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每个坐不住的娃都有颗创造力爆棚的心,关键在于引导

6月15日

不去干预孩子好奇心的源头,不只是让孩子的好奇心停留在想法的阶段,享受和启发孩子的思考过程,并且和孩子一起,让孩子可以去探索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便是孩子所有天份、潜能的来源。

我发现有一些孩子两到三岁左右,有一个特征特别明显,那就是“好动”。

本质上来说,这都是因为他们对研究周围的世界相当兴奋。像是一个18个月的孩子,在和妈妈一起玩倒茶游戏时,妈妈每让他倒一次水,他就会打开茶壶的盖子往里面张望,其实他对于茶壶里面的东西是相当感兴趣的。

只要孩子持续地对环境保持好奇,尝试主动提出想法,并且乐此不疲地投入探索,这便是孩子创造力的萌芽。在探索的过程中,选择一个游戏,还是几个游戏来探索,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个性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而已,无需担心。

今天,想和大家谈的,正是创造力。创造力启蒙的书籍和教材多不胜数,但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我对创造力培养的感受和思考,这里有我对教材和知识的消化,也有这几年我陪着孩子一起长大的沉淀。

 创造力有两个C,你知道其中的区别吗?

我们都听过“创造力”这个词语,但很多时候却没有真正了解它的定义。

我们所熟悉的“创造力”,大多指的是“大写C”(Capital C Creativity)创造力。它指的是发明一项社会认定为创新的事物,比如电灯、人工智能的发明都属于这种,它具备丰富的社会和文化的内涵。

但创造力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技巧、动机和态度的整合。不是只有第一个创造出一件事物的人,才称之为有创造力的人。

对孩子来说,我们更需要关注创造力的另一个维度,“小写c”(Small c creativity)创造力。它指的是对某人而言是新的想法或者产品,比如当一个孩子第一次用混色来创作手指画,这些富有创意的行为,都是创造力的表现。

举个例子,我们和孩子玩积木的时候不小心把积木掉到沙发底下,我们可能倾向于去找一个棍把积木从底下扫出来,而我们的孩子却努力尝试把沙发推开,甚至趴在地上,紧紧靠着沙发缝隙去够那个积木。

那孩子的做法,是否具备创造力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它符合“小写c”的定义,当孩子自发地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付诸行动的时候,这便是孩子宝贵的创造力的启蒙过程。

所以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关注“小写c”,让创造力成为孩子思考和行动的方法,因为所有的“大写C”,都孕育在无数次的“小写c”的土壤里。

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想法和过程密不可分

我们先来记住一个公式:

创造 = 想法 + 过程。

当我们形容创造的时候,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想法,这包括了构思的产生,也包括了对原创的尊重和渴望,有自己萌生的想法和计划,或者尝试去思考某个答案,这些都是孩子在挖掘自己的创造力的起点。

二是过程,指的是我们如何去证明和确认这个想法或答案是否可行。如果说探索指的是想象和脑力上的思考,那么过程则包括利用学习技巧,进行评价和测试的路径。

孩子的创造力,不仅仅只是想到了一个“新的主意或者想法”,如果你的孩子今天和你说了一个新主意,那还不能算是“创造力”的完整形态。孩子需要把整个原始想法推动下去,无论在过程中是否推翻了自己的原始想法,只有这个执行的过程,孩子才能真正地去体验和探索创造力。

体验创造力的两个学习小技巧

带孩子体验创造力,其实是激发孩子的潜能发展的重要一步,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改变在生活中是很自然的事情,很多问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可以大胆设想,大胆尝试。

这里有两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1、抛砖引玉,给孩子素材,培育思考起点

原创的思考是孩子创造力发展的第一步,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挑战认知的材料和游戏,让孩子明白到底可以如何打开自己的思考空间。

我一般睡前会跟孩子玩一个两分钟的小游戏,很短,我们叫“认知小挑战”:

随手给孩子一个小物品,比如孩子今天刚折的小船,或者刚刷牙完的小漱口杯,然后我们就开始互相提问了,“想一想这个东西可以做什么呢?”以两分钟为计时,我们一个人说,一个人统计数量,用途越多越好,说得越多的人就获胜。

游戏的过程可以轻松愉快,想法大多都是脑洞大开。

比如说,当Joshua说,“漱口杯可以用来当大象的帽子”的时候,其实我内心并不会觉得荒诞,而是会窃喜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主意,下次孩子画画的时候就可以尝试让他去画一个大象的漱口杯帽子了。我们根本就不用担心到底是不是听起来不合理。

一个很有意思的认知游戏——“主题讨论:漂浮的小船”,里面妈妈也运用到了这个技巧。

当小朋友把小船放在装满水的箱子里时,妈妈问了孩子“除了用口吹气,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船?”实际上,妈妈就是在引导孩子用不同角度看问题,并且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思考。

然后,孩子很快就给予了妈妈回答。她拿起了扇子,往小船处扇风。这就是孩子打开了自己的创意空间的表现。

2、假设思考,让孩子想象执行创意的过程

很多时候,奖励孩子创造力的方法,除了肯定孩子的创意之外,也包括和孩子一起将创意变成现实。这是最直接的,去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创造力的方式。比如我家现在保留的孩子们的各种作品,就已经有两大箱了,这些都是他们每一次胡思乱想后我们一起捣鼓的战果。

而有的时候,面对孩子的创造力想法,确实是没有办法直接变成现实。比如我家孩子们迷恋宇宙启蒙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在火星上盖房子”,必须得是那个火星,其他地方都不可以。这个时候啊,面对孩子的奇思妙想,我发现“假设思考”游戏其实非常好用。

假设思考游戏,指的是假设具备所有完成心愿的材料和方法,你会如何去实现你的想法。

举三个我和孩子玩过的“假设思考”游戏:

假设你可以在火星上盖房子,那你会如何开始你的计划呢?

假如你在火星上遇到了火星人,你能问他三个问题,而且你能让他为你做三件事情,那你会对火星人说什么,会让火星人做什么?

如果我们明天起床后发现我们变得跟爱丽丝(读完《爱丽丝梦游仙境》后)一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然后,我也会根据这些任务话题,有空和孩子反复去聊,并且和孩子进行修正:

“ 昨天,我们谈了去火星上盖房子的事情。我们现在已经决定了要先穿上宇航服,并且要带上奶酪,因为你担心火星上有火星老鼠(源于他喜欢的一本绘本《Mars Mouse》),好,那我们再继续想想看,我们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

这些游戏,其实我想大家都可以信手拈来一堆,但这个游戏的重点不是在于“问题有多精妙”,而是在于“你如何和孩子一起完成整个任务”。

一个36个月的孩子需要为客人准备“食物”。而她所面临的是“没油”、“没鸡蛋”、“客人来了该如何欢迎”这几个迫切需要推进的任务,这些都需要她使用假设思考来推动的。

在创造力的启发上,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倾听和重视,并且被认真复述和记录在学习的轨道里,这些不停思考和修正的过程,也是孩子创造力的源泉。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正在孵化自己的原创想法,并且积极投入到各种探险和灵活调整的过程中,那就真的不需要担心了。放下很多我们主观意识里的担心,其实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更深远的世界。

而对于每一个成人来说,也许我们离社会的规则和要求越近,我们就会离创意和冒险越远,而很多时候,我发现,当我们想理解孩子的创造力,我们也得做好自己的创造力的解放:

我们要先学习追求梦想和好奇的感觉,不要害怕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我们得先明白每个人的长处是什么,并且如何可以充分发挥彼此的优点;

我们得先独立,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也能调整心态迎面困境;

我经常反思这些问题,是因为我知道,只有我做到了自我的松绑,我才能更平常心去看到孩子的创造力。

也只有当我们也能体验创造力萌发的激动,我们才能更期待孩子去探索创造力的过程。

父母给孩子创造力最好的帮助,就是让孩子享受创造及解决问题的乐趣。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