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前后的几个注意事项:喝点水没关系
11月5日
抽血检查的各种“规范”,哪些靠谱,哪些不靠谱?
血液是身体健康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是体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单位组织的体检多集中在年底,抽血是常规体检方式之一,是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血液中可以进行几十项的生化数据评估,各种生理病理指标也是判断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参考依椐。为确保结果准确,抽血前有些注意事项,但经大众传播后,有些要求“以讹传讹”渐渐成为大众误区,有些合理的要求又被忽略。那么,抽血检查的各种“规范”哪些靠谱,哪些不靠谱呢?不妨来个大盘点。
关于抽血的“经典误区”
1、抽血前不能喝水
很多人认为抽血之前喝水会影响检查结果,所以尽管再口渴都忍住不喝,其实正常喝一杯水就影响血液检查的观点是错误的。抽血不用刻意禁水,抽血的当天早上、前一天晚上都可以少量地喝水。大家在口渴的时候,每次可以喝几口水(50~100毫升),只要不是猛灌水,是没问题的。
2、抽血会造成贫血
抽血时,有些女士会问医务人员,平时月经量就多,脸色也苍白,抽血会不会更加贫血,需要不需要“补血”呢?其实,抽血虽然看起来一抽好几筒,但每筒试管也就3~5毫升,一般体检加起来不足20毫升,正常人体平均有4000毫升血液,而且会自动再生,不用特别吃什么去补,很快就会自已恢复。
关于抽血前的靠谱要求
抽血检查就是检测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或有无出现异常物质,准确的结果对判断身体健康与否及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所以,要获得准确的血液检查的结果,有些事情还是必须要注意:
1、抽血前三天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如涮锅、扣肉等;查胆固醇前,要少吃鸡蛋,这些都会影响血液的成分,造成“误判”。避免大量饮酒(因为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的结果),保持日常生活规律。
2、抽血前一天要禁食8小时以上,最好是前一天晚上八点之后不要吃东西,以免影响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3、抽血当天要求早上九点之前进行空腹采血,太晚了,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血糖值失真,影响抽血结果。
4、早晨不做剧烈运动
抽血前的晚上应睡眠充足,早晨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一时升高,还可引起血中钾、钠、血糖等成分的改变,影响测定结果。
5、恐惧让采血困难
抽血固然会疼,但程度很轻。紧张甚至恐惧主要是心理作用。抽血时要心情放松,避免因为害怕而造成的血管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度,同时也可避免因为神经血管反射造成的晕厥。
6、别穿厚衣服
抽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紧过小的衣服,不然,袖口过紧使得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出血后止血困难造成手臂血肿。冬天,大家衣服穿着较多,最好脱去外衣和厚毛衣再抽血。
7、晕血准备吃糖果
有晕血史者最好提前告知抽血护士,抽血时可随身带些糖果、巧克力。
抽血需要自己好好配合
静脉抽血一般无左右手臂之分,大多在肘弯处静脉血管最粗、最易观察到的部位,多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血管,体胖或肘静脉不易找到的患者也可选择手背静脉,甚至可以在腿或脚面部静脉血管取血。抽血时应将手臂平放于桌面,掌心向上,轻握拳头,此时手臂平放的高度应与心脏位置高低是相近的。
抽血后也有相关注意事项
抽完血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如果不注意,在抽血的地方形成紫斑或者肿块,总是让人不愉快的。下面这些注意事项是抽完血后要记住的:
1、抽血完成后,即刻松开拳头,立即用消毒过的棉块压紧穿刺部位,一定要用手指按压进针处及向上两厘米的范围3~5分钟,然后放松上捋的衣袖,弯曲手臂夹住棉球,已免血液渗出。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凝血时间有差异,有些人需要更久的时间。
2、不要按揉针孔部位,以免造成皮下血肿出现“青紫”。如果抽血处有小片青淤,轻微触痛,请不要慌张,可过24小时后再做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一般的小量淤血会在3到5天的时候内逐渐吸收而颜色变浅,恢复正常。
3、用过的棉球棉芊不要乱丢,应交还给护士或扔在装医疗垃圾的黄色塑料袋中。
4、抽血后出现晕血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时可饮少量糖水或食用糖果,条件允许的话立即平卧,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它检查。
5、一般来说,抽血的量极少,不会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但是有些孕妇和小孩抽血后身体比较虚弱,必须补充一定的营养来恢复。建议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