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做梦,能帮助我们更有创造力?
7月24日
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前期的日思夜想,可能阿基米德看着澡盆只能联想到“全都是泡沫~”吧~ 白日梦(心智游移)的灵光乍现引燃的是创造力的导火索,真正的内核燃料是平日专注下来的积淀呀。
编译 | 四心草
上数学课的时候,学堂君虽然盯着黑板上的公式,但总会不知不觉地发呆,或是回味起电影的情节,或是畅想起未来的假期。
一道白色抛物线正中脑门,把学堂君拉回现实。
“你以为做白日梦就能考高分吗?”
“白日梦”、“走神”或者“发呆”,通常被认为是偷懒、是懒惰的表现。2010年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近一半(46.9%)时间都在“做白日梦”。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做白日梦”是不快乐的[1]。
在心理学中,“白日梦”被定义为心智游移(mind wandering),指的是个体清醒状态下自发产生的一种意识状态,此时内源性心理表征在没有外显目标引导的情况下被个体意识到,个体对这个过程缺乏控制[2],也就是说,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些和现在所在的环境不怎么相关的事情。
这种“失控”往往被视为是不好的,老师会叮嘱学生“不要走神”,boss会让你“专心工作”,仿佛白日梦就是百害而无一利。但真的是这样吗?最近的科学研究将为白日梦洗刷“污名”,证实心智游移能提升人的创造力和专注力。
智力发展
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Scott Barry Kaufman认为除了传统的受控智力(如工作记忆、注意力等),还存在自发的智力(如直觉,情感等)。自发形式的认知智力关于我们的愿望和梦想,体现追求个人目标的能力[3]。
从这种更广泛的智力理论看,心智游移可以帮助发展人们的自发智力,例如反思自我,为未来规划等。
做白日梦时游移的心智体现了人们自发的、关注的焦点问题,往往是即将发生的有关个人意义的事件,所以心智游移时的认知活动与自发智力的目标一致[4]。白日梦想家们可能在心智游移的过程中,不断联系过去、思考未来,发展出高自发性、高主动性的智力能力。
2011年,神经科学家发现心智游移与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程有关[3]。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做白日梦看起来似乎是在偷懒,但实际大脑也是十分活跃的[5]。
当我们在心智游移回忆信息时,可能会突然产生联结、或是有趣深刻的见解。比如,阿基米德望着浴盆走神,突然顿悟浮力定律。又比如学堂君看书发呆的时候,产生了选题的“脑洞”等等。
思考意义
为什么人们会投入将近50%的清醒时间做白日梦呢?因为心智游移提供重要的自我奖励。心智游移的优点包括很多方面,例如1. 巩固记忆,获取深度的个人记忆;
2. 换位思考,道德推理和与他人共情;
3. 规划未来,为目标和意义而思考等。
作为一种深入内心意识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心智游移来反思自我,重看世界,想象未来,帮助我们找到并解决人生的问题[6]。研究甚至表明,如果学生可以从心智游移中联系个人的生活意义,他们极可能在学校中表现更好。
学会平衡
学堂君向大家介绍心智游移的好处,并不是宣传无所事事,整天做“白日梦”。而是希望大家正确认知心智游移的影响。保持注意和心智游移并不矛盾。
如何在心智游移和专注工作中保持平衡呢?我们可以对当下工作和自我意识,保持注意力集中;而对未来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多做“白日梦”。此外,正念训练也是一种较好的平衡方法。训练能改善人们的认知功能,在提升人们的同理心的同时,也能降低压力水平[7]。
脚踏实地,活在当下。但同时不能忘记仰望星空,做白日梦。关于心智游移和创造力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只思考当下的生活,我们将错过心智游移,错过内心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重要联系,错过创造力的闪光和诞生。
参考文献:
[1]Killingsworth, M. A., & Gilbert, D. T. (2010). A wandering mind isan unhappy mind. Science, 330(6006), 932-932.
[2]Jonathan, S., & Schooler, J. W.(2006). The restless min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2(6),946-58.
[3]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beautiful-minds/201102/why-daydreamers-are-more-creative
[4]Smallwood, J., Nind, L., &O'Connor, R. C. (2009). When is your head at? an exploration of the factorsassociated with the temporal focus of the wandering mind. Consciousness& Cognition, 18(1), 118-125.
[5]Levinson,D. B., Smallwood, J., & Davidson, R. J. (2012). The persistence of thought:evidence for a role of working memory in the maintenance of task-unrelatedthink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4), 375.
[6]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guest-blog/the-origins-of-positive-constructive-daydreaming
[7]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use-your-mind-change-your-brain/201305/is-your-brain-meditation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