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听说二甲双胍能减肥?我没有糖尿病也能吃点嘛?

9月21日

截至目前,并没有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二甲双胍对健康人群具有减肥的作用。

陈楠 | 郑州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

药神什么的,不存在的,但“神药”是真的有!论资排辈的话,阿司匹林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老二,非“二甲双胍”莫属。

二甲双胍除了可以降低血糖,还能够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使能量代谢重归平衡,进而带来保护心血管、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健康益处。还有研究称,二甲双胍具有减重、抗肿瘤等神奇作用。

在临床和生活中,身为一名药师,我也经常被患者和小伙伴问到:二甲双胍真的可以用来减肥吗?别着急!看完你就知道了。

一、人体代谢失衡会导致多种疾病

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它们为人体各种组织和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着动力。健康的人体会处于一种动态的能量供需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彻底打破,就会导致多种疾病。

比如,当能量摄入大于需求的时候,人体就会进入储备状态。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变成葡萄糖进入血管,如果血糖长期过高、消耗不掉,就有可能导致糖尿病;如果流通在血管里的脂质总是太多,消耗不掉,就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储备在皮下组织或者其它脏器里的脂肪特别多,也消耗不掉,那么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肥胖了。

而当能量摄入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人体又会“开仓放粮”。先消耗掉的是血液里的血糖,血糖不够用了,就会分解肝脏里的糖原,继续“放粮”就会打开消耗脂肪的大门。过度“放粮”,会导致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的。

总之,维持人体能量代谢平衡至关重要。

二、二甲双胍能够帮助人体调节代谢

人体能量代谢是通过信号系统来调节的,关键的信号有两个:小酶(AMPK,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和小信(mTOR信号通路),它们都是生物能量代谢调节的关键因子。不懂分子生物学没关系,我们只要大致了解它们的运作机制就可以了。

如果把人体比作仓库,那么小酶和小信就是两个“账房先生”,一个负责出库,一个负责入库。它们共同维护了人体“仓库”的正常运转。

当小酶(AMPK)被激活时,会降低合成代谢,加速分解代谢。当小信(mTOR)被激活时,会促使多余的能量合成为营养物质,并存储起来。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当帐房“小酶”工作时,会降低新到货物的入库速度,同时提高已有库存的出库速度;当帐房“小信”工作时,会把散装货物打包整理,便于货物更好地入库存储。

二甲双胍恰恰可以作用在这两个能量代谢的关键因子上。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激活小酶(AMPK),使三大营养物质重归平衡:

  • 增加外周组织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提高对葡萄糖的消耗;

  • 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也是提高对葡萄糖的消耗;

  • 抑制肝脏的糖异生机制,阻断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者糖原;

  • 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对葡萄糖的摄取;

  • 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通路,从而提高对血糖的摄取利用率;

  • 增加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从而降低游离脂肪酸;

  • 抑制脂肪的合成,从而减少能量过剩。

二甲双胍还可以通过抑制小信(mTOR),抑制蛋白质合成及肽链的延长,从而减少人体对存储能量的需求。

总之,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遍布人体各组织的小酶(AMPK)和小信(mTOR)来调节人体能量代谢。这也是它“神药”地位的基石。

三、二甲双胍能作减肥药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在二甲双胍的帮助下,让体内的能量趋于平衡,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和控制体重,从而使机体得到多方面的获益。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 年版)》指出:该药物不仅是超重/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也适用于体重正常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体重减轻,平均减轻了3.1kg;二甲双胍治疗组相比安慰剂组,体重下降程度仍然显著。

既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有减重作用,那么普通人可以用它来达成减肥目的吗?这个问题不仅胖友们想知道,科学家们也想研究。

在一项无糖尿病的普通超重/肥胖人群中做的研究结果显示,BMI≥ 27(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指标),且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反应人体1-2个月血糖水平的指标)在5.6%的受试者,在服用二甲双胍6个月后,平均减轻体重5.8±7.0kg。但这只是总体减重的平均值,并不是指每个受试者的体重都有降低,大约还有20%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体重并没有减轻。

另外还有几项使用二甲双胍控制体重的研究,但纳入的研究均不是随机对照试验,结论缺乏可靠性。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绝大多数发生在前 10 周),当患者耐受后,症状会消失。长期服用还会引起维生素 B12 缺乏,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还有,不得不提到二甲双胍的一个很凶险的不良反应——乳酸酸中毒。虽然在掌握好禁忌证的前提下,长期应用二甲双胍引起乳酸中毒的概率很低,但是低不等于完全没有,一旦发生,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参考文献:

1. 苏青. 二甲双胍降糖作用的分子机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 年9 月第32 卷第9 期

2. 焦阳, 李小英. 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 年11月第8 卷第11期

3. G.R.STEINBERG, B.E. KEMPA. MPK in Health and Disease. Physiol Rev 89: 1025–1078, 2009; doi:10.1152/physrev.00011.2008.

4. M. Foretz. Metformin: From Mechanisms of Action to Therapies. Cell Metabolism 20, December 2, 2014. http://dx.doi.org/10.1016/j.cmet.2014.09.018

5. G.  Zhou. Role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mechanism of metformin action. J. Clin. Invest.108:1167–1174 (2001). DOI:10.1172/JCI200113505.

6. D. Grahame Hardie. AMPK: A Target for Drugs and Natural Products With Effects on Both Diabetes and Cancer. DIABETES, VOL. 62, JULY 2013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