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低血糖要命,糖友必知的5大要点!

8月6日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的低血糖住院率近年超过了高血糖的住院率。

糖友们都知道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血糖控制得好,意味着预防并发症的效果好。但如果血糖控制过低了,对糖友们来说同样不是什么好事,还会增加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低血糖的危害远超高血糖

近年一些大型研究,发现对有些病人严格控制血糖反而使患者死亡率增加,便逐渐修改治疗指南。这些病人主要是老人,血糖如降得太低形成低血糖,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研究者利用美国老年医疗保险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在1999~2011年的12年中,因高血糖而住院的每年住院率下降了38.6%,而因低血糖每年住院率上升了11.7%。住院的低血糖病人都是严重的低血糖。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的低血糖住院率近年超过了高血糖的住院率。从2007年起低血糖住院率稍降低,但高龄者仍维持较高。12年中因低血糖住院者超过高血糖组40%,而低血糖者近年一年内死亡率达近20%。故低血糖对老人的威胁较高血糖大。 

二、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对于不同的人群,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并不相同。对于没有糖尿病的人群,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小于2.8毫摩/升;

对于糖尿病人,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3.9毫摩/升;

而妊娠糖尿病也就是妊娠前血糖正常,在妊娠24~2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的时候才发现血糖升高的孕妇,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血糖小于3.3毫摩/升(有疑问的可以加微信:itangyou)。

三、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低血糖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血糖供应减少,一个是胰岛素供给的增加,凡是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之一者,就可能出现低血糖。对糖尿病人而言,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包括:

1、进食量过少,有的糖友为控制血糖,不敢多吃;

2、运动量过大,为了能把血糖降下来,有的糖友会进行60分钟以上大强度的运动;

3、服用降糖药后未及时进食;

4、使用过量的降糖药(主要是磺脲类降糖药和胰岛素);

5、空腹饮酒;

6、使用胰岛素的糖友产生胰岛素抗体,有时会引起低血糖;

7、糖尿病前期或轻度糖友如果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刺激胰岛素过渡分泌,也可能在进食2~3h后引发低血糖。

四、低血糖的这几点要辨别

1、饥饿感≠低血糖

很多糖友认为,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并不一定发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

不少糖友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

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施治。

还有一种情况是“低血糖反应”,并不是真正的低血糖。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糖友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引起的,令糖友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2、症状变化多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可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恶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

而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

另外。“无症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人当中也比较多见。

3、低血糖未必有症状

事实上,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有症状,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

没有症状的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关。存在这一问题的患者,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

4、纠正低血糖,干粮非首选

当由于没有正点进餐、活动量过大或注射胰岛素后进餐不及时出现低血糖症状时,一些患者常选择吃馒头等粮食来缓解。但奇怪的是,有时连吃两个馒头都不能缓解心慌、出汗和饥饿等症状。这是因为没吃对!

正确的做法是,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甜点等。这些食物都是单糖,吃进去后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故能迅速纠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方可被人体吸收,故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五、预防低血糖措施

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

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

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

糖尿病人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

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3、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

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有些糖友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

对于无症状地低血糖糖友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5、作为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两件宝物:

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

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尤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友,应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编辑:圈圈

审核:黄医生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