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医患关系的模式

11月23日

结直肠癌科普文章

看病过程中,患者肯定要和医生打交道很久,医患关系对整个治疗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不说别的,万一双方出现争执或者是信任问题,导致不配合治疗耽误了病情,麻烦不就大了吗?

春雨医生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外国学者就提出,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有这么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主动-被动型,患者由于昏迷、手术等状况,完全随医务人员处置,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见;第二种是最为常见的指导-合作型,患者有一定的要求,但需要医生的权威知识进行指导;第三种是共同参与性,医患双方的关系平等,相互支持,这也是医生最希望看到的医患关系,但也需要患者的认可和配合[1]。

理想状态下,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决策自然最好,但在中国,80%以上的患者与医生的关系都是主动-被动型和指导-合作型的[2],这与医患双方彼此的不信任,患者缺乏对医疗知识的了解,医疗费用难以承担等原因都有关系。

改善医患关系并不是单方面努力就能实现的,作为患者,除了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信任外,也要适当了解与自己疾病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质疑,增进合作。

参考资料

[1]Szasz T S, Hollender M H. The basic models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J]. The Social Medicine Reader.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1956: 278-286.

[2]宋林子, 张建, 吴宇彤,等. 医患关系模式对医患关系影响的调查与探讨[J]. 中国医院, 2010, 14(1):33-35.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