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你的疏忽和偏见,而白白浪费孩子长高的机会
7月21日
在评估孩子身高发育的过程中,骨龄是至关重要的检查手段,夸张的说“离开骨龄检测的身高管理都是耍流氓”。
作者 | 杨凯 儿科医生
宝宝出生后,亲戚朋友过来道喜后都有两个固定问题“男孩还是女孩?”“出生几斤?”,好像从来没有人问“宝宝出生多长?”估计就是问了宝宝的父母也是一脸懵逼。
宝宝慢慢长大了,家人开始抱着去公园溜达了,碰到熟人开场聊天也基本上是“宝宝现在多少重了”,很少会聊到“宝宝有多高了?”
这其实说明我们对孩子的体重是特别关注的,但是相比下身高却没有这么多关心了。国家妇幼保健中心的蒋竞雄老师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过一句话让我影响深刻“身高只有十多年的能够长的空间,等到身高长的合适了身高不再长了,体重可以随便变,体重一辈子都可以变化。”
因此如何不浪费这短短的10多年身高增长时间,才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要讨论的内容。
一、身高管理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出生后,作为父母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划和期盼,虽然我觉得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最终身高会有期盼,而却没有对孩子身高的规划。
所以很多孩子自然生长到9、10岁了甚至更大的年龄,这个时候家长才发现孩子好像比别的孩子要矮很多,或者觉得孩子的身高未达到自己心中的期盼,对于这类情况,说实在我会觉得非常可惜,因为他们已经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
举个例子:
小C是3岁男孩子,测得身高96cm,属于中等发育,然后家长觉得身高还行,就没有关注了,结果小C每年只长了3cm,10岁的时候身高只有117cm,父母终于发现了问题带医院就诊,而其中这里7年的时间就浪费了,如果能一开始就监测身高,发现小C年生长速度落后,排除疾病因素后,通过管理让身高达到每年6cm的生长速度,那么到10岁的时候小C的身高就有138cm,这里就有21cm的身高随时间逝去,再也找不回来了。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身高管理如同田里种庄稼,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要了解庄稼的生长规律、了解土壤对庄稼的影响、了解肥料对庄稼的影响等等,身高管理也是一样,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了解各种因素对身高的影响,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科学的身高规划,最终达到期待身高。
二、身高的基本知识
身高就是“身体高度”,但是身高由什么决定的呢?
决定身高的关键是骨头,由头颅、脊柱、下肢三部分组成,不过太长的头颅估计大家都不太喜欢,所以对于身高来说只能指望脊柱跟下肢了,脊柱因为有自然的生理弯曲,早晨起床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测的身高会比晚上劳累了一天测得身高要高些,腰背部挺直的要比驼背弯腰的要高些,也更加美观,下肢是身高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出生后下肢生长最快,所以看一个人的身高高或矮,最大的差距就在下肢。
而评价一个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目测肯定是非常不靠谱的,我们可以使用图表进行对比。
如果按照年龄来划分身高,孩子处于中位数以下的就是身高偏矮,而中位数以上的就是身高偏高,但并不能这么简单的来看这图表,后面的内容会详细的告诉大家更多判别身高高矮的方法。
三、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身高发育指标,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结束,差不多要经历10多年(女性16岁左右,男孩18岁左右),而身高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增长过程,但这一过程并非均速,有两个快速增长期,
一个就是婴儿期(出生~1周岁),第一年的平均速度是25~26cm,是人生中长的最快的时候,
第二个就是青春期(女童一般10~16岁,男童一般12~18岁),进入青春期以后身高生长的速度又开始突增,长的很快,这个时候一般来讲,男孩也好,女孩也好,身高生长的速度都会超过7厘米一年,这样的速度,少的应该也有7厘米,多的可能会有10厘米,甚至更多,这样的速度可能会维持大概一到三年的样子,之后身高的生长速度,迅速的缓慢下来,之后身高生长就停止了。
其他时间段的正常身高生长速率为:2-3岁增高10cm左右,3岁~青春期前5~7cm/年。【2】
所以在出生以后每一个阶段,身高生长的速度都不同,这个是家长们可以在家里自行记录的,如果发现生长速度没有达标,就需要重视了,一般来说我建议每个月都量一下身高,可以早期判断孩子的生长速度是否达标,另外出生后的头两年,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是身高增长的最快时期,类似于打基础,对未来的最终身高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四、影响身高的因素
门诊碰到很多家长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医生,你看我老公(老婆)都不矮啊,为什么我孩子这么矮?
说实在,人们对于遗传影响身高这个观点还是比较了解的,甚至可以说很深入人心。那错了吗?这倒也没错,但是这个观点并不严谨,或者说是并不完整。
遗传的确对身高有影响,但却不是100%的影响效果
而具体有多少影响呢,其实谁都说不好,因为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会把自己的长高基因遗传给孩子,而这是过程和结果都是随机的,所以这就导致了一开始的这个问题,有些孩子得到了较多的有效长高基因,他就能长的跟父母一样高,甚至高于父母,而有些孩子得到的有效长高基因不足,那他可能就不能达到他父母的身高了。”
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且遗传基因的随机性,导致遗传这个影响因素变得不可控制,而环境因素却是实实在在可以把控的。
环境影响分下面6个方面:
因此长高是众多因素综合在一起的一个结果,这些因素谁占的比例高,谁占的比例低,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贡献率,比方说在婴幼儿这个阶段,营养就是至关重要的,睡眠也是很重要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的影响因素就不断的加入到其中,对孩子身高逐渐的起到影响的作用。【1】
所以虽然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娃打地洞”,但是在身高方面,父母高的孩子不一定都高,父母矮的孩子不一定都矮。
五、体重与身高的关系
体重跟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两大指标,不过就像开头设置的小场景一样,出生的时候大家关注的都是出生体重多少,成长过程中关注娃这个月胖了几斤,而很少有人去关注孩子这个月长高了多少,就是门诊碰到那些感觉自己孩子矮小的家长们,追问病史,也没有几个人能准确的说出孩子过去一年究竟长了多高。
其实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个子高高、体型壮壮的,但是现实中却是更多的是孩子个子高高的、体型瘦瘦的,或者体型胖胖的、个子矮矮的。
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长身高和长体重所需要的营养是不一样的,长身高的营养,长体重的营养,在整个膳食结构当中是不一样的,孩子的胃,就是孩子自己的拳头大小,你如果用长体重的食物去占据了孩子的胃,长身高的食物就没有地方放了,长身高就会受到影响,或者说孩子能够吃进去的营养就是那么多,你都让他拿来长体重了,长身高会受到影响。【1】
另外一年之内体重增长过快,对孩子的骨龄、性发育都有影响,而这些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孩子的最终身高(具体关系我们放在后面再详细的讲)。
因此身高跟体重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和谐的携手共进,反而是相互影响的,当然作为家长到底是要追求身高呢?还是追求体重呢?我觉得文初的那句可以给大家比较好的建议。
六、特别重要的骨龄
骨龄,这是特别重要也是特别关键一项检查指标,检查儿童左手腕部的X线可以看出儿童的骨成熟度,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可以通过左手腕部的X线判断孩子的“真实年龄”。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为什么说重要呢?这个跟我们评估孩子身高是否处于一个正常的水平至关重要。
举个例子:一个男孩,年龄5周岁,测得身高116cm,那我们按照下面图表可以查得孩子的身高位于+1SD这个水平,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个时候家长会比较开心,我家孩子“长势喜人”,可以放心了。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年龄5岁,他的实际年龄也就是骨龄会是几岁呢?如果他的骨龄测定也是5岁,那说明孩子身高发育良好,但是如果孩子的骨龄判定为7岁,那我们就得按照7岁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身高发育水平,那就处于“-2SD~-1SD”这个水平区间,属于身高发育落后了。
再举个反例子:一个男孩,年龄5周岁,测得身高107cm,那我们按照下面图表可以查得孩子的身高位于-1SD这个水平,属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慌,我们再测下他的骨龄,如果他的骨龄测定也是5岁,那说明孩子身高发育真的落后,但是如果孩子的骨龄判定为4岁,那我们就得按照4岁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身高发育水平,那就处于“中位数—+1SD”这个水平区间,已经高出平均身高,身高发育并不落后。
因此可以看出,在评估孩子身高发育的过程中,骨龄是至关重要的检查手段,夸张的说“离开骨龄检测的身高管理都是耍流氓”。
那是不是孩子骨龄比实际年龄越小越好呢?
其实也不是,一个孩子的骨龄跟年龄如果差出两岁,这个孩子很可能是有生长的问题,不管是早两岁还是晚两岁,都有可能有生长的问题,早两岁,很可能就朝着性早熟的方向在发展着,晚两岁,很可能就是在生长迟缓的状态下在进行着,所以无论是多两岁,少两岁,都不太合适。
再看骨龄的速度,一年长出两岁的骨龄,这也很可能有问题,一年骨龄一点都不长,那我们看身高,如果身高也不长,骨龄也不长,很可能也是有问题。【1】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需要去医院就诊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