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的就是天才?来看看你有没有天才的潜力
4月18日
天才,通常指智商能超越大多数人的人,或者是在某一领域极为出色的人,你觉得你离哪个更近一点?
四十年前,来自全国的21名少年被选进了中科大,成为中国首个少年班大学生。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他们被称为“天才”,被称为“神童”,他们被认为是“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
自此以后,不止是北大、清华、南大等大学招收少年大学生,中小学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重点班”“实验班”。
今天,我们一边诟病这种中国模式的“精英教育”,一边又不得不向它妥协,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天才”们就注定不平凡,他们要走的是有别于凡人的另一条路。但是,平凡的我忍不住想问,怎么样才是天才?总不能是以出生时天降异象或是含玉出生为标准吧。
目前,关于“天才”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现有的研究都只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常用的判断标准有以下两种:
智商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通常,IQ超过140的便被认为是天才,但是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单次测试超过140也并不能就说明这是个天才,人在不同时间段的智商是不一样的,甚至智商会随着年龄增长。
高兴的时候智商会提高,悲伤、恐惧、郁闷、紧张的时候智商会下降。
经过一晚的睡眠,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早上醒来时是人一天之中智商最高的时候。大脑工作5个小时后,到了中午12点后,大脑很累了,需要休息,这时人的精神会很差,智商比较低。到了晚上10点钟,大脑工作了一天,非常疲惫,这时智商就会非常低。
因此,IQ的测量意义是建立在人群社会的基础上的,是不是天才不是单看一个IQ的得分,而在于得分在人群中的位置。
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90分以下。
智力超过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超常,那些智力低于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低常。
早些年,IQ被作为是筛选天才的唯一指标,但又有研究发现,IQ分数不高的人,如果具有某些人格特质或强烈的行为动机,也会在某些领域呈现出天才式行为。
有别于IQ可以被量化,另一种“天才”的标准就比较抽象了。在这种标准之下,天才是那些在特定领域有价值的、有变革能力的“专家”。
他们富有创造力、有毅力、对世界有独特的见解。这种标准下的天才很难判断,原因在于智力测试大多测量人的一般能力,而这类天才更多表现出在具体任务上的认知操作及情感因素等的相关。当然,这一标准更多使用在衡量成人天才身上。
不论如何,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天才,都需要一个“参照系”。如果仅以年龄为参照,则天才展现出的是超越于同龄人的优势,如IQ高于同龄小孩;如果以包括同龄人在内的所有人作为参照,则天才表现出卓尔不凡的特殊才能。
不同的参照造就出不同类型的天才。
稀缺型(scarcity):“物以稀为贵”,这一类型是稀缺并为社会所需的人,例如卓越的外交家。
超越型(surplus):能推动社会发展但其作用并不必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人才,如艺术、文学、音乐、哲学等领域的人才
专业型(quota):掌握高水平知识和技能,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人才,如医生、律师等
异常型(anomalous):具备离奇能力、娱乐社会但不大为社会人可的人,如一目十行、超强记忆等方面人才。
参照系不同赋予不同天才的是不同的行为内涵。因此,对于来自不同参照系的天才,无法进行比较。天才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实无法一概而论,亦或者说两者皆有。
说了这么多,你觉得自己是天才吗?你周围有天才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天才故事。
参考资料:
[1] 胡谊, 刘晓陵. 天才的表现、实质与发展[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2):36-40.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_pxQcHAMi1E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n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