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是药三分毒,为啥有些药的毒副作用能接受,马兜铃酸的就不行?

11月2日

权衡利弊,只有当一个药物的治疗益处大于害处,最好是远远大于可能的毒副作用,这个药物才可以用于人体。而马兜铃酸类药物无效还有害,当然不该用。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较真方法论要点:

 1 “是药三分毒”的真正含义是:药物几乎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要乱吃药;药物必须明晰成分、药理、合理剂量、可能的副作用;权衡利弊,只有当一个药物的治疗益处大于害处,最好是远远大于可能的毒副作用,这个药物才可以用于人体。

 2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不适用于马兜铃酸类药物。一是几乎没有能证明马兜铃酸类药物有真正临床疗效的证据;二是马兜铃酸毒性非常强。无效还有害,当然不该用。

查证者:吕洛衿 | 东京大学外科博士

提到药物,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观念:是药三分毒。尤其是每当有研究发现之前“毒副作用不明”的中草药有很强的毒性后,很多人都不以为然:是药三分毒啊?谁让你没事吃药了?化疗药物那么毒不是一样用吗?

这句话有道理吗?

什么叫药物的副作用?

所谓药物的毒性,就是指某种药物对服用药物的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及损害。包括对细胞组织、整体器官的损害,比如肝肾损伤。

一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如果是口服的,会先经过肝脏代谢处理,才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有效部位发挥作用,最后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肝肾是最容易受到药物损伤的器官静脉注射的药物由于不需要经过肝脏这一关,所以通常需要的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发挥作用较快,但是也因为没有肝脏的把关,副作用可能就要更大一些。

通常来说,药物的副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对预定目标部位的副作用比如A药物需要跟B部位的某种酶起反应才能发挥作用,但与这种酶起反应本身可能引发副作用。比如他汀类药物(Statin)。

2、不想要的免疫反应。最典型的是青霉素。青霉素抗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带来的过敏反应也是很严重的。这是因为这些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在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激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带来不良的后果。

3、靶向外的副作用。这跟第一种相反,副作用是药物在预想之外的部位发挥了不该有的作用。比如控制高血压的药物依普利酮,是一种醛固酮受体阻滞剂,但是进入人体之后,就会导致前列腺肥大。

4、生物激活作用。有一些药物进入人体经肝脏初步处理代谢后,产生了一些不想要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会导致一些副作用,有时甚至非常严重。

5、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很多药物进入体内后,与其他的药物或者食品相遇,就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别的化学分子。这些化学反应之后的化学物,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副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药物说明都有与其他药物不能同时服用的禁忌。比如甲硝唑不能饮酒时服用,因为甲硝唑抑制酒精的代谢,喝酒时服用甲硝唑可能引起头疼胸闷等等不适。

毒副作用之所以称为副作用,是因为药物是用来治病的。所有药物,当然必须是有疗效的。那如何权衡药效和毒性呢?这涉及到药理学中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有效剂量ED,一个是有毒剂量TD或者致死剂量LD。有效剂量必须是低于有毒剂量,这个药物才能用于人体。也就是说,在能发挥作用的剂量的情况下,不至于产生严重的毒性,利大于弊才行。一个药物有效剂量与有毒剂量离得越远,这个药物越安全。离得越近就越危险。如果有毒剂量甚至低于有效剂量,那就是毒药了,弊大于利,不能用。

如何理解“是药三分毒”?

这句话有以下几层意思。

1.   药物几乎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这层意思没有错。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设计初衷之外的作用。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有的非常严重,有的非常轻微,甚至有的是好的副作用,比如著名的伟哥,最初是用来治疗心脏病的,结果它的“副作用”倒成了主业,因治疗阳痿而名声大噪。

2.   另外一层意思是:药物的毒性应该是3分,有效性应该是7分,才能算合格的药物。只有当一个药物的治疗益处大于害处,最好是远远大于可能的毒副作用,这个药物才可以用于人体。如果一个药物的毒性占了5成,有效性占了5成,那这个药物就要仔细斟酌,权衡利弊,谨慎使用。典型的比如毒性很强的化疗药物,虽然明知毒性很强,但是与治疗更加危险的恶性肿瘤相比较,也还是需要用的。如果一个药物的有效性是3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没有药效,而毒性为7成甚至更高,那显然这个药物就不应该用。

3.   这句话其实真正的意思是:不要乱吃药,是药就可能有毒;药物必须明晰成分,药理,合理剂量,可能的副作用;权衡利弊,如果益处大于毒性,这个药物才可以用来治病。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不适用于马兜铃酸类药物

最近因为一个新加坡和台湾的研究文章新发现很多植物药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可能与肝癌密切相关,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很多负责任的科普网站都做了很详尽的分析。但还有不少人认为:是药三分毒啊,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该用还是得用吧。

马兜铃酸为何应该呼吁全面禁用,而不是拿“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来辩护呢?

1、 马兜铃酸的有效性证据极端缺乏

虽然很多国家,尤其亚洲国家的人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很多,但能证明该类药物有真正临床疗效的证据几乎没有。某个人吃了某药病就好了,这样的个人经验是无法成为证据的。

一是因为个案没有代表意义;

二是你不知道痊愈是归功于吃药还是自愈;

三是因为安慰剂效应。既然疗效不明,而又已知有致癌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弊远大于利,那当然要避免了。如果有一天有强证据证明马兜铃酸类药物有远远超越可能致癌风险的药物效果,那时候可以再考虑是否应该使用。但在那之前,为了安全起见,应该禁用。

2、 马兜铃酸的毒性非常强

目前已知的人体数据和动物实验的数据都证实或者高度怀疑马兜铃酸不但会导致肾功能衰竭,输尿管癌,膀胱癌,甚至可能导致肝癌,胆管癌。动物实验显示哪怕很小的剂量也能迅速损伤肾功能,而且一旦接触,出现的基因突变是不可逆的。国际癌症署将马兜铃酸列为最强致癌物,原因就在这里。

利弊权衡之下,显然应该禁用。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不能用在马兜铃酸身上。因为它不是三分毒,可能是10分毒,而那1分有效性都没有证据支持。

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123rf图库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