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成人“发烧”怎么办?38.9℃以下别吃退热药

7月8日

成人“发烧”怎么办?38.9℃以下别吃退热药

  成人的体温在37.2℃-37.5℃(取决于一天中的时间段)以上,就是发热(俗称“发烧”)了。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正常体温是不同的,通常在晚上的体温最高。女性在月经周期的第二部分,体温可能会上升1℃或更多。另外体力活动、情绪变化、饮食、药物、穿着厚重的衣服、室温过高、湿度高等原因,都会使体温升高。

  在剧烈运动或洗热水澡之后要等至少1小时再量体温,在吸烟、吃饭、或喝热水/冷饮之后要等二三十分钟再量。否则体温会不准确。[3]

  一个普通的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有时也会导致高热(38.9℃-40℃),但这通常并不意味着你是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发热不严重,而且没有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只要多喝水和休息就行了。MAYO诊所建议成人发热在38.9℃以下都不要吃退热药,除非医生建议这样做。[6]

  如果你觉得不舒服,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体温,但记住降温的目标是使你感觉舒服些,而不是一定要降到正常体温。

  注意不能用“捂汗”的方式来退热,觉得发冷时可以适当穿着衣物或盖被子,以感觉舒适为宜;如果觉得热,就可以减少衣物或被子。如果房间有空调的话,把室温保持到穿着薄衣服或盖薄毯子也感觉舒适的温度。如果没有空调,也可以使用风扇。洗个温水澡对降温也有帮助,水温要低于体温,但也不能太低,应在30℃以上,以你感觉舒适为宜;如果水温太低,导致颤抖的话,反而会使体温升高。另外也不能使用冰或酒精等来降温,这些东西都容易造成颤抖,使体温升高。

  如果采取上面的物理降温措施后,仍感觉不舒服,就可以吃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人也可以使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来退热。另外还应多喝水来帮助退热。[1]

  对乙酰氨基酚的妊娠危险性等级为B;哺乳危险性等级为L1。

  布洛芬的妊娠危险性等级为B(妊娠头6个月)和D(妊娠后3个月);哺乳危险性等级为L1。

  妊娠危险性等级B意思是说: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对胎儿的影响;或者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表现有副作用(除外生育率下降),但没有在妊娠头3个月的妇女的对照研究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D级则是:有对胎儿的危害性的明确证据。只有在孕妇用药后有绝对的好处,例如孕妇受到死亡的威胁或者有严重的疾病,而其他较安全的药物不能用或无效时,才能使用。所以在怀孕期间使用退热药之前应先咨询医生,而妊娠后3个月则应避免使用布洛芬。

  哺乳危险性等级L1是最安全的等级,表示许多哺乳母亲服药后没有观察到对婴儿的副作用会增加;在哺乳妇女的对照研究中没有证实对婴儿有危险,可能对喂哺婴儿的危害甚微;或者该药物在婴儿不能口服吸收利用。如果在哺乳后再吃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就更安全了。

  阿司匹林的妊娠危险性等级为C(妊娠头6个月)和D(妊娠后3个月);哺乳危险性等级为L3。所以怀孕期间和哺乳期间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来退热止痛。[2]

  另外,退热药要按标签说明来使用,使用退热药期间不得喝酒或含酒精产品,不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退热药或含退热成分的药物(注意一些复方感冒药也含有退热成分的)。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因为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可能削弱女性生育力,但停药后具有可逆性。

  如果成人发热的同时有以下症状,要打急救电话(120)求助:

  1、不易叫醒或不能叫醒。

  2、不清醒。

  3、不能走路。

  4、呼吸困难。

  5、嘴唇、舌头或指甲变蓝。

  6、剧烈头痛。

  7、颈部僵硬。

  8、发生抽搐。

  如果成人发热的同时有以下症状,也要去看医生:

  1、体温在40.5℃以上,除非吃退热药后能容易地降下来并且你感觉舒服。

  2、发热停留在39.4℃或继续上升到更高。

  3、发热超过48小时。

  4、反复发热超过1周,即使体温不是很高。

  5、有严重的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镰状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化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

  6、有一个新出现的皮疹或瘀肿。

  7、排尿疼痛。

  8、免疫系统有问题(如慢性类固醇治疗、骨髓或器官移植、有脾切除、HIV阳性、癌症)。

  9、最近去过第三世界国家。[1]

  注:以上体温数值如无说明均指口腔温度。[5]

  如果想预防发热,可以勤洗手以减少感染病菌的机会;还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妊娠期妇女、6-59月龄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每年接种流感疫苗。[4]

  参考文献:

  1. MedlinePlus. Fever. 2010.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3090.htm

  2. Thomas W. Hale. 药物与母乳喂养. 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MedlinePlu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2012.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3400.htm

  4. 世卫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疫苗立场文件. 2012. http://www.who.int/entity/immunization/position_papers/WHO_PP_Influenza_Nov_2012_Chinese.pdf

  5. MAYOCLINIC. Fever treatment: Quick guide to treating a fever. 2013.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fever/in-depth/fever/ART-20050997

  6. MAYOCLINIC. Fever: First aid. 2012. http://www.mayoclinic.org/first-aid/first-aid-fever/basics/ART-20056685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