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街边小吃的真正内幕,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5月5日
路边摊是一种餐饮提供方式,能够拍到一些违法的路边摊食品,并不能说路边摊“都”如何如何;频中的许多说法并不符合事实。
云无心 | 食品工程博士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段“揭秘”视频,视频通过暗访或者明访的形式,展示了不为大多数消费者所知的“路边摊真相”,并发出呐喊:“原来让我们垂涎的街头小吃背后,都暗藏着这些令人震惊的秘密,看完之后你们还敢吃吗?”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路边摊的食品监管难度大,的确更容易存在各种安全和健康隐患,本文作者也不推荐路边摊食品。
但是,“不推荐路边摊食品”并不意味着扭曲事实。
麻辣烫
视频称:麻辣烫的汤是“十几种化学原料+调味剂+止泻药勾兑汤,冒充骨汤!“长期食用损伤肝肾、严重可致癌!”。
“冒充”的前提是摊贩宣称这是“骨汤”。如果不做这样的宣称,那么就不存在问题。用调料包做汤在餐饮行业是常规,很多消费者在家做汤也用调料包。它是否有问题,取决于所用的调料包,而不是“勾兑汤”这个做法。
“十几种化学原料”则是利用公众的“化学恐惧”进行渲染。汤料包本来就是各种调料的混合,这些调料有的是香料原料,有的是工业生产的提取物或者合成香精。只要符合食品标准,不管是什么来源,都不会危害健康。
在汤中加止泻药的传说一直存在,但没有证实。药物要起效,必须保证足够的剂量。止泻药溶到汤中,但很少有食客会把麻辣烫的汤全部喝完,药物只能随着附着在食物上的汤被吃下。要靠那点汤摄入足够的止泻药,汤里需要加多少止泻药?
烤面筋和凉皮
视频称:烤面筋“都”加了吊白块,凉皮“都”加了硼砂。
首先吊白块和硼砂是不允许用于食品的“非法添加物”。
其次在烤面筋和凉皮中使用吊白块和硼砂,确实有助于改善它们的外观和口感,但不用这些非法添加物,也可以做出好的面筋和凉皮来。拍到一些不法商贩违规添加,无法得出所有商贩都添加的结论。
鱿鱼
视频称:鱿鱼“都是”用烧碱泡发、用福尔马林防腐的,并指出“火碱即为我们平常所说的氢氧化钠,极具腐蚀性,长期食用,会造成身体消化系统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氢氧化钠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助剂,在国家标准中没有残留量限制。所谓的“氢氧化钠极具腐蚀性……”,是指纯的或者高浓度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如果氢氧化钠在食品中的残留量达到具有“腐蚀性”的程度,正常人就都不会吃得下去,所谓“长期食用”,完全是不动脑筋的胡说八道。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禁止用于食品防腐。可能会有不法商贩使用,但并非必需,不会是所有商家“都”这么用。有不止一家媒体进行过检测,多数样品没有检出甲醛,有少量样品检出了较低含量的甲醛。这说明,即使有不法商贩这么用,也不大可能是普遍现象。此外,甲醛容易挥发,刺激性强,如果残留较多,烤的时候也很容易让消费者起疑。
炸臭豆腐
视频称:臭豆腐是用“污水+腐肉+大便稀释液浸泡、硫酸亚铁(绿矾)染色”。
臭豆腐的制作关键是用于浸泡的“臭卤水”。生产者制作臭卤水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用稻草以及肉类露天放置几个月,任其腐败、发酵,获得含有各种微生物的发酵液;也有的不用肉,而用刺桐叶、野苋菜、竹笋、菜心、冬瓜、姜、花椒等植物进行发酵,也需要放置八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发酵,才能获得合格的臭卤水。
从技术角度说,单独用粪水或者化学药品都无法做出“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来。但是,不能排除有些不法商贩走上邪门歪道,比如臭卤水不够臭,就加入粪水来加强;或者颜色不够深,就加入化学试剂来加深。或者有的不法商贩,仅仅是听说有人这干,也就去做了。
烤肠
视频称:烤肠是用粉碎的鸡皮鸡骨头,杂七杂八的香精添加剂,过期回馅,牛肉香精、牛骨浸膏、止泻药来制作的。
把鸡骨头打碎做烤肠在技术上并不现实,成本上也不划算。鸡皮只要符合卫生标准,可以合法地用于烤肠中。加入过期回馅是违规的。至于牛肉香精和牛肉浸膏,是被妖魔化的复合调味料,只要来源正规,用于肉制品中没有问题。
实际上,大企业规范生产的火腿肠,完全可以做到安全而廉价。没人能保证路边摊烤的是合法安全的肠,但是合法经营,也还是有钱可赚。
烤地瓜
视频称:“用废弃油桶、化工原料桶改造烤炉,不用木炭而用煤来烤制地瓜”“这样烤出来的木瓜含多种有毒成分,重金属超标严重”。
这种烤炉和煤(相比木炭,煤炭中杂质多,可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烤出来的地瓜可能有一定安全隐患。不过,用什么烤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算不上什么“秘密”。
煮玉米
视频称:煮玉米的水含有“甜玉米香精(含有防腐剂)和甜蜜素”“长期食用会诱发病症,损害大脑和肝脏等器官”。
玉米香精是复合香精,不同产品的配方不尽相同。从各种新闻报道中列出的成分来看,每种成分在国家标准中都允许使用。甜蜜素也是合法的甜味剂。
任何食品添加剂能获得批准,前提就是其正常使用不会危害健康。所谓“长期食用会诱发病症,损害大脑和肝脏等器官”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每种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不同,泛泛地把使用等同于“过量使用”是莫须有的欲加之罪。更重要的是,香精香料有“自限性”,用多了味道完全不正常,所以国标规定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根本就不存在使用上限,也就无所谓“过量”“超标”。
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的“秘密”也是汤料。视频称过桥米线的汤是用 “一滴香+魔油+罂粟籽油+骨香膏+鸡精+水”调制的,危害是“具成瘾性,长期食用损伤肝脏和肾脏,严重可致癌”。
其中,罂粟籽油是合法的食用油,其中并不含有鸦片成分,所谓“具有成瘾性”完全是牵强附会。而且,罂粟籽油很贵很难买,但不能增加风味。从成本的角度考虑,路边小贩愿意使用很不可思议。
而“一滴香”“魔油”“骨香膏”“鸡精”,只不过是不同复合调味料的商品名称,只要是规范产品,完全可以使用。至于、“神秘的魔油闻一下都呛人,只能用闻化学药品的方式扇动试闻,这样可怕的东西添加在汤料里给我们吃”,则是缺乏常识的表现。“自限性”是香精香料的基本特点,纯品或者高浓度的味道都很差。如果是挥发性的,气味也很难闻。
驴肉火烧
视频称:驴肉的秘密是“骡子肉+马肉+苏丹红+亚硝酸盐,生产环境及其肮脏”。
用廉价的肉冒充贵的肉,在市场上确实比较常见。驴肉加工的规模不大,不符合食品规范的小工厂、小作坊比较多,出现各种问题的可能性确实要大一些。不过是否能得出结论“都是如此”,也还是值得怀疑的。
总而言之,这些食品都可以使用合法规范的原料,安全廉价地制作出来。在现实中,总会有一些不法商贩利令智昏,进行一些非法操作。因为路边摊的监管难度更大,所以整体而言这些食品的不确定性更高,遇到问题食品的可能性要更大。
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尽量从更可靠的渠道购买食品是对的,但通过夸张、渲染甚至传播谣言的方式,就不可取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分享。
图片来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