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6月22日

None

凝血酶原时间(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者有临床意义。应用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曲线,对比患者血浆的PT,可以求出活动度。活动度的正常值为80%~100%。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见于以下情况:  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凝血酶原及Ⅱ、Ⅴ、Ⅶ、Ⅹ等凝血因子缺乏或有质和量的异常问题时。  2.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导致凝血酶原、Ⅶ、Ⅸ、Ⅹ等因子合成不足、纤溶亢进、异常凝血酶原增加等情况;肠道菌群紊乱时。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4.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用华法令及双香豆素进行抗凝治疗时。内源性凝血障碍时PT结果多为正常。  PT时间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急性血栓性静脉炎等)、多发性骨髓瘤、洋地黄中毒、乙醚麻醉后等。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