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痹证包括哪些疾病?
6月22日
None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痹证的记载,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也对“湿痹”、“风痹”、“历节”作为较为详细的论述。那么什么是痹证呢?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根据感受邪气的性质不同,痹证的表现有不同伴随症状,据此可将其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等。若患者肢体关节疼痛呈游走不定者,属风胜,为行痹。若患者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属寒胜,为痛痹。若患者肢体关节重着而痛,手足沉重,肌肤麻木者,属湿胜,为着痹。若患者肢体关节红肿灼热痛剧,筋脉拘急者,属热胜,为热痹。如痹证治疗不当,迁延日久不愈,肝肾亏损,气血俱虚,痰瘀交结,寒湿凝滞,痹阻经络,停滞关节,致寒凝痰瘀,肢节失于气血温煦濡养,而出现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屈伸不利,筋脉拘紧,肌肉萎缩,为尪痹。痹证在西医学中主指风湿免疫性疾病范围,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成人Still's病、银屑病关节炎、Reiter综合征、大动脉炎、风湿热等。目前在国内外医学界被公认为疑难性疾病,因其病因尚不明确,缺少特效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