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这几点,你可能比其他人更易患糖尿病
12月4日
了解了糖尿病的的易患危险因素,就有针对性的注意目标了,能改变的就尽量改变,不能改变的也要坦然接受。
作者:腺平思周
糖尿病高发,现在大家有目共睹,至于高发的原因,以前的文章也有过论述,在这不再赘述。因为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治愈,如何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预防糖尿病首先需了解什么情况容易导致糖尿病。
今天,我们来普及一下糖尿病的的易患危险因素,如果您能了解到这些危险因素,对于你来说,你就有针对性的注意目标了,能改变的就尽量改变,不能改变的也要坦然接受。
家族史
临床上医生总会问:“你家里有糖尿病人吗?包括兄弟、姊妹、父母、祖父母等等”,就是因为糖尿病是一个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和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MODY、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等。如果你的一级亲属(兄弟、姊妹、父母)有2型糖尿病,不管是多大年龄得的,那么你患糖尿病 的风险比没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增加2-3倍。如果父母双方都有2型糖尿病史,那么你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没有的人要高5-6倍。遗传因素除了基因本身的易感性之外,可能还与家庭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体育活动、吸烟等有关系。
肥胖
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肥胖也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它们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肥胖现在主要用体重指数来评价,某些方面它还不是很科学,最好还需要结合腰围/臀围的比值来判断。体重指数高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看脂肪的分布情况。腹型肥胖的患者,也就是苹果型肥胖的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远较梨形肥胖的人要高,这是因为腹内(内脏)脂肪较皮下脂肪起到更重要的不良作用。我们知道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随体重增加而增高,如果通过减重,肥胖得到逆转,就可以减少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并且对于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甚至少部分人甚至可以“逆转”糖尿病。
出生体重
目前研究发现出生体重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出生体重过低(小于2.5公斤)或过高(大于4公斤)的人都比较容易在成年后发生糖尿病。你也不妨问问自己的父母,出生时体重的情况,如果符合上述情况,自己就要多注意了,在饮食方面就要多控制一下,避免以后发展为糖尿病。
种族
在美国有研究发现与白人相比,在校正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后,亚裔、西班牙裔和非裔美国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较白人增加,他们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分别为2.26、1.86和1.34,也就是说亚洲人与白人相比如果体重指数一样,但亚裔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白人的2倍还多。所以在国外可以看到很多大胖子,也许还没有糖尿病,如果中国人那么胖,就跑不了,所以也不要跟别人比胖了。
生活方式
尽管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有很大的遗传成分,但是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不小,比如体育活动、饮食、吸烟、饮酒、生活压力和睡眠时间等等,都可能对其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如久坐生活方式会降低能量消耗且促进体重增加。吸烟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对血管的损伤也非常大。曾有研究发现睡眠的时间和质量甚至可以预测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文章提到睡眠持续时间短(≤5-6h/d)和睡眠持续时间长(>8-9h/d)均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是实际情况通过改善自己不良生活方式来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饮食结构
饮食对血糖的影响更好理解,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饮食的结构。摄入红肉、加工肉食和含糖饮料过多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而摄入富含水果、蔬菜、坚果、全谷物和橄榄油等健康饮食就会减少糖尿病风险。有研究发现健康饮食如饮食中富含谷物纤维、多不饱和脂肪,低反式脂肪和血糖负荷低的食物对亚裔的帮助更明显,在减少糖尿病风险的方面比白人中更突出。
结合上述谈到的情况,大家不妨对照一下自己目前的状况。如果你是那个容易得糖尿病的高危的人群,你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不仅对自己,对家庭都会大有益处。
题图来源:123RF.com.cn图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