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新亚太共识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治疗管理
12月21日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指由于小肠中细菌数量增加和(或)类型异常而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这些细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的需氧菌和厌氧菌,它们会使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气体1。SIBO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往往诊断不足2。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深入SIBO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SIBO认知和治疗仍处于严重不足状态2。由于研究数据有限,并且缺乏基于共识的临床指南,2022年10月,印度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学会(INMA)集合了亚太地区SIBO和肠道失调领域专家,利用改进的德尔菲法,共同制定了SIBO患者的管理共识。
SIBO的定义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定义为在近端小肠抽吸物的定量培养中细菌菌落计数≥105菌落形成单位(CFU)/mL或≥103 CFU/mL(特别是在大肠杆菌群存在的情况下)2。
(证据水平:Ⅱ-2;推荐等级:B)
注:Ⅱ-2:证据来自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B:有合理的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SIBO的病因
SIBO被认为是在肠道解剖结构改变、肠道蠕动减慢或胃肠功能异常的继发性疾病,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IBS)、肝性脑病、肥胖、胃轻瘫、帕金森病、纤维肌痛、慢性胰腺炎、终末期肾病、系统性硬化症、自闭症等多种疾病相关3。
针对SIBO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形成了以下共识建议2:

注:Ⅱ-1:证据来自非随机的对照研究;A: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SIBO的临床表现
SIBO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往往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重叠,主要表现为腹胀、嗳气、腹痛、腹泻、便秘,以及粪便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的改变;严重的SIBO还会造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从而导致体质量减轻及维生素失衡等。2, 3
1.临床表现可能因严重程度和引起SIBO的基础疾病而有所不同2。
(证据水平:Ⅱ-2;推荐等级:B)
2.有症状的SIBO患者不一定表现出营养缺乏症2。
(证据水平:Ⅱ-2;推荐等级:B)
3.IBS患者发生SIBO的临床预测因素包括女性、老年、明显的腹胀和胀气、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麻醉品摄入、低血红蛋白和腹泻型IBS2。
(证据水平:Ⅱ-2;推荐等级:B)
综上所述,SIBO常表现出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并与多种疾病相关。SIBO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诊断不足、且相关研究数据有限,因此2022年SIBO亚太共识的建立为进一步理解SIBO提供了有效依据。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病因较为复杂,常继发于消化疾病,也与肥胖、帕金森病、系统性硬化症、自闭症等多种系统性疾病相关。
益生菌成为治疗SIBO和防止其复发的选择
治疗引发SIBO的原发性疾病(如果有的话),有助于缓解病情,还能防止SIBO复发。因此,有必要注意发现这些疾病诱因并进行适当的治疗。SIBO患者还可能存在营养缺乏,应予以评估和适当治疗。关于SIBO的诊疗路径如下2:

注:GHBT,葡萄糖氢呼气试验;LHBT,乳果糖氢呼气试验
对于SIBO的治疗,2022亚太共识形成了以下建议2:

注:Ⅰ:至少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Ⅱ-1:证据来自非随机的对照研究;Ⅱ-2:证据来自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A: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一说法;B:有合理的证据支持这一说法;IBS,肠易激综合征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SIBO表现出明显疗效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作为先锋益生菌,在重建、恢复肠道微生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疾病中表现出明显疗效。
1.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有效纠正SIBO
一项纳入60例SIBO阳性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研究4,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试验组予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均为胶囊制剂,口服4周。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经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4周后,患者的SIBO转阴率为63.3%,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并明显减轻腹胀症状4。
2. 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SIBO,明显提高单用利福昔明的效果
虽然利福昔明可以改善SIBO,但既往研究显示在临床工作中单独应用利福昔明治疗SIBO的总体有效率并不高, 并且在治疗结束后仍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2次或多次治疗。而利福昔明作为一种抗生素,在临床上反复应用可能导致难辨梭菌结肠炎、相关性腹泻、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影响正常肠道黏膜的保护屏障及肠道微生态5。那么,联合益生菌制剂的疗效如何?
一项临床研究纳入84例伴SIBO的IBS-D患者5, 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 对照组43例, 治疗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利福昔明, 对照组给予利福昔明, 疗程为14天。结果表明,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14天,SIBO阳性者的转阴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利福昔明(85.37% vs 60.47%,P<0.05);就治疗的效果而言, 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69%, 显著高于对照组(92.69% vs 62.76%,P<0.01)5。
关于益生菌治疗SIBO的方案,比如对于初治者益生菌的具体疗程、不同益生菌的疗效差异及利福昔明过敏者或耐药者的具体治疗方案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帅,等.临床消化病杂志,2021,33(04):303-306.
2.Ghoshal UC, et al. Indian J Gastroenterol. 2022 Oct 10:1–25.
3.赵婧芳,等.山东医药,2022,62(28):96-100.
4.肖琦凡,等.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857-861.
5.王喜莹,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30):4200-4204.
文章内容来源“美识美科”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