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预防篇-各类人群日常注意
12月12日
新冠疫情下各类人群日常注意
Part.1
孩子发热,要不要去医院?
疫情流行期间,若儿童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等,且有发病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或为聚集性发病(指14天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车间等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及时做好相关排查、诊治。若无上述可疑暴露史,可咨询医生,或就近到医院就诊。
Part.2
儿童患有慢性病,定期复查的时间到了,是否需要改期?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慢性病患儿复查是否可以改期一定要遵循主治医师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切不可擅自做主。如果医生可以通过线上形式和家长沟通,做好患儿疾病的监测、疗效的判定并保持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可以减少到医院就诊的次数。但如果病情不允许,或出现变化甚至恶化,则应及时就诊。就诊时,患儿和家长均应做好防护,尤其是应全程戴好口罩,不到处乱摸,不洁净的手不触碰口、眼、鼻等。如果可以的话,也可就近进行一些必要项目的检查,然后将检查结果通过线上途径发给主治医生,以指导接下来的治疗。
Part.3
孕妇是否可以外出?
疫情流行期间,孕妇应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家庭聚餐,亲人来往的接触,会增加感染风险,可以告知亲人朋友特殊时期减少探访。
Part.4
孕产妇居家应注意什么?
(1)保持居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适时开窗,避免过冷或过热。
(2)孕产妇的毛巾、浴巾、餐具、寝具等生活用品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3)注意保持手部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4)尽量避免亲朋好友探视。
(5)外出回家后洗手更衣再接触儿童。
(6)母乳喂养时要佩戴口罩、洗净手,保持局部卫生。
(7)保持营养均衡,清淡饮食,避免过度进食,做好体重控制。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多饮水,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
Part.5
孕妇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与管理?
(1)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注意每日测量体温、体重变化,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定期监测胎动。
(2)孕早期孕妇,如果B超已确认宫内孕,出现轻微腹疼或少量流血,可自行在家休息观察;如果持续少量出血或反复不规则少量流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在疫情高发期间,怀孕28周以内的孕妇如无特殊情况可与产科医师协商适当延后产检时间,自行居家监测胎儿宫内情况(胎动)。随着孕周的增加,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危险,特别是怀孕28周以后的孕晚期孕产妇,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到医疗机构就诊。必须产检时,应提前预约,做好防护,并尽量缩短就医时间。存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产妇,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孕期出现异常情况(头痛、视物不清、心慌气短、血压升高、阴道出血或流液、异常腹痛、胎动异常等)或有分娩征兆时,应及时就医。
(4)孕妇出现鼻塞、咽部不适等轻症时,如果没有新冠肺炎可疑暴露史,无发热,可居家观察,充分休息,每日监测体温并自行观察症状轻重变化。
(5)如果孕产妇有新冠肺炎可疑暴露史,根据要求居家观察,孕妇观察期间需同时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及监测胎动。如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不要惊慌,需立即及时就医。
Part.6
去医院产检时,应注意什么?
到医院产检,必须做好孕妇自我防护,尽量缩短在医院的滞留时间。目前大多数医院实行预约制,大部分就诊时间比较明确,所以,建议大家按照预约时间就诊,并遵照医院安排分时段就诊,不要扎堆候诊和待检。候检等待时,尽量选择人少的地方候诊。应提前了解产检内容和流程,做好准备,尽可能减少在医院滞留时间。
Part.7
外出就医注意事项有哪些?
(1)如非产检就医,应就近到能满足需求的、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优先做必需的、急需的医疗检查;就诊前做好预约和准备,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和产检步骤流程,尽可能减少就诊时间。产检则选择建档医院,注意做好防护。
(2)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医院内,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孕产妇与陪同家属均应该全程佩戴口罩;可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人与人之间尽可能保持距离(至少1米以上)。
(3)外出就医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选择乘坐出租车或自驾车,必要时打开车窗,便于车内空气流通。
(4)接触医院门把手、门帘、医生白大衣等医院物品后,尽量使用手部消毒液,如果不能及时手部消毒,不要接触口、眼、鼻。
(5)外出回家后应妥善处理口罩,更换衣物,洗手,清洗面部、五官等暴露部位。外岀衣物应尽快清洗消毒,外套置于空气流通处。
(6)如有发热,建议先去发热门诊进行排查。
Part.8
老年人如何加强个人防护?
老年人要学习掌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要求和健康习惯,勤洗手,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注意通风,落实消毒措施。
Part.9
老年人出现可疑症状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老年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就地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2)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送医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糖尿病患者人群
(1) 控制好血糖水平。合理膳食,适量 运动,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其他代 谢异常情况。
(2) 坚持用药。不能随意停药,防止出现血糖波动,增加感染风险。
(3)避免焦虑,长期焦虑容易加剧血糖异常,导致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
资料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 九版)》 、 《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 、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 、北京市卫健委 《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专家指引 (第一版) 》 、 《人民 日报》、 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等
图源:图虫创意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