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我以为自己要被打死了”,关于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12月1日

爱自己人,也爱那些受伤的人。

好久不见,我来啦。

昨夜想刷美剧,结果看到蒋劲夫女朋友接受采访的视频。视频中被爆出的信息是很猛烈的,“我以为自己要被打死了”。

不知道为什么留言里面,竟然还有不少人在说,打日本“贱女人“打得好。

想起几件和“暴力”有关的事情。

1.

前段时间遇见一个问题。一个老师发现一个学生被家长虐待。但是小孩子央求老师不要去找家长谈,因为家长要求他保密,被家长知道学校知道了,他回去只会挨更重的毒打。

老师觉得很困惑,于是去问律师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律师说你得报相关部门啊。但是相关部门是什么部门呢?老师说,我们学校就是相关部门啊。我们找了家长谈,家长回去会毒打孩子;找警察谈,多半结果还是家长回去毒打孩子。

我后来和一个长辈聊起来这件事,他说在这个情形下,如果明知警察受理并不能实质性地帮助孩子,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潜在的危险,报警是咨询师/老师在履行自己的工作,也保全自己;如果不报呢,是咨询师/老师在努力保护孩子。

不报怎么办。不报案,老师就要付出更多,在边缘上行走,一己之力去帮助这个孩子。也可能眼见着看见更多伤害,日日自责。

这世上事情鲜有绝对的正确。但是当一件坏事发生,就会带来坏的结果,善良的人们要用很多退让和付出,有时候也很难填平沟壑。

2.

我还记得十年前,在一个心理咨询的工作坊上。有几个工作坊的成员说,我们中国没有“儿童虐待”,那是西方的概念。

我当时只是以为那几个成员无知而已。现在想来觉得很悚然。一个人得出这个结论,要不然是全然地相信天下家庭都是善待孩子的,要不然就是觉得打骂都不过是家庭应有的正常现象。前者显然太过于不可思议,而若其相信后者,那么这个观念之中,孩子不过是家庭的一个器皿罢了。可随意打骂处置。

男人女人组建的家庭也一样。当其中一个被打,或者被欺凌。若被看作不过是“家事”草草了之,那么一个人不过是另一个人的附属品,婚姻本来是个爱情的结果,却变成一个为所欲为的黑洞。

3.

关于这个男星的事情。姑且不论事实真假,就现在网上传播的那些故事和评论来看,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需要讨论。

“男星打她,因为她7P。”

我一向觉得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知道网上看见故事基本都不可全信,至少你能看见的,都是被掺杂了180个人情感、被曲解过后传播的故事,基本没有可信的,尤其是特别超越你认知的事情。

但抛去这些缘由的真假,我们就假设这是真的吧,可是:

这不是在说家暴吗?和女性的作风有啥关系?是说女性自己的“作风”不好,就活该被威胁、被打死?

8012年了,难道如果女性的“作风”不好,男性打她就是对的了?

每次围观事件,不能有事说事,总要用女性“个人检点”的方式来羞辱她,是大恶。最不幸的是,总有人觉得这是女性活该。

更可恶的是,这次居然有人说,打得好??

4.

我看被打女生视频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冒出来这些想法:

你为什么不跑呢?

你为什么不离开他呢?

你为什么要和他在一起呢?

不止是这一次。在很多的案例上,乍听之下我都会冒出这些念头来:为什么这个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呢?你为什么那么不小心?

这时候这么想不免会被贴上“Victim Blame”的标签。但让我们从贴标签的想法中出来一些,姑且把它看做人们此时善意的探寻。

那我来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跑不掉呀。因为除去身体、空间,在亲密关系中,包含家庭关系、伴侣关系之中,两个人之间还有心理上的关系。糟糕的关系之中充满了无力感、被胁迫感、被折磨的感觉。

如果现在的伤害仍旧可控,受害者往往不敢冒险去尝试其他的方式,万一更糟糕呢。谁说变化一定会变得更好?而被困在一个糟糕的关系之中而没有求救或作出改变,这本身就给受害者带来大量的羞耻感。

你我被放在同样的情境下,也很难作出更好的决定。

5.

其实“家暴”是个相当广义的族群,它包含大量的“控制”:无论是身体上的、性上的、或者是心理上的。让你觉得恐惧、羞辱或者把你从你的朋友家人之中隔离开来。

当然,言语上的暴力也是暴力。而那是更隐蔽、更看不见、但更普遍的伤害。

结尾之时,我想说句题外话。当一件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总是幻想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得坏事变成好事。但实际上,偏执带来偏执,恶意常吸引恶意。人们总是要用、也只能用另一种极端去对抗一种极端;用偏执来抵抗恶意。所以即便其中善意的发问和探索,也要在众人的愤怒中被熊熊烧烤。

希望伤人的父母、伤人的伴侣,他们的行为都能得到应有的惩戒;希望他们的心理能够被治疗。也希望8012的网友们,心中多一些爱啊(我的妈呀)。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