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使用公共马桶会感染性病吗?

9月4日

概率很低,不如好好洗手

较真鉴定:疑/概率很低

要点:

1. 对于潮湿、不清洁的马桶,要敬而远之。一般情况下,使用定时清洁、保持干燥的公共马桶感染性病、皮肤病的概率微乎其微,至今并无相关文献提到因接触马桶而感染性病、艾滋病、皮肤病的临床病例。

2. 不过,使用公共马桶却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粪-口传播等方式,以手为媒介,污染口、眼、食物、水和伤口,感染腹泻、甲肝、菌血症等疾病。

3. 如厕后应及时以洗手液、清水清洗手部,包括手背、手掌、指缝、指甲等。这样能有效减少手部的致病微生物数量,降低因接触传播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

查证者:张网 | 医学工作者

使用公共马桶是否会感染性病、皮肤病呢?这就必须了解感染致病的必要条件以及在使用公共马桶的过程中,这些条件是否能被满足。

免疫系统—防止机体感染的保家卫国者

感染就像我们的机体与致病微生物之间的一场战争,在这个过程中,致病微生物、传播途径、易感者(机体)三个元素缺一不可。

致病微生物就像是外来的敌人,而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保家卫国的军队,组织严密、功能强大。皮肤、粘膜像充满各种利器的城墙,可将大多数致病微生物拒之门外;骨髓、胸腺像军事培训基地一样不断地生产免疫细胞战士,消灭掉侥幸逃脱进入机体的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红、肿、热、痛等一般反应,就是激烈战斗中产生的战火。

我们机体很多部位(皮肤表面、鼻腔、口腔粘膜、肠道等)都附着有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保持一种微生态的平衡,但在长期应用抗生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平衡就会打破,机会致病菌增多等而引起疾病,这就像是身体内长期潜伏的间谍趁虚而入。

接触公共马桶可能会导致性病、皮肤病?概率微乎其微

对于不清洁、潮湿的马桶,我们一定要敬而远之,而公共场所的公共马桶,因为定时清洁,一般可以保持干燥清洁。那么,在干燥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哪些导致人类患病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又会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疾病?

干燥物体表面临床相关致病微生物、存活时间、传播途径、致病类型[1]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

根据上面的表格,不难理解:

可能在马桶表面存活、且可导致性病的致病微生物包括淋球菌、白色念珠菌、光滑球拟酵母菌、HIV病毒。

因马桶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极小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血液、母婴等传播方式在人和人之间相互感染。不过,人因使用公共马桶而感染艾滋病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马桶上存活足够数量、依旧有致病性的HIV病毒;

2、HIV病毒以接触传播的方式粘附于生殖器官粘膜表面,或者经有明显破损的皮肤进入血液引起感染。

首先,HIV病毒抵抗力较弱,常用的消毒剂10分钟左右即可完全将其杀死。在干燥环境中,HIV病毒的活性也会迅速降低[2]。HIV病毒也很难在使用马桶时大量粘附于人体的生殖器官表面。如果皮肤没有破损,HIV病毒也不可能通过血液进行传播。所以,因使用公共马桶感染艾滋病可能性极低,至今也没有相关文献提到因接触马桶而感染艾滋病的临床病例。

马桶传播淋病、梅毒的可能性很小

淋病和梅毒等常见性病一般只有成人之间通过性关系及性相关的亲密接触,或者母婴之间才能传播。

确实有文献提到因间接接触受污染的衣物、玩具等而感染淋病、梅毒,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而且都是通过感染患者的手部,将致病微生物从泌尿道转移至玩具、家具等,儿童等易感者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又直接接触了泌尿道,从而感染[3,4]。 但仅仅是因为这些个别的案例而对坐便敬而远之,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有文章表明,介质传播(间接接触)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在性病传播方式中占15%,如果这个数据是准确的话,在这15%之中,介质传播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不足道的。

担心因接触马桶而感染皮肤病是过于多虑

第一,根据生态学特征,感染皮肤的皮肤癣菌(包括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等真菌)可分为亲人性、亲动物性、亲土性三类,常常通过与患者共用长期未更换的衣物,或者与患畜、土壤的密切接触而侵袭毛发、指(趾)甲或皮肤;如果没有与感染源的密切接触史,感染皮肤癣菌的可能性很小[2, 5]。

第二,有人可能会担心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研究表明,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与清洁剂的混合物,应用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小鼠,小鼠会出现特应性皮炎皮损。不过,目前为止,研究只限于动物,并无临床实验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人体特应性皮炎加重的相关证据[6,7]。

第三,不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即便会感染人体皮肤),还是能够在马桶表面存活、引起皮肤疾病的白色念珠菌,都只有在皮肤破损时才可能引起全身性疾病。

因此,在皮肤完好的状况下,担心因接触马桶而感染皮肤病过于多虑。

接触马桶可能感染什么疾病?

理论上来说,表格中凡是以接触传播、粪-口传播为传播途径的致病微生物,均有可能以手为中间媒介感染机体。这些致病微生物在物体表面甚至可存活长达1年以上,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单纯的皮肤接触并不会导致机体感染,但如果我们不注意手部清洁以及个人卫生习惯,就会使这些存活的致病菌以手为媒介,污染我们的口、眼、食物、水、伤口等,进而导致一系列的疾病。俗话说的“病从口入”,对于经粪-口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来说,并非无道理。

如何预防因接触马桶而感染疾病?

事实上,致病微生物无处不在,如果做培养实验的话,我们的手、手机、家里的抹布,附着的微生物比马桶表面多得多。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少因此感染呢?

因为感染是有一定条件的:免疫系统够虚弱(军队不成气候,甚至无可用之人,如艾滋病患者)、致病微生物够多、致病力够强(敌方太强悍)。当然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要经过合适的传播途径(空军到了海上,照样无用武之地呀),才可能导致感染。

因此,在使用马桶的过程中,我们无法改变马桶上存活的致病微生物,但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也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注意手部的清洁卫生。在如厕完以后,尽量用洗手液或清水长时间的洗手,包括手背、手掌、指缝、指甲等,有效减少手部的致病微生物数量,降低因接触传播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8]。

参考文献

1.  Kramer A, Schwebke I, Kampf G. How long do nosocomial pathogens persist on inanimate surface a systematic review [J]. BMC Infect Dis. 2006 ,16(6):130.

2. 贾文祥,陈锦英,江丽芳等. 医学微生物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李哲.1例幼儿感染淋病奈瑟氏菌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增刊,367-368.

4. 赵明,王蕊. 非性接触传播梅毒2例报告[J].黑龙江医学,2000,12:71.

5. 帕丽达.阿布利孜.皮肤癣菌与皮肤癣菌病[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种.2010,17(1):83-84.

6.  Elizabeth A. Grice, Julia A. Segre.The skin microbiome[J]. Nat Rev Microbiol. 2011, 9(4): 244–253.

7. 闫慧敏,姜薇. 人类皮肤微生物群和皮肤疾病[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 29(12):1292-1294.

8.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3-2009.

作者:张网

转载自腾讯《较真》栏目

题图来源:123RF.com.cn图库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