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地狱犬”“杀疯”了?新的变异株会引起新一轮流行吗?会引发再次感染吗?

12月22日

近日,网络流传:代号“地狱犬”的新冠变异毒株在日本“杀疯了”,“地狱犬”词条也上了热搜。


那么什么是“地狱犬”新冠变异毒株,它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如何?新毒株会引发再次感染吗?我们又如何检测多种变异毒株?今天,让春雨君为大家盘一盘:


什么是“地狱犬”


“地狱犬”并非官方命名,而是网友对BQ.1.1的代称。“BQ.1和XBB是新的奥密克戎变异分支,它们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成为优势毒株。”在1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近三个月以来,我国已经监测到包括BQ.1、XBB在内的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

 

春雨医生


而BQ.1变异株也并非是“新”毒株。2022年6月,尼日利亚感染者中首次发现BQ.1变异株。9月,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亚分支开始在欧美国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始流行。

 

“地狱犬”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如何


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病毒已发生多轮变异。网传被称作“地狱犬”的名为BQ.1.1的新型变异毒株,传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地狱犬(Cerberus)刻耳柏洛斯,是地狱的看门犬,它们有着岩浆似通红的眼睛,体型硕大,毛发潮湿且有硫酸样的刺鼻气味。)


对此,中疾控表示:












BQ.1是奥密克戎BA.5在人群流行传播过程中,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BQ.1.1是BQ.1的第一代亚分支。

BQ.1和XBB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新毒株会引发再次感染吗


春雨医生


先上答案: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但一般二次感染出现前会有一段间隔期,不会是感染以后很快再次感染。“阳康”人群仍需做好防护。

 

“现在我们感染BF.7、BA.5.2,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坦言,感染恢复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常常是由于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的。王贵强从再感染的可能性、再感染的间隔时间等方面一一作了介绍。他表示,目前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再次感染风险高于之前的毒株,如德尔塔和原始毒株。一般二次感染出现前会有一段间隔期,不会是感染以后很快再次感染。

 

“突破性再感染的时间间隔和临床表现是密切相关的。”王贵强说,间隔时间越短,症状越轻,间隔时间越长症状会偏重,这和体内的抗体免疫有直接关系。瑞典的一个研究发现,二次感染或者三次感染奥密克戎不同的毒株症状较轻,基本上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病例。

 

春雨医生


王贵强同时强调,老年人应避免再感染。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如果再感染,有一部分病人会患上重症甚至死亡。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二次感染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再次建议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尽快接种疫苗。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如何监测多种新冠变异分支


截至2022年12月18日,奥密克戎5个亚型(BA.1、BA.2、BA.3、BA.4、BA.5)已经先后演变成系列子代亚分支709个,其中重组变异株分支72个。

 

近3个月来,我国监测到BF.7、BQ.1和XBB等130多个奥密克戎亚分支输入我国大陆,同时监测到50多个奥密克戎亚分支导致了本土疫情,其中就包括BQ.1、XBB等。从抽样病例基因组测序的毒株构成比看,截至12月18日,我国在9个省份49例本土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例本土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当前BQ.1和XBB尚未像BA5.2和BF7一样在我国展现出传播优势,预计BQ.1和XBB传播占比会逐渐升高,但不会单独引起新一轮疫情升高。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在会上表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策略优化之后,中国CDC病毒病所根据多个新冠病毒亚型在我国共循环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我国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哨点医院,每个哨点医院每周采门诊急诊病例15例、重症10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标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且在一周内,把测序数据上传中国CDC病毒病所,建立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实时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在中国流行的动态及其各个亚型的构成比例,具有潜在生物学特性改变的新变异株,包括临床表现、传播力、致病力等。为疫苗研制、诊断试剂评价(包括核酸和抗原等)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内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