脏合成,半衰期短,故在所有涉及肝脏损害的疾病的早期诊断中都有意义,比ALT特异,比白蛋白敏感。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50%以下,在坏死性肝硬化时几乎可降低至0。 前白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时相反应过程中迅速降低,如果前白蛋白持续保持低水平或进一步降低,则提示预后不好,故前白蛋白也可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诊断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