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好评问题-杨惠云
是还有2次术前的化疗对吗,你是怕耽误甲状腺的那个是吗,建议继续术前的治疗,一般是8次,说明治疗有效,没有严格的一个规定,所以认为有效,一般是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30,认为有效,所以方案可以继续用,这个就是看医生的个人经验,没有一个特定的规则必须要什么时候做,因为有效,所以,建议做完8次,这样手术会更彻底,你现在做也可能也很彻底,现在做与不做手术,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因为反正你术后也是不用化疗的,现在是提倡手术彻底,为了更彻底,既然规定了6到8次,那肯定是收益大于负担的,这个医学指南不是随便规定的,你又不是做了2次,停2个月,百分之60是比较高了。
2024-05-05
最后一张有个检验结论,手术没做,最后一个报告有个结论,但是你没手术就只能先大概分个器,因为乳腺癌的生存是必须知道分期的,你骨头是不是有转移,骨扫描那个有问题,是左坐骨暂时不考虑,目前分期为T2N1MO,IIB期,是her2阳性类型,从基因型来说,也是中间的,就是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5年生存率约为85,百分之85,只能根据复查来实时监测,医生不是算命的,必须严谨,每个人的体质,对药物的反应是不不一样的,如果第6年复发了,比三阴的好,比激素受体阳性的差,你的不好的地方在于你激素受体是阴性的,复发转移的概率医生都是统计的一个概率。
2024-04-21
乳腺癌,这个只能看一个病理类型,看不了病情程度,必须要做手术,还要做全身检查,才能分期,看类型,如果是三阴乳腺癌就会很差,主要看你手术的类型,根据病理报告的免疫组化,ER,PR,her2,手术成功率要看你在哪个医院做,越大越成功,一般手术都是能做下来的,存活率要根据手术后的那块烂肉的情况。
2024-04-20
考虑乳腺癌,目前考虑乳腺癌,做手术,有条件就做PETCT,没有转移。
2024-04-18
右乳那个不用管,定期随访,不是恶性的,都没有血流信号,右乳那个很小,目前没有恶性证据,担心也没用,而且没有血流信号,没有恶性的证据,我们不会采用措施的,没必要,我们的意见就说定期复查,不会建议手术,你如果自己一定要去搞,那肯定是患者自己的意愿,不是医生的建议。
2024-04-17
可以回大连继续化疗,不用担心效果,因为化疗已经很成熟了,化疗药物现在又不是什么稀奇药物,为啥粗接受,不会影响治疗效果,放心,不能保密,必须写在出院记录,一个化疗没什么好保密的,诊断书写了没,出院记录必须写清楚用了什么方案,多少剂量,8次都是一样的,如果没写清楚,你有权利要求医生写清楚,8次是一样的,是不是用的AC-T方案,乳腺癌常见的化疗方案当中,需要8个周期的,最常见的是EC-T或者AC-T方案,每个字母代表一种药物。患者八个周期不是同一种药物一直使用。在前四个周期,用药是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或者环磷酰胺+阿霉素。后四个周期用多西他赛,也可以用紫杉醇代替。此方案常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或者淋巴结转移较多,病情较重的患者。
2024-04-16
乳房全切了没,你那个肿瘤大小都没报,手术的时候要报,你这是手术前的,切下来的肿瘤有多大,我要最终病理,你这是不是最终病理,鸡蛋黄又不一定全部是肿瘤,有一部分是,需要测量,最大的是不是4.3cm,那个肿瘤,你问下医生,最大的是那个1.8的,还是4.3的,做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T2N1M0IIB期,不能,必须化疗,你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绝经了吧,不化疗扩散的可能性大,医生不会知道你多久复发,都是边复查边看,但是如果不化疗,你的情况是不允许的,我只能说肯定需要化疗。内分泌用来曲唑或者阿拉曲唑5年,你肿瘤那么大,淋巴结有转正,有转移,别和我讨价还价,这不是我规定的。
2024-02-02
多大,怎么切下来的没报大小,分期决定预后,分期必须要看大小,淋巴结情况,远处转移3个资料,你都没做手术吧,只是初步穿刺吧,我先分期,T1cNM0,T1cN0M0,IA期,早期,要做放疗,一般用4到8次,你的her2是阳性,你保乳前没做过化疗吧,2次不够,其实,你本来就是保乳,就比别人风险大,有21天方案,有7天方案,有14天方案,因为指南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用哪种方案,你的是21天打一次是不,方案是医生可以选择的,不是说某个病人一定要用哪种,指南提供的方案都是7,8种,医师都可以选,你用这个没错,别人用什么不是我开的我不知道,因为方案可选性太大,也有3药联合的,TAC。
2024-01-25
是否保留了乳房,放疗,化疗我等下告诉你,黏液癌比较少见,病理科,是不是单纯性的黏液癌,如果是,那就放疗内分泌,如果不是,再说,黏液癌分为单纯性和混合性,一般如果是混合性,病理报告会提示,为了保险起见,去多问一口,单,混合必须写,没写默认单,你不是IA期吗,手术前有没有做腋窝B超,淋巴结有没有问题,就是IA期,绝经了吗,预后有一个基因检测,测复发风险,总体来说,预后很好,云南的意思是,先做个基因检测,测是否有高复发的风险,你又没有清扫淋巴结,手痛和乳腺癌无关,你是不是42岁,清扫了淋巴结以后,会引起淋巴回流障碍,造成同侧上肢水肿疼痛,你都没有做,乳腺癌和手痛扯不上关系。
2023-03-15
你这不是腿吗,乳房方便拍,你这是鸡皮,哪里是橘子皮,你可能有毛周角化,你是突出来的,橘子皮我告诉你是凹进去的,而且粗糙,皮肤增厚,皮肤温度高,你摸下两边乳房是不是一样柔软,如果是乳腺癌,邦硬的,反正你这不是橘子皮,像鸡皮,而且皮肤会发红,不要多想了,乳腺癌橘子皮只是症状之一,肯定摸起来像塞了块石头,硬,不柔软,一看就不正常,发暗,你是毛孔,姐姐,乳腺癌就像你脚跟的死皮,摸起来,粗粗的,反正不是,别瞎担心,做个B超,我看不像,不像,安心,反正不像乳腺癌,hpv和乳腺癌有啥关系,那是宫颈癌,hpv可以转阴,所有的癌症不检查都查不出来,有,同房出血,内裤有血,我姓杨,祝安。
2023-03-15
需要正常体检,别的不用太操心,影响有还是没有,没有评估办法,医学水平没到那个程度,你能做的,就是一年体检一次,有问题早发现,别的想多了也没用,多吃蔬菜水果,西兰花,运动,良好的生活方式,或许能帮助你,嗯,癌症的发生,由基因环境决定,我们只能改变后者,活好当下每一天,就是尊重生命,很多人也是亲戚有癌症,但是活到80多,不要太焦虑。
2023-03-10
我这边建议穿刺,如果是恶性的,那治疗方式就不一样,保乳后要做放疗,4A本身就提示恶性可能性,超过4A我们就要穿刺,没有哪个医生给你肯定答复恶性的,而且,如果是越快出现的,反而恶性可能性大,我临床上接触到的,很多都是偏恶性,也可能是个人接触面不一样,不是经验问题,本身就是个概率学,保留乳房,如果是恶性的,后面要做放疗,你有2种选择,如果是恶性的,如果切下来的部分,做快速活检是恶性的,可以选择全部切除,一侧乳房,你一直吃避孕药本身也是一种危险因素,你家里有人有癌症吗,目前我能给的信息就是做穿刺。如果你要直接切也可以,可以选择手术中看结果,然后做全切。
2022-12-28
2015年,发表在《Clinical Medicine & Research(临床医学与研究)...
2022-12-27
乳腺癌分为2种,外观像。第一种是外观像,第二种是表面无表现,有结节,第二种需要B超和摸,乳头有分泌物吗,挤压的话,也没有血丝吧,捏一捏乳头,痛吗,有没有分泌物,最近有痛吗,表面有红肿吗,就是症状两边是不是一样,不像乳腺癌,异物可以引起炎症增生,可能引发癌症,目前光外观看不像,但是还要摸一摸,做个B超,网络医生也只能判断外观,不能代表事实,很多东西看不见,要结合摸,没有乳头突然内陷吧,你摸不好,有些是腺体增生,这个乳钉有用吗,乳头内陷,哦,可以做手术的,放钉子不安全,嗯,金属都不行,你这个是不是金属性质的,它吸磁的,美剧里有,恩恩,我个人经验,不像乳腺癌,不用太担心,嗯嗯。
2022-12-03
门诊可以带诊断书去,开,不需要本人,但是如果是住院开,就要本人去,你的意思是,你想让女儿在本地的医生那开处方,然后本地药房拿药,因为医保是本地的,所以可以报销,然后把药寄到外地是吗,你说的本地是不是复旦,你拿的是复旦的诊断书,就身份证就可以了,我们这里是可以的,你们浙江行不行要看医院怎么定。
2022-12-02
你好,你想咨询什么问题
2022-11-16
一般电子线照不了那么深,适合表浅的癌,比如乳腺癌,一般是X线照射直肠癌,宫颈癌,可能引起放射性直肠炎,就会腹泻,为啥用电子线,哦哦,肚子疼多久了,电子线很表浅的,但是肚子疼的原因很多,比如手术后肠黏连造成不完全肠梗阻,比如胃癌术后引起的消化不良,比如吃坏肚子,肠黏连本来就是手术后的并发症,你肚子疼拉肚子吗,拉的稀还是水,胃癌手术后,消化不良也可能,因为少了一个消化器官,是不是最近吃的比较乱,油脂比较多,有可能是胃肠紊乱,胃动力紊乱,消化不良,反正不是电子线,电子线的照射深度照不到内脏,而且胃癌术后很容易出现腹泻,注意补充盐水,我只能告诉你和放疗无关。
2022-11-05
你好,白细胞多少,我看看
2022-10-30
化疗放疗内分泌,但是不是25次,常规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方案:乳腺大野(全乳腺)放疗25次后,重新定位,修改治疗方案,肿瘤区局部加量放疗5次,总量达到60Gy。25到28次,因为激素会影响乳腺癌,叫做去势治疗,一般是8次,乳腺癌的方案还好,再打下一次化疗,可以缓过来的。
2022-02-12
对于年轻、肿瘤负荷大、毒性耐受好的患者,完成解救治疗后继续用化疗维持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而对于肿瘤负荷较低、内分泌治疗敏感的患者,内分泌维持也是一种选择,你不能进行内分泌治疗,就是取你肺部的活检,有些复发乳腺癌的ER,就是重新做肺部的活检,不然根据你之前的报告,你无法使用内分泌治疗,要看肺肿块的大小和位置,穿刺活检,医生有语音回复内容,具体请点击收听医嘱。
2019-05-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