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内向的人也渴望享受社交? 当然,但要警惕 “内向者宿醉”

10月27日

独处不仅对内向者是个宝贝,它对任何性格的人来说,都是个无价之宝。

内向者也需要社交

没有一个人可以这辈子就只和自己打交道,内向者也不例外。

只不过对内向的人来说,社交活动会是一件非常 耗 费 精气神的事情。那些社交场合的视觉和声音刺激,对内向者而言是过量的。因此,内向者追求的社交活动量,会比外向者少。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内向者在一段时间内参与的社交活动、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 “生病”。

心理研究表明:这是因为内向性格的人,大脑对 多 巴 胺(dopamine)这种神经递质更为敏感。[2]

什么意思呢?社交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种需求。所以在进行社交的时候,社交需求被满足、社交行为对我们来说也就成了一种 “奖励信号”,这会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

由于内向者对多巴胺比较敏感,少量的多巴胺已经足够刺激内向者的大脑:“够了,我感受到快乐,可以见好就收了~”

而外向者对多巴胺的敏感度较低,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交、更多的社交刺激,才能感受到内向者已经感受到的刺激。

而如果一个内向者,像个外向者一样去社交的话,就会 “社交过量” —— 再好玩的东西,一旦过了头,那也就不好玩了。

这个 “社交量”,说白了就像人的酒量一样。喝酒超过酒量的人,第二天醒来会遭罪,那叫 “宿醉”。

内向者宿醉

而内向的人若是社交超标,也一样的,会进入心理学家所说的 “内 向 者 宿 醉(Introvert Hangover)” 状态,也称 “社交宿醉(Social Hangover)”。[3]

假设你是个内向的人,你有个社交大神型的外向朋友,某天拉着你去参加一次聚会。本来说好是小范围几个人在一起简单聊聊天、吐槽学习、侃侃生活琐碎、吃吃小零食、看看电视、两个小时就会结束了。

结果呢?实际上你是被活生生拉进了一场 party,大家都在喝酒跳舞、DJ 更是把音量调大到耳膜肿胀,说好的 “一两个小时” 变成了 “还没过午夜呢你怎么就要走,多扫兴啊?!”

凌晨两点,你终于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身体和内心都有明显的不舒服:

生理上,耳鸣、视线模糊、呼吸又快又沉、但似乎就是没能给自己的肺部换进新鲜的氧气。

心理上的症状可能更多,脑子似乎不转了(无法集中和思考)、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无法进行、甚至会进入短期暂时性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这时候你收到了昨晚拉你去 party 的朋友发来的微信:“昨晚很有趣吧?我们都很开心你能来~ 下个周末再来吧!”

这下你快悲观到了崩溃边缘:“原来有这种症状的人,只有我一个而已?其他人看起来都很享受啊!我是有什么不正常吗?”

NO!你正常得很。但你确实要知道:作为一个内向者,你的 “社交上限” 比其他人低,所以要为自己负责、保护自己。

“内向者宿醉”了,怎么办?

如果不小心进入了社交宿醉的状态,目前心理学上认为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

独处(solitude)。

你需要暂停一切打扰。如果这意味着正常的生活活动需要暂停,那就按下暂停键。然后,戒断网络和手机(比如:刚才没把手机关掉、看到了朋友发来的 “好开心啊下周继续吧” 这样的短信、导致心情更糟,这就属于失策之举)。

你可以用各种方法享受这种独处。把自己的痛苦和不安写下来,找一个同样是内向者关于社交经历的分享,或是看看小说电影、吃吃小零食、和猫猫狗狗玩玩、到河边海边森林里去散步、甚至就是睡睡觉…… 都是可以的。

其实啊,独处不仅对内向者是个宝贝,它对任何性格的人来说,都是个无价之宝。

接下来,在这篇推文的最后一个章节中,大叔会再次提到 “独处” 这一点。而之所以会再提到独处,是因为社会大众对内向性格,除了上面提到的领导才能低下、社交厌恶等,还有其他一些误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