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向者,你是不是也被这些误解困扰过?
10月30日
你内心的力量,平静之中不失深邃,深邃之下不失澄澈。只要你愿意好好掌控、发挥这份力量,你便能够做到波澜不惊,更能拥有海阔天空。
内向的人承受不了那么大的社交量,是因为他们害羞吧?
在心理学上,内向性格(introversion)与 害羞(shyness),是两个彼此独立、完全 不 同 的概念。
害羞和羞怯是指:在某些特定的社会场合下,非常紧张、焦虑、不自在的状态。[5]
其实呢,无论你性格外向或是内向,都有可能害羞、或是羞怯于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言行举止。
内向性格的人会在面对他人之前,做足准备工作。面对他人(比如公开演讲、演奏乐器等)固然还是会紧张,但心理研究表明:
紧张的时候,只有准备不充分的人才会怂;而准备到位的人,反而会比平时练习的表现更出色。这和内向外向性格毫无关系,所以不用再持有这种误解。好好磨练自己,就不怕会羞羞脸。[4]
内向的人不喜欢、甚至不善于团队协作?
的确,一个人的时候,内向者的单人工作效率很高。但研究表明,内向者在小团队内、特别是在每个人都有公平发声机会、被尊重被看见被重视的场合,特别愿意把自己平时沉淀下来的观察、思考、ideas 贡献给团队。[6]
来自美国顶尖学府 沃顿 +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者,正和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开展合作,打造一系列为内向员工设计的工作细节。
比如:开大会时,一定会有 “安静15分钟(the quiet 15 minutes)” 的环节。这不是让所有人都闭嘴,而是让领导和平时经常讲个不停的人保持安静,给那些内向的人充分的空间来各抒己见。[1]
如此多元、尊重、包容的环境,让内向者沉淀的 ideas 有了表达的机会,对整个企业的良性发展甚是好事。
内向的人都不擅于坦露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好吧,外向者可能会通过语言、神态、肢体语言等来把自己的各种感觉,把高兴、悲伤都演绎出来、甚至在别人面前演绎成大喜大悲。
内向者虽然不会这么做,但如果你去读读他们创作的文字、画作、音乐作品,你会发现一种更为深邃的情绪表达。
这是因为:内向者更倾向于把自己的情绪内化、掌控在行为层面之下,所以表现情绪的方式也就不同。[6]
一个内向的人拒绝和我聊天、是因为 ta 讨厌我?
的确,要和一个内向者开始一段谈话、天南地北谈很久,也许是件很难达成的事情…… 呃,其实别说天南地北了,内向者可能都会拒绝你的聊天邀请。但这并不代表:在内向者的眼中,你是个 “讨厌” 的存在。
相反,内向者会因为看重你、重视你们之间的谈话,所以会避免和你浮于表面的聊天。他们会希望能和你就某个话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为此,他们可能还会精心准备、做足功课。[5]
要是大叔有这样的朋友,我一定会感到庆幸和感激,然后也反过来对 ta 报以同样的尊重。
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快乐?
若是有人走进了这个误区、或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一定是对 “快乐” 有所误解。
真正的快乐,不是嘴里的笑声、也不是脸上的笑容、更不是手舞足蹈,而是内心的平和。
太多的研究证明:独处(solitude)是内心平和的必要环境。甚至是,在旷野、荒原、森林等空无一人的环境里的极致独处,能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激发创造力、更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坚定。[5][6]
大叔读过蒋勋的《孤独六讲》,蒋老师从情欲、语言、革命、暴力、思维、伦理这 6 个方面讲人的孤独。看完之后你会发现:
—— 做到这些孤独的人,真的孤独啊!
—— 但后来你会感悟到:能在这些孤独里邂逅全新自我的人、然后能学着享受孤独的人,他们是真快乐、真幸福、真境界啊!
也许,内向的人天生比外向者更懂得:孤身一人独处的价值、意义、和快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