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这些“肝”货,让你远离病毒性肝炎

7月27日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卫组织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每3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肝炎相关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乙类传染病。


除了我们经常听说的乙肝和丙肝,病毒性肝炎还包括甲肝、丁肝和戊肝,他们“五兄弟”各有特点,引起的症状略有差别,预防方法也不尽相同。
 

“太长不看”版:


1.甲肝和戊肝比较类似,都是急性肝脏炎症,经消化道传播,它们病程较急骤,但预后良好


2.乙、丙、丁肝和甲肝、戊肝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可造成慢性感染,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


3.乙肝、丙肝及丁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占30%~50%


4.每年全球约有110万人因没有及时接受乙肝和丙肝检测和治疗而死于肝硬化或肝癌


5.乙肝目前还无法治愈,但抗病毒治疗可以成功地控制感染,丙肝治愈率可达95%以上



 

“急脾气”的二人组


甲肝和戊肝比较类似,都是急性肝脏炎症,它们病程较急骤,但预后良好。
 
不同的是,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戊肝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
 
它俩都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由患者粪便和血液中的病毒污染饮水及食物,再经口进入健康人群的胃肠道而起病
 


春雨医生


甲肝通常因摄入受污染的食物而引发/图源:图虫创意)

急性甲肝临床表现的阶段性非常明显:在黄疸前期,患者起病急骤,出现畏寒、发热、乏力、纳差、厌油、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尿色逐渐加深至浓茶状;
 
到了黄疸期,上述症状会有所好转,但尿色继续加深,同时皮肤巩膜出现黄染,肝脏肿大;
 
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也慢慢消失,生化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甲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药物,也无须特殊治疗,只有明显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用一些保肝药,通常在2-4个月内恢复,病死率极低,也不会转为慢性。
 
戊肝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与甲肝相似,但有大约5%的患者会发展成重型戊型肝炎,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妊娠、高龄及合并有乙肝(HBV)感染的患者中。
 
戊肝在孕妇(尤其是孕晚期)中的死亡率可达20%~25%,因此如果发生重型肝炎或有症状的孕妇,则需住院进行治疗观察。
 
甲肝和戊肝的预防措施相似,不同的是甲肝有灭活和减毒疫苗可以接种预防,戊肝尚没有推广的疫苗:
 

1.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尽量不吃不正规商贩出售的食物,以免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

 

2.所有食物均应彻底烹饪,尤其是海鲜等食物。

 

3.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以免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蔫儿坏”的三人组


乙、丙、丁三兄弟和甲肝、戊肝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可造成慢性感染,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9年,乙肝导致约有82万人死亡,丙肝导致约有29万人死亡。
 
而导致丁肝的丁型肝炎病毒(HDV)是有缺陷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不能独立进行复制和传播,需要借助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它提供外膜蛋白,因此丁肝患者会同时感染乙肝病毒。
 
春雨医生
(丁肝日常:乙肝哥哥带带我😩/图源网络,侵删)

2020年,在与世卫组织合作发表在《国际肝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提到,据估计,全球近5%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染有丁型肝炎病毒。
 
乙肝、丙肝及丁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不正规的纹身、纹眉、穿耳孔、拔牙、割双眼皮,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等都存在感染风险。
 
携带病毒的孕产妇还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占30%~50%,多发生在围生期(孕妇围绕生产的一段特殊时期,指自怀孕第28周到出生后一周),通过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春雨医生
(图源:123RF)

不过,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丙肝病毒,和这类患者的正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吃饭、共用办公用品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是安全的
 
急性乙肝的症状和甲型肝炎相似,成年患者多为自限性,能在半年内自愈,儿童则大多发展成慢性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患者(丁肝与其类似)。
 
但急性丙肝则更为“沉默”,多数起病缓慢,仅有轻度消化道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伴转氨酶升高,多数患者无黄疸,少数患者有轻到中度黄疸。
 
急性丙肝患者仅有大约15%有自限性,另外85%的患者不能自行清除病毒而进入慢性持续性感染,这个比例要远高于急性乙型肝炎。
 

早检测,早治疗


实际上,大部分慢性感染的初期都是没什么症状的,或仅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很容易被忽视。
 
如果不知道本身已患有肝炎,生活上又抽烟喝酒、大鱼大肉,这无疑会大大加快自身肝硬化甚至肝癌的进程。
 
春雨医生
(图源:123RF)

据世卫组织估计,截至2019年,在所有的乙肝患者中,只有约10%的患者知晓自己的感染情况,在丙肝病毒感染者中,只有21%的人知晓自己的诊断状况每年全球约有110万人因没有及时接受乙肝和丙肝检测和治疗而死于肝硬化或肝癌。
 
以下人群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危人群:

经常需要输血或血液制品者、透析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的接受者


注射毒品者


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的居家接触者,以及和他们有性接触者


有多个性伴侣的人


做过纹身或穿孔的人


医务人员或其他可能通过工作接触血液和血液制品者


以上人群需尽早进行病原体感染及相关血清学检查,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看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功能正常,肝脏活检组织学无明显改变)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应每隔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乙肝病毒学指标和肝功能,年龄大于40岁者则应同时复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做好医学检测。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而乙肝患者(肝脏功能不正常)则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虽然不能彻底治愈,但可以把人体内的乙肝病毒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极大地降低肝硬化、肝癌和各种肝衰竭的发生风险。
 
丙肝目前的治愈率可达95%以上,且3个月左右的治疗即可实现治愈。
 
因为丁肝病毒不能“孤军奋战”,需要依附于乙肝病毒,所以目前还没有单独的抗丁肝病毒药物,主要是抗乙肝病毒药物。
 

接种疫苗,注意预防


对乙、丙、丁三兄弟的日常预防方式比较相似,包括拒绝毒品,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不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等。
 
在针对性预防方面,乙肝是有疫苗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总之,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强大的器官,不仅功能很多,代偿能力也很强,内部还缺乏痛觉神经,这使得它格外“沉默”,受伤了也往往“一声不吭”。
 
因此我们更要注意保护肝脏健康,不仅有需要的人群要进行病毒检测,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戒烟限酒、不滥用药物、控制体重,以减少对肝脏的伤害。
 
 

本期审核专家

春雨医生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WHO,世界肝炎日,https://www.who.int/zh/campaigns/world-hepatitis-day/2022
[2]Stockdale AJ, Kreuels B, Henrion MYR, Giorgi E, Kyomuhangi I, de Martel C, Hutin Y, Geretti AM (2020).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D virus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Hepatol. Published online 23 April 2020; https://doi.org/10.1016/j.jhep.2020.04.008
[3]戎蓉,吴友平.盘点丙肝防治,最怕忽略和延误[J].大众健康,2020,(7):24.
[4] The Polaris Observatory Collaborators. Global 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2016: a modelling study.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 3: 383–403.
[5]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1):后插9-后插3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1.044.
[6]马丽娜.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9,9(36):10-12.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