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在游戏里骗小朋友的人渣,毁掉的不只是孩子的账号,更是他们的信心

6月3日

被欺骗的小朋友,可能会越来越消极无助

最近有件事情真是气到春雨君了:摩尔庄园一个叫“星无火”的玩家发帖称,自己以欺骗小孩子为乐,让小朋友们去帮他做任务获得报酬,骗取小朋友的账号密码登陆后卖掉任务积累的装饰品,一次又一次地毁掉小朋友精心装饰的屋子,骗过的账号没有一千个也有七八百个。

 

春雨医生

(原博可以搜#为什么要伤害玩摩尔庄园的小朋友#话题点进去看
/图源:微博)
 
很多小朋友被这个人欺骗,辛辛苦苦地去帮他做任务,最后只会得到“哦,滚吧”三个字,被盗号的小朋友即使“屈从”他的各种要求,最终也难逃被“清号”的命运。
 
如此不道德、甚至心理扭曲的行为,不出意料地遭到了广大网友的唾骂,还有当年被骗的小朋友看到新闻后表示,这场被骗经历几乎已经成了自己的童年阴影。
 
而且,这种恶劣的行为,不仅仅会让小朋友感到伤心、愤怒,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实质伤害,从而产生“习得性无助”行为。
春雨医生


习得性无助的起源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该现象最早发现于逃避缺陷(escape deficit)的研究。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和同事史蒂文·梅尔 (Steven Maier) 用狗做了一个经典对照实验:将狗分为可逃避电击组不可逃避电击组和空白对照组。
 春雨医生
(马丁·塞利格曼/图源网络,侵删)

前两组首先在操作性学习装置中接受训练:其中,可逃避电击组的狗可以通过按压平板关闭电击;不可逃避电击组的狗被动接受与可逃避电击组相同模式的电击,但电击的关闭与其是否按压平板无关;空白对照组的狗不进行电击。
 
也就是说,当可逃避电击组的狗碰到开关时,电击就会停止,而不可逃避电击组的狗不论如何触碰开关,电击都不会停止。该设计使得刺激本身与刺激的可控性被区分开来。
 
在实验的第二部分,塞利格曼把狗放置在中间用木板隔开的箱子里,但是木板很低,狗可以轻松地跳过去。同样,他给狗施加了电击。可逃避电击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狗很快学会了跳过木板来逃避电击,不可逃避电击组的狗不但不逃,反而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危险却绝望地接受痛苦。
 
结果显示,不可逃避电击组表现出显著的逃避缺陷,可逃避电击组的逃避行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没有差异。
 
这种现象让行为主义者大为不解,直到塞里格曼提出,狗的这种“无助”行为是在之前的实验中“习得”的。
 
此后,许多研究者从多角度对习得性无助进行了论证,将其研究范式推广到鱼、大鼠、蜜蜂等动物和人类身上。
 

习得性无助的发展

1975年,塞利格曼用人做受试者,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
 
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这一系列的实验说明,如果个体连续经历失败、挫折的体验,他就会对事物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从而产生自暴自弃、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放在摩尔庄园玩家的事情上,有些小朋友不管怎么做任务、怎么忍受那个玩家的折磨,游戏中的小房子都会被毁掉、衣服家具被卖掉、摩尔豆被废掉,仿佛不管怎么努力,花费多少时间,最后都没有用。
 
这种经历确实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发展到游戏外的其他方面,会使被骗的小朋友在生活及学习中,当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更容易感到沮丧、焦虑甚至恐惧,自我评价会降低,无助感也常常出现。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习得性无助的应用

尽管习得性无助从提出至今,不过50多年的发展,但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成果之一,习得性无助研究不仅开启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而且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验依据。
 
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除了不躲避厌恶性刺激,习得性无助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特征,如快感缺失、摄食和体重变化、睡眠和周期节律紊乱、活跃度降低、社会行为减少、免疫系统紊乱、认知能力和注意力下降等。
 
习得性无助的实验动物模型所表现出的许多特征与抑郁症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 作用于神经递质系统的多种抗抑郁药物也被证明对改善实验动物的习得性无助行为有显著作用,因此习得性无助成为广泛应用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和抑郁症药物筛选模型之一。
 
此外,习得性无助还更多地被用于青少年教育研究。比如那些通常被认为是“差生”、“问题少年”的孩子,他们在一次次的努力又失败中,会做出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因而主动放弃了努力。
 
或者还有些孩子,很少受到家长或老师的表扬,长期被忽视,甚至被嘲笑,也会变得焦虑、信心不足,逐渐丧失自尊心与上进心,无助感越来越强,直至“破罐子破摔”。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在生活中、学习上,都要注意发现并鼓励孩子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允许孩子犯错误,引导孩子正确归因,不要用别人的标准一味要求自己的孩子(比如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别人家的孩子”),帮助他们调节在无助环境中的不良情绪,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不过,春雨君还想到一种成年人常经历的“习得性无助”,就是一些砍价软件或促销活动,让你不停拉人不停组队不停忙碌,最后总也不能成功,或者只领到几块钱的优惠券,很多人会因此怀疑是不是自己运气太差、人缘不好......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是不是就明白了,怀疑自己只是错误归因,其实并不是自己的问题,都是这些活动太坑了~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吴美霖,尧丽,李永丰,钱召强,陈乃嘉,杨海帆,郑巧华,魏春玲,韩静,田英芳,刘志强,任维.习得性无助是习得的吗?——对习得性无助理论及其反思的评述[J].心理科学,2021,44(02):419-425.
[2]孙嘉卿,李卓. 习得性无助:理论与应用[J]. 昌吉学院学报,2006(1):52-55. DOI:10.3969/j.issn.1671-6469.2006.01.013.
[3]曹新美,刘翔平.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an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J].心理科学进展,2008(04):562-566.
[4]杨郑鸿,刘力.习得性无助行为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8,45(09):961-965.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