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为什么别人跌倒了会爬起来,有些人却不行?

6月26日

改变也许艰难,但学姐相信坚持就会胜利。现在,该由你来决定是否该做出改变了。也许应该改变,也许无须改变。

大家还记得王安石的《伤仲永》的故事么?

仲永是一个很天赋的孩子,五岁就能赋诗,甚至有人拿钱财求诗。他的父亲见有利可图,就整天拉着他四处拜访以谋得薄利。由于忽视了学习,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故事中仲永的父亲便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拿着孩子的天赋作标签,无视后天努力。作者王安石给我们的启示,便是成长型思维的体现。

什么是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

固定型思维: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他们过分强调天赋,容易让人耽于努力。它带来的危害不是目中无人的自大就是遭受挫折后一蹶不振的自卑与恐惧。

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他们相信有方向、有方法的努力,追求持续不断的稳定成长,而且拥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可以看出,两种思维模式最核心的区别实质是人生信念的差别。他们在对待能力、努力、困难、失败和成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能力:是完美无缺还是不断进取

固定型思维者认为:能力和天赋是一定的,与生俱来,不可改变。而且强调必须接近完美,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

成长型思维者认为:智力可以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相信持续的学习能够让人进步。越有挑战性的东西越是感兴趣。

例如,让许多人回答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说:

“在我没有犯错误的时候。”

“在我快速并完美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

所有答案都在表示,他们现在就要看起来完美无缺。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说:

“在事情非常难,我很努力去尝试,做到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的时候。”

“在我钻研某件事很长时间,终于有了眉目的时候。”

对这些人来说,聪明并不是当下的完美,而是与长时间的学习有关:直面挑战,取得进步。

努力: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

固定型思维者认为:只有无能者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为某事付出努力,那么你肯定不擅长做这件事。对真正的天才来说,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

成长型思维者认为: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他们欣赏天赋,但是他们更崇尚努力,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就。

困难:“不愿努力”综合征

固定型思维者在面对艰难的转折期时,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威胁,威胁着他们可能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从胜利者变成失败者。

成长型思维者将困难视为充满了机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可以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以及未来想要做什么。并且认为停止努力是自己无法理解的一件事。

成功和失败: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

固定型思维者认为成功就是确立自己的优越性,目的就是这么单纯并简单。要成为了不起的大人物,比那些无名小卒更有价值的人。但对于失败,他们认为失败者将永远是失败者。

成长型思维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认为失败可以给人动力,失败可以告诉他们很多,它是一记警钟。

或许看到这里的你,会发现自己某种程度上来说,竟然有着一点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子,从而想要改变。

那如何改变呢?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作者[美]卡罗尔·德韦克讲了一个五步走的方法:接纳、观察、命名、教育、设立目标。

1.   接受:去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尽量减少它出现的频率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2.   观察:要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以及他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明确原因之后,不要急着去评价,先观察一下。

3.   命名:让我们来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给了他一个你不喜欢的名字,来提醒自己这不是你想要成为的人?

4.   教育:知道了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以及他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他有了自己的名字。接下来就开始教育他。让他和你一起走过这段旅程。你越了解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就越能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时保持警惕。

5.   设立目标:如果你已经给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命名并制服了他,很好,但不要认为你的旅途已经结束。为了让成长型思维开花结果,你还需要设立目标——成长型目标。思考何时何地和用什么方式才能让你的计划更加具体。思考用什么方式能让你行动起来,去寻找一切方法,将你的计划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

但无论你选择如何,请记住成长型思维模式。如果你遇到了困难,就去试试这种思维模式。它会一直在那里等着你,为你展示通往未来的道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