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始建于1904年12月,其前身为上海西人隔离医院,1947年改为上海市立第六医院,1966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核定床位1766张,实际开放床位1950张,设有33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
20世纪40年代,医院逐渐汇聚了众多名医大家:董承琅、宋杰、周诚浒、邹仲、姚和清、梁树芳、胡志远、高日枚、殷木强等成为医院中坚力量,粟宗华、高镜朗、屠开元、裘法祖等教授成为学术顾问,医疗技术力量大大加强,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十年代末,安适、周永昌教授等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1963年陈中伟教授、钱允庆教授等在该院成功施行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从此医院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1978年,于仲嘉教授研究成功“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2003年,项坤三教授因长期从事及参与世界第一个青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致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和世界第一个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并首次在国内发现了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而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院设有上海交通大学市六临床医学院、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中国上海国际四肢显微外科培训中心、上海市医学超声培训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及苏州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基地,有博士培养点34个,博士生导师76位,硕士培养点46个,硕士生导师143位。也是全国医学进修基地之一,2014年承担75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院的骨外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运动医学科、急诊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四肢显微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介入影像学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先后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和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并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设立全国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上海市卫计委批准成立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上海市传染病专科诊治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生殖医学中心;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骨质疏松专科、肿瘤内科和肾脏风湿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
医院拥有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队伍。截止2014年底,已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人,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计划3人,上海市千人计划3人,上海市科技精英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8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1人,启明星(跟踪)34人,浦江人才计划14人。1人获南丁格尔奖,3人获全国劳模称号,9人获上海市劳模称号。
医院2014年门急诊量达364.8万人次,出院病人数9.3万人次,手术8.09万人次。医院从1963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市)等各级各类奖项240项,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其他国家级奖13项、省部(市)及其他级奖项222项;2014年度正式发表SCI /EI论文430篇。医院2004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2009年、2011年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7年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获2005-2007年度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称号。百年六院沉淀了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抚今追昔,继承传统、发扬光大、开拓创新、努力奋进是他们这一代传承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医院将始终坚持公益性办院方向,遵循医院建设的基本规律,深化医院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推进学科和人才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医院综合实力,为加快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地址 : 上海市宜山路600号
电话 : 021-64369181(总机),021-64757781或64757782(预约中心),021-54972001或64369181转58613(特需门诊预约),021-38297000(东院总机)
1963年1月,骨科前主任陈中伟院士与钱允庆教授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成功地进行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自那以后,骨科几代人不懈努力,在断肢再植领域里艰苦探索、辛勤耕耘,解决了保存离断肢体、延长肢体缺血时限、解除血管痉挛、防治再植肢体肿胀等技术难题,扩大再植的指征,提高断肢再植成功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再植中心”,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 1978年10月,于仲嘉教授在世界上第一个把病人自己的足趾移植到前臂截肢的残端,再造出有感觉、能活动的新手,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国手”。他先后研究成功“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桥式交叉吻合游离组织移植术”和“游离组织组合移植术”,使缺失的肢体得以再造,使缺损的组织得到修复,使许多严重毁损的肢体免除了截肢的厄运、残缺不全的肢体恢复了有用的功能,成为“中国手”发源地。在肢体缺失的再造和组织缺损的修复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丰富和发展了四肢显微外科技术,为使我国显微外科技术水平继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做出巨大贡献。 1987年,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在六院成立。同时设在医院内的“中国上海国际四肢显微外科培训中心”成为传授显微外科技术的殿堂,在这里受过训练的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巴西、泰国和菲律宾等国的医生。1994年,四肢显微外科被评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建设带动并促进了整个科室的发展,学科已经逐渐成为以四肢显微外科为主要特色,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关节镜外科、骨肿瘤外科及小儿骨科等多个亚学科蓬勃发展的综合性创伤骨科。2001年6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成为“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2007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211重点建设单位,同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在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中,市六医院骨科规模遥遥领先,拥有核定床位401张,实际开放床位466张。2009年门急诊量32.93万人次,出院病人1.62万人次,手术量2.30万人次。现有医生106人、专职科研人员5人,护士129人,技术员2人,专职管理人员1名,其中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26人;博士35人,硕士55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2人;2人担任全国性学术专业副主委,13人在全国骨科学会学术任职,19人在上海市骨科学会任职,同时有2人担任国家级学术期刊副总编辑或副主编。 诊疗特色 国内领先的特色学科项目包括断肢再植,手指再造、手再造、皮瓣及组合皮瓣等显微外科技术,股骨头缺血坏死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人工关节置换等。 1.修复重建外科 修复重建外科主要诊治断指、断肢再植及再造术,各种软组织缺损后应用皮瓣、肌皮瓣等多种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修复重建外科是六院骨科传统的以显微外科技术为特色的优势专科。 (1)自体拇趾皮肤趾甲瓣移植再造拇指 拇指的缺失使患手的功能丧失近50%,需要再造。拇指再造的方法很多,如:食指转位代拇指,游离皮瓣或皮管包裹髂骨再造拇指,第二足趾游离移植,等等。该科利用游离移植趾皮甲瓣的方法来再造拇指,用髂骨块或相邻的第二足趾骨关节和肌腱做拇指的骨支架。新造的拇指有接近正常的功能与外形,受到拇指缺失患者的欢迎。 (2)自体足趾移植再造手指和手 手指或手的缺失常见于外伤或先天性畸形,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该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自体足趾游离移植,为患者修复或再造缺失的手指或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病人的受伤情况及具体要求,可以为病人再造1个、2个、4个甚至5个手指,还可以为从事特殊职业、有特殊要求的病人再造手指的缺失部分。再造的手指能做伸屈活动,感觉接近正常。对于截肢平面位于掌骨基底到前臂中下1/3交界处之间的无手伤残者,该科采用自体足趾移植的方法为病人再造具有2或3个手指的新手,还可以再造双手,再造手有感觉、能活动。自体足趾移植后,供足的行走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3)自体组织游离移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 外伤或肿瘤切除后,可能遗留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如果创面内有神经、肌腱、骨骼等深部结构裸露,就需要转移或移植有正常血供的皮肤加以覆盖。该科临床上做过成百上千例游离皮瓣和肌皮游离移植手术,成功地使患者伤残的肢体恢复有用的功能。即使是那些因为原有的血管损伤或局部长时间感染导致受区没有可供吻合的血管的患者,也能够采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方式进行组织瓣的游离移植,使肢体得到有效的修复。 (4)肢体长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 外伤、慢性骨髓炎、死骨摘除、骨肿瘤(良性和低度恶性)切除,甚至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胫骨假关节等)均可导致骨缺损,使肢体丧失支撑能力,病人无法工作,料理生活也困难。对长度超过6cm的骨缺损,该科可以通过吻合血管的游离骨移植,如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游离腓骨移植等方法来修复,也可以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骨迁徙手术来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5)急诊显微外科修复肢体复杂组织缺损 车祸或工伤往往给肢体造成复杂的组织缺损:皮肤软组织大面积挫灭,骨骼、肌腱等深部结构裸露或缺损,使创口的处理变得十分困难。一些病例因为缺乏有效的修复手段而不得不截除伤肢,而某些病例即使采用传统清创处理的方法治疗,勉强能保留肢体,后遗的肢体畸形或功能障碍需要在二期采用极其复杂的修复手段来治疗,不仅病程长,而且疗效也受到很大影响。该科自1991年开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急诊条件下进行自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或自体组织组合移植,一期修复肢体复杂组织缺损,保留或重建肢体功能,达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的目的。研究成果获“1998年度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6)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较高,居成人髋关节疾病的首位。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可高达30%;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为15%~30%;酒精摄入过量也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原因。该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尤其以中青年为主。该科近年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集中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进展,临床上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国内最大的诊治中心,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研究成果荣获2005年度“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创伤骨科 该科由三个临床科室组成(创伤外一科、创伤外二科、创伤外三科),主要从事四肢及骨盆髋臼骨折的内外固定。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1)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及其他特色治疗 ①微创治疗 随着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推广和普及,骨科医师在治疗四肢骨折时更倾向于采用闭和复位、绞锁髓内钉和经皮钢板等微创技术,以达到生物学固定的要求,而不再主张行较大的手术切口下直接复位坚强内固定。近年来,更是随着BO理论的确立,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技术的概念,即MIPPO越来越多地被骨科医师所推崇。MIPPO概念的核心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断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由于经皮微创接骨术的手术切口较小,以恢复肢体长度、纠正骨折端的成角及旋转畸形为目的,在不直接显露骨折端的情况下,进行间接复位,然后进行髓内钉固定或通过两侧有限的皮肤切口间的皮下隧道,在肌肉下方放置钢板进行桥接固定。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可减少对骨折局部软组织和骨膜血供的破坏,也不干扰髓腔内的血液循环,提供了较理想的组织修复生物学环境,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骨不连和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临床疗效较为满意。近年来MIPPO手术在该科室有了越来越多地应用及发展,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并紧跟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②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 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调节、免除再次手术痛苦的优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广泛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除了治疗骨折外,外固定支架用于关节周围的损伤、严重软组织和韧带损伤的暂时跨关节固定、肢体延长手术,以及某些骨盆环的分离、儿童骨折、关节融合术和截骨术,也可以用于做骨迁徙术治疗长骨节段性缺损。 ③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与距骨构成跟距关节(又称距下关节),承担着约45%的人体体重。当跟骨发生关节内骨折时,需要手术治疗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近年来,该科对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撬拨、克氏钢针内固定以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来治疗,术后不需石膏固定,进行早期功能操练可防止关节粘连,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④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骨折及股骨髁间骨折、髌骨骨折、胫骨近端及胫骨平台骨折,大部分属于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可以实现骨折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提供坚强内固定,使邻近骨折部位的关节能早期主动活动,防止发生骨折病。目前该科对股骨下端及股骨髁间骨折采用股骨逆行髓内钉、股骨髁钢板和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术后2~3天进行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的功能操练,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对各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选择适当方式的内固定,还能在关节镜下撬拨塌陷的关节面,进行有限的内固定,术后早期操练,使关节功能良好恢复,对畸形愈合的胫骨平台骨折,通过截骨矫形,重建和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 ⑤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 固定是治疗骨折的必要手段,用交锁髓内钉固定长骨干骨折,能有效控制旋转剪力,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和股骨髁间骨折的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和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和γ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顺行和逆行交锁髓内钉,最近又增加尺桡骨髓内钉。交锁髓内钉适合治疗闭合的长骨干骨折及部分污染及损伤较轻的开放性骨折,但不适合治疗儿童骨折及较严重的开放骨折。 (2)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 骨盆和髋臼骨折是高能量损伤的结果,造成严重的功能损害,邻近骨折部位的结构复杂,治疗比较困难。该科应用国际通用的先进技术,对各种类型的骨盆和髋臼骨折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的稳定性,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重建和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功能;近年来引进并运用导航技术,不仅使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还可以减少损伤,使复杂的手术微创化,取得很好效果。 (3)手术治疗骨不连、骨缺损、骨畸形 骨不连、骨缺损、骨畸形是骨科领域的三大难点。由于其复杂性、多样性往往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及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本科在治疗四肢骨不连、延迟愈合、骨缺损、创伤性骨髓炎和各种骨折畸形愈合,外伤性双小腿不等长、四肢软组织缺损等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实践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采用手段包括Ilizarov肢体牵张成骨技术、显微外科手术、截骨矫形手术等。更具每一名患者的不同情况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案,严格遵循治疗原则,结合此前大量诊疗经验,在临床上取的了很好的效果。 3. 关节外科 主要从事髋、膝关节置换、关节翻修等手术治疗。该科年均手术量在1000例以上,手术量在上海位居首位。 (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病变 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非感染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是疼痛。病变早期,可采用消炎镇痛药或滑膜切除或关节镜下关节清理、灌注冲洗、胫骨高位截骨等方法治疗。关节病变晚期,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可以选择人工膝关节置换来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矫正畸形和保持关节运动的稳定性,使病人不依赖拐杖就能行走。关节置换术后几乎能立即减轻疼痛和恢复关节运动功能,对老年患者尤其合适。近年来关节外科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还应用定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病变切除肿瘤骨,保留肢体,改善生活质量。 (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病变 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强直性脊柱炎常常累及髋关节。关节病变较严重时,关节面磨损破坏,甚至出现变形,导致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保守治疗往往无效,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比较好的治疗选择。此外,老年人股骨颈陈旧性骨折,髋关节半脱位、脱位,髋臼发育不良合并严重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以及关节周围的肿瘤(良性和恶性)切除后也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髋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治疗关节严重病变的主要手段。除了常规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翻修之外,关节外科还致力于微创技术的应用,采用小切口和计算机导航技术进行髋关节置换,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减少损伤,改善功能效果;学科还开展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为较年轻的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机会。 4. 脊柱外科 (1)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脱位 道路交通及高空作业坠落伤常导致脊柱严重骨折、脱位甚至合并脊髓损伤,肢体瘫痪,危及患者生命。对不稳定性脊柱骨折或脱位,特别是合并脊髓损伤者,该科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矫正脱位畸形,扩大椎管、减压神经组织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从而缩短治疗周期,减轻腰背畸形疼痛,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还可以应用微创技术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有效防止术后骨折椎体复位度的丢失以及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取得良好效果。 (2)手术治疗慢性腰腿痛 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该科应用小切口及微创技术,进行椎管扩大神经减压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必要时做腰椎稳定手术,滑脱椎体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间、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腰椎滑脱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近五年累计治疗患者6000余例,手术量位居上海前列。 5. 关节镜外科 该科主要特色是通过关节镜下微创修复与运动损伤相关的韧带、半月板等重建。近五年,每年平均收治的患者在1500例以上,在上海居首位,水平国际领先。 (1)膝关节疾患的关节镜治疗 随着社会老龄化,膝关节疾患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该科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的滑膜病变、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还能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主要特点是手术创伤小,通过关节镜观察整个关节腔,对关节内的病变做出诊断与处理,不需要切开关节,对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本科关节镜手术技术发展迅速,近五年来,年均手术量超过1000例,开展膝关节稳定的临床系列研究,成果获“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应用的新技术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引起反响。 (2)肩关节疾患的关节镜治疗 肩关节反复脱臼会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并且因为每次脱臼都会造成进一步损伤,使下一次脱臼更容易发生而造成恶性循环,手术进行肩关节修复是必要的选择。在关节镜下进行肩关节修复因为创伤小、有利于功能康复,在国际上日益得到推崇;但是所采用的方法存在操作复杂、修复可靠性不肯定等缺点。本科首先创立了穿肩胛骨肩胛冈固定的特殊的肩关节修复技术,操作简单,修复可靠性高,最大程度避免了脱位的复发。 6.骨肿瘤外科 四肢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 对四肢恶性骨肿瘤,以前常规的治疗是截肢,现在改为“保肢”,即术前化疗将肿瘤包块缩小,同时杀灭肺部的微小转移灶,手术将骨肿瘤完整切除,缺损的部分用异体骨或人工金属假体替代,或者切下的肿瘤骨,去除肿瘤组织,剩余骨壳用酒精浸泡或加热处理杀灭肿瘤细胞,植回到原处,用内固定重建骨支架,结果避免截肢,患肢的部分功能得到保留。术后再化疗继续杀灭残余的肿瘤细胞和防止肺部转移。使骨肿瘤患者有生之年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7.小儿骨科 近年来因为其“高风险、压力大”的特点,使得小儿骨科专业医生成为“稀有动物”,据统计在中国,有超过1 亿之众的儿童,而竟然只有不足300名经过严格训练的小儿骨科专职医生(只治16 岁以下骨骺未闭合的小患者)。本科专长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及各种脊柱创伤和脊柱肿瘤的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肢体延长、大龄儿童髋关节疾病和各种儿童骨关节肌肉疑难病症的治疗。特别是在治疗小儿脊柱畸形领域有所专长: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发生严重的脊柱畸形在临床治疗上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在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同时达到对脊柱畸形的控制和矫正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传统的手术矫正畸形和脊柱融合会使一个5岁的儿童丧失12.5 cm左右的躯干高度,治疗的缺点暴露无遗。非融合性脊柱手术以及器械的应用期待在控制和矫正脊柱畸形的同时保持脊柱的继续生长能力,是年幼儿童矫正脊柱畸形的主要方法。本科在该领域已积累了一定的诊疗经验,在临床上治疗效果良好。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项目11项,省部级课题23项;主编、主译出版专著共28部; 获专利19项;发表SCI论文116篇,EI论文2篇,总影响因子165.45分,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485篇。每年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生骨科教学带教40余名,及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带教任务。近5年来本科生毕业200余名,已培养博士后7人、博士31人、硕士58人。目前在读的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共72人;举办骨科专业各类学习班45届,共计学员2665人次。 1985年以来,骨科获奖项目为: 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国家发明一等奖(1985) 。 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 。 游离组织组合移植术: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 。 急诊显微外科修复肢体缺损16 例: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集体三等奖(1997) 。 四肢显微血管外科学(著作):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 急诊显微外科修复肢体复杂组织缺损: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 。 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1999) 。 动脉液压扩张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2004)。 四肢显微外科学课程建设:上海市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人工膝关节置换中以股骨上髁线为标准行轴向力线测量可靠性研究: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200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005)。 膝关节稳定性重建的系列临床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2006)。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007)。 单足供趾再造手技术改进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2008)。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骨组织与软组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 步二等奖(2008)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上海市西南地区唯一开展辅助生育技术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妇产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博士点,年诊治不孕症患者2万名。目前生殖中心在编专职技术人员为15人,其中临床医师7人,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4人,护理人员4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4人。博士5人,硕士3人。 中心总使用面积1300平方米,设有女科门诊、男科门诊、B超室、内分泌室、男科实验室、人工授精手术室及实验室、取卵室、移植室、胚胎室、冷冻室等,配备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如: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胚胎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操作系统等。 目前开展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包括:夫精人工授精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睾丸/附睾穿刺取精术、冷冻胚胎移植技术、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精子冷冻复苏技术、囊胚培养技术。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是六院重点发展的临床学科之一,主要致力于深入分析每位患者肿瘤病情,寻找最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提高疗效,保证生活质量。对外开放病床数37张。建科近20年来,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育、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科室。该科不懈地追求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和德国海德堡大学肿瘤中心、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及Vandebilt大学肿瘤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肿瘤中心有着广泛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合作。 肿瘤放疗科拥有完善的医疗护理团队: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研究生2名,高级物理师2名,物理师2名,剂量师2名,技术员6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10名。并拥有国外引进的全套一流治疗设施,包括美国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美国VARIAN直线加速器、荷兰核通常规模拟定位机、美国西门子CT模拟定位机、核通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美国CMS调强治疗计划系统、拓能治疗计划系统、美国VARIAN治疗计划系统(CADPLAN)、微波热疗机、美国西门子LANTIS数字化网络,并建有术中放疗手术室和热疗室,开展了术中放疗(全国治疗患者最多的单位)、三维适形放疗、强调放疗等国际最前沿的治疗技术,确保了治疗的精确性,在治疗疗效上达到了国际水平。 肿瘤放疗科具有规范的治疗措施;非常规分割放疗技术,提高了局部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不规则野技术的广泛应用,保护重要器官,提高生存质量;术中放疗及后装治疗的开展,减少了正常组织损伤,提高了肿瘤的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率;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及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使放疗向精确定位、精确设计、精确实施的“三精”方向发展。 诊疗特色 对各种肿瘤开展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治疗包括以下方面:①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②乳癌的保乳治疗;③骨肿瘤的保肢体治疗;④前列腺癌的微创治疗;⑤消化道肿瘤(胃癌、胰腺癌、大肠癌等)和妇科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的术中放疗。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92年建立病房,现对外开放床位数22张。设有亚学科中医内科、中医肛肠科及中医妇科等。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出院病人近1000人次,平均住院天数≤9天,床位使用率104.23%。是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长期以来,科室坚持运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等技术手段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逐步摸索、积累和制定了一套丰富的诊疗经验与较为成熟的防治结合方案。2005年中医内科被列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脑病新药临床试验资格认定单位。同年该科运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被评为医院特色专业。 除了中医药特色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脑梗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外,该科长期以来,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以及肿瘤的中医药治疗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开设慢性肝病、慢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子宫内膜异位症、脂肪肝、三叉神经痛、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泄泻、以及中医药肿瘤治疗、调理、康复等专题门诊。 中医肛肠科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与手术相结合等方法,治疗肛裂、痔疮、肛瘘等肛肠疾病。同时拥有先进的智能肛肠治疗仪,对痔疮进行物理治疗;对常规的手术方案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手术方案既能彻底去除病变的痔患组织,又能避免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出现,临床疗效满意。在疾病谱上,痔科特色专业不断扩大范围,相继开展了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肛门狭窄、肛管直肠息肉的手术治疗,陈旧型肛裂的微创扩肛根治术,肛隐窝炎的根治术,马蹄形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微创根治术,肛门直肠炎的保守治疗等等,充分体现了该科肛肠疾病治疗上的特色。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目前现有接诊医生15人,其中上海市名老中医1人,正高职称者6人,副高职称者4人,硕士生导师4人。科室主任霍清萍教授,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瘀血证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方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中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中医系列专家组成员等职。科室另有12人分别担任上海市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诊疗特色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本科诊治优势病种。近年来,引进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目前已制定出较为完善的中西医两套诊疗方案。诊疗过程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方案以病人入院、告知服务、安置、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诊疗计划预知、施以相应系列诊疗措施、科普宣教、接待病人及家属、出院前医患谈话等为工作程序的时间节点为纵轴;以住院诊疗服务项目为横轴。将时间、诊疗项目、费用、阶段目标、医护质量等全部纳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诊疗方案管理路径。基本实现对处置各项医疗活动及治疗时间节点的科学管理。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在9天以内,住院费用明显下降。近年来他们加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辨证和辨病治疗;依据其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采用内治与外治结合。内治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突出活血化瘀特色,外治以脑循环功能和高电位治疗仪及高压氧治疗为主,确立病人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对出院病人作出综合健康评估,建立资料库,长期跟踪随访,指导预防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深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好评,在周边地区享有一定信誉和知名度,床位使用率超过100%。目前科室正承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证候研究》课题,探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证”-“效”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截至目前科室已共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人8000余人次。 (2)清热化瘀、舒肝养阴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 擅长治疗慢性慢性肝病。提出肝纤维化的实质是“肝血瘀阻” ,“邪热瘀结”是慢性肝病反复病情波动的主要病理机制,清热化瘀是阻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运用自拟清热化瘀、舒肝养阴的方法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可降低血清Ⅳ型胶原(CIV)、III型胶原(CIII)、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等实验室肝纤维化指标。持续治疗六个月以上,门(脾)静脉直径和门(脾)静脉循环血流量可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3)健脾消痞方治疗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痞证”“胃脘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虚弱所致,以致“胃膜”气血亏虚,气机壅滞,邪浊瘀阻。在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出“补消兼施、寒温并用”的治疗思想。临床多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选用补益气血的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丹参与理气、清热、消积的枳实、徐长卿、川连、黄芩、半夏、莪术等合方,寓补于消,标本兼治,能使全身气血流畅、虚弱之脾胃得以振奋,上下气机调达,升降有序,从而使“胃膜”之湿浊化,郁热清,瘀积消,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4)化瘀通络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以肢体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於中医“股肿”、“脉痹”等范畴。抗凝、溶栓是目前现代医学保守治疗的主要手段。抗凝延长凝血时间预防血栓滋生、繁衍和再发,利于促进早期血栓的自体消溶和管腔再通。溶栓可使血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酶,以水解纤维蛋白成为小分子多肽,达到溶栓目的。但临床治疗中,由于阻塞段远端血液瘀滞,溶栓药物很难到达血栓处或在血栓处形成有效浓度,加之溶栓药物在体内半衰期较短,常规剂量往往无法获得满意的溶栓治疗效果;若加大剂量,势必无法避免出血倾向。如何解决抗凝、溶栓与出血的矛盾,是临床提高药物治疗本病疗效的关键。为此,自拟化瘀通络汤,并改良溶栓药物既往给药途径,大胆采用患肢足背静脉推注等中西医结合方法,达到了既缓解出血倾向又加快血流促进侧枝建立的目标,“扬长避短”,临床效果显著。 (5)补肾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归属於中医学“痛经”、“症瘕”、“不孕”等范畴。瘀血、肾虚是本病的关键所在,确立补肾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临床擅用行气化瘀止痛补肾之剂,随证加减。同时兼顾女子易七情所伤,气郁化火,辅以舒肝清热方药治疗该病,临床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尤其对有生育要求或是希望缓解症状,减轻痛苦,自然平稳度到绝经期的患者而言,优势较为明显,可较好地缓解症状,助孕,较大程度地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中药相对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心伤害。 (6)舒肝活血化痰法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可归属於中医学“积聚”、“胁痛”、“痰湿”等范畴。认为嗜食肥甘,起居失常,情志失调,脂浊痰湿内生,肝经气血不畅,瘀血内生是其主要病变机制。治疗以疏肝健脾、化痰活血软坚为主,在消除或减轻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等方面疗效显著。 (7)中西医结合新技术治疗痔疮 环状混合痔内扎外切术加内括约肌切断术。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术后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手术更为彻底,且术后尿潴留、肛门痉挛疼痛明显改善,使手术的远期疗效显著提高。 开展无痛痔瘘手术。较大程度改善了患者术后尿潴留、疼痛等并发症,使手术更为人性化。 采用最新高频电容式电场产热技术(HCPT)治疗痔疮,具有创面小、疼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可有效避免术后残留、复发、局部水肿和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深受病人好评。 (8)升阳散火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学 “偏头风”、“面痛”范畴,素来临床治疗棘手。其病因病机多为风热外袭,阻遏经络;或气血凝滞,脉络失养,血瘀不通所致。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他们采用 “升阳散火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切中病机,使风热得除,瘀血消散,脉络畅通,疼痛渐止,效果明显。 (9)活血化瘀、滋阴补肾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的范畴。研究发现该病患者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符合中医学“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久病伤肾”的理论。在总结本病多年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瘀论治”和“滋阴补肾”治疗糖尿病的观点,主张生活干预、积极控制血糖,治疗注重选用活血化瘀和滋阴补肾中药,积极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临床疗效明显。 (10)肿瘤及术后放化疗后患者的扶正祛邪抗癌治疗 “带瘤生存”、“综合治疗”,缓解癌痛,延长生存时间,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今医学治疗肿瘤的新理念。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肿瘤的病变过程中,外界的多种致癌因子固然重要,而人体正气的亏虚却是癌变的关键所在。因此,他们以扶正固本增强患者抗病能力为主,崇尚“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临床治病注意顾护胃气和调理脾胃之功能。配合随证加减化裁,形成独特的治疗方法,以求纠正患者整体阴阳平衡,从而实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瘤消瘤的目的。近年来,科室与肿瘤内科积极联手配合,尤其在骨肿瘤的中医药康复治疗上用心探索,总结经验,努力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服务。 此外,中医科在长期临床诊疗中,对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益肾清肝,养心安神,调理“冲任”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泄热化滞法治疗胆石症,健脾补肾、化湿固涩、疏肝祛风内服、灌肠相结合治疗慢性泄泻等方面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均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拥有口腔综合治疗台22台、全景定位X线机、X线牙片机、种植机、烤瓷机、矫正仪器、洁牙机、喷沙机、高压灭菌炉等多种大型设备。在拔牙、补牙、镶牙、畸形牙矫正、牙种植、口腔黏膜疾病、口面部手术及外伤处置等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该科致力于为患者减轻痛苦,使患者在恢复牙齿功能的同时,力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诊疗特色 一、牙体牙髓病的治疗 龋病是人类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龋病的治疗主要有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再矿化治疗、窝沟封闭)、充填法和修复性治疗。牙髓病可根据牙髓受损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科室在牙体牙髓病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对龋病选用适宜的材料充填窝洞修复缺损,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对于牙体缺损较大且固定位效果差的患牙,可同时采用全冠、嵌体等修复性治疗,并通过对牙髓病采用多种的治疗手段,很好地恢复了牙体形态和功能,保全了牙列的完整性。 二、口腔黏膜病 口腔黏膜病专题正式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对于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疮等常见黏膜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三、牙周病 口腔科开展牙周病的综合治疗,不仅治疗牙周组织疾病,同时还积极治疗牙体牙髓病变,以及配合牙周病的修复治疗。从多方位纠正病变,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 四、牙列缺失修复 1、前牙美容修复:前CAD-CAM全瓷及贵金属烤瓷冠桥修复,能根据各人脸型、年龄、性别度身定制,美观逼真、坚固耐用。广泛适用于前牙大面积缺损或缺失。前牙冠折、前牙颜色或形态异常等病例。 2、舒适美观牢固的固定和固定-可摘式义齿修复:如精密附着体义齿、套筒冠义齿、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烤瓷冠桥修复等。和相比传统活动义齿,具有美观精巧舒适、咀嚼能力强、有效保护基牙的优点。广泛适用于多数牙缺失及牙周病患者的牙列缺损修复。 3、传统的活动托牙和全口牙缺失修复,经济实用,最低限度解决患者的咀嚼功能。 五、残根残冠保留 牙齿缺失,造成牙周膜的丧失,使得牙槽骨萎缩不利义齿固位。该科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来保存牙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固定义齿来修复牙列的缺损。长期保存患者的牙槽骨,使义齿保持良好的固位效果,恢复患者已被破坏的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种植 自1988年起,该科率先在上海市开展口腔种植专科门诊及手术,成功率达90%~98%。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种植外科、修复及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种植体重植和种植体周围炎的概念,并就种植体周围炎治疗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种植质量。 七、正畸 错牙合畸形有很大的危害性。错牙合畸形不仅影响容貌外观,重要的是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牙齿不齐易患龋齿、牙龈炎症,且可导致口腔咀嚼功能异常,影响消化吸收,此外也对发音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对全身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作用,甚至引起心理异常。通过矫正错牙合畸形,可使儿童更健康的成长。 八、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非手术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一列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症状 一组疾病的总称。引起TMD的主要病因有牙合因素,精神因素,咀嚼肌和关节本身,身体健康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应先从温和、保守、可逆性治疗开始作对症处理治疗病因,最后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口腔科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段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能够较为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症状。科室配有先进的kava下颌运动诡计描记仪,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咀嚼运动,指导治疗用咬合板的制作以及对疗效进行评估,可以有效的增强疗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首批入选卫生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总计15家),为上海交通大学及第六人民医院重点专科,附设上海市听力测试中心、鼾症诊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眩晕疾病诊治中心,牵头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东方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苏州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5项,其中“颞骨解剖耳显微手术基础”项目已举办31期,受教育学员900余人,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9项,部局级课题1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 诊疗特色 耳科学 1、临床听力测试 上海市听力测试中心设于该科,开展系统全面的临床听力学检测。 2、电子耳蜗植入 近年来为百余例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施行耳蜗植入手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尤擅长困难病例的耳蜗植入,在国内率先开展耳道上径路耳蜗植入。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 为5000余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施行各类鼓室成形手术,术后并发症仅在1%左右,与发达国家近期报告相近。 4、耳硬化人工镫骨手术 为400余例耳硬化患者施行各类人工镫骨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在90%以上。近年来开展的C02激光辅助人工镫骨技术疗效显著。 5、难治性外周性眩晕的外科治疗 近10%的眩晕患者需要手术,手术治疗150余例难治性眩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周围性面瘫的外科治疗 为200余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施行各类手术,总体远期有效率达85%以上。 7、听神经瘤手术 从1991年开始开展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与神经外科合作成立听神经瘤手术小组,学科交叉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8、突发性聋诊治 入选中华医学会突聋诊治协作中心。突发性聋系统规范诊治的总有效率达85%以上,其中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治愈率则更高。 9、助听器验配治疗耳聋 与助听器专业验配公司合作开展助听器验配业务,为许多耳聋患者解除了听力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诊治 1、精确的的诊断技术 设有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鼾症)诊治中心,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声反射鼻、咽测量、X线头影测量、上气道CT等系列检查。先后为3500余人多导睡眠监测。 2、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依据疾病的程度、阻塞的部位、性质及患者的自身愿望等,该中心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为患者提供呼吸机、射频、激光、pillar、Repose外科手术等各种治疗手段以满足各类患者的需求。每年完成各类鼾症住院手术250余人,门诊手术350余人。 3、射频技术治疗习惯性打鼾及轻度OSAHS 率先引进国际最先进的Coblation等离子射频技术治疗习惯性打鼾及轻度OSAHS患者,疗效满意。 4、软腭Pillar植入技术治疗习惯性打鼾及轻中度OSAHS 在国内率先展开该技术治疗习惯性打鼾及轻中度OSAHS,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门诊手术、疗效肯定等优点。 5、Repose技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多平面阻塞的OSAHS 在上海率先开展UOOO联合Repose技术治疗多平面阻塞的中、重度OSAHS患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6、颅颌面外科技术治疗多平面阻塞的中、重度OSAHS及UPPP手术失败患者 开展UPPP联合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术(GAHM)治疗多平面阻塞的中、重度OSAHS患者,成功率67%。伴颅颌面畸形患者行上下颌前移术或牵引成骨术,成功率90%以上。 鼻科 1、鼻内镜外科技术 除了常规开展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外,还开展了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鼻窦囊肿切除术、蝶窦良性肿瘤与低度恶性肿瘤的鼻内镜手术。 2、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激光、射频、微波治疗 采用CO2激光、射频及微波技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手术简单,痛苦小,术后无需鼻腔填塞,可在门诊进行治疗等优点。 3、过敏性鼻炎的系列治疗 开展过敏原检测、免疫治疗、激光、射频治疗等系列治疗技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系列治疗操作简便,痛苦小,疗效确切、可在门诊进行。 4、鼻-眼疾病、鼻-颅底疾病外科 采用经鼻内镜治疗甲亢突眼症、垂体瘤、前颅底肿瘤、蝶鞍中颅底肿瘤,创伤小,疗效好。 咽喉-头颈外科 1、早期喉癌激光手术 国际公认的喉癌微创外科治疗手段,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功能保全率高。 2、早期喉癌的功能性喉切除手术 开展早期喉癌的功能性喉切除手术,取得了既切除病灶,又能保留发音、吞咽和经鼻呼吸功能的良好效果。 3、头颈部腺体疾病的外科治疗 甲状腺、腮腺、颌下腺等腺体良、恶性疾病等手术治疗,在彻底切除病灶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功能。 4、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 近年来为1500余例声带良性病变的患者施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该技术在显微镜下双手精细操作,具有病变观察仔细,切除声带病变准确、无病变残留、无正常组织结构损伤的优点。 5、放、化疗失败的鼻咽癌挽救性手术 鼻咽癌挽救性手术适用于:(1)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或尚有残存的病灶;(2)放化疗无效的颈部局限性肿块;(3)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如腺瘤,也可采用手术治疗。 6、电子喉镜检查及声带良性病变摘除术 主要适应症为:(1)、声带小结;(2)、声带息肉。其外,电子喉镜尚可应用于下咽及喉部异物取出。 7、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联合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等多个科室,充分考虑手术时机选择与联合放疗、化疗的各种优缺点,为每例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维护生活质量。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眼科于1950年成立,并由著名眼科专家、一级教授周诚浒先生担任主任,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独立科室。 眼科开放病床40张,医技人员21人,其中在职的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5人,年门急诊量近6万人次,手术量近2000人次,年住院病人达1600余人次,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居上海市同行前列。 专业设置:眼科拥有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及视光学三个特色亚学科,并设有青光眼、眼外伤、眼表及角膜病、眼整形、斜视弱视等多个亚专业,诊治的病种有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玻璃体病和视网膜病)、眼外伤、角结膜病、眼表疾病、屈光不正、泪道疾病、眼部畸形、眼部肿瘤等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 仪器设备:眼科先后引进许多先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包括:成套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系统、眼后段检查及手术系统、视光学检查及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系统,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电生理仪、532及YAG激光仪、泪道激光仪、荧光血管造影仪、眼前节照相系统、综合验光仪、波前相差仪、角膜地形图仪、Humphry视野计、眼科A/B超、角膜内皮镜、非接触眼压计等。 眼科拥有独立的眼科手术室,并设有多个功能性检查室,包括电生理室、眼科激光室、视光学检查室、医学验光室、A/B超检查室、配镜室、眼底血管造影系统,眼前节摄片系统等,可以开展眼科的各项检查和多种手术治疗。 目前眼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的硕士培养点,拥有硕士生导师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1人,承担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的教学任务,是眼科学的实习、见习基地。近年来承担市级以上研究课题7项,科技成果5项。 诊疗特色 白内障特色专科(院优势特色专业) 眼科创立于1995年,同年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全套设备,并应用此新技术,被公认为国内最早开展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医院之—。2006年被评为院优势特色专业。 白内障微创超声乳化摘除技术是20世纪眼科划时代的创新技术之—,摒弃传统、陈旧创伤性大切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瞄准国际最先进白内障微创复明技术,是上海地区影响全国的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眼科专科。历年全市白内障防盲质控检查、各项指标超过全国防盲标准,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总手术量累积已超过1.5万余例。历年来发表眼科专业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各种创新技术荣获全国中华眼科医学会颁发“S.torz”奖金和奖状2次,上海眼科学会颁发的依视路奖3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成果二等奖。“疑难,复杂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系列研究”被确定为上海市科技成果。 数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仪设备、仪器经过3次更新、升级换代,2006年又引入国际最先进超微创冷超声乳化仪,使得六院白内障复明手术紧跟国际先进潮流,切口更小,超微创(原先热超声乳化切口3?0mm),可达1?5 mm,损伤更小,朝理想化和完美化方向发展。 目前该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处于领先水平的技术是: (1)白内障超微创乳化冷超声摘除术(已完成400余例)超微创切口(1.5mm),散光极小,损伤更小。 (2)白内障微创超声乳化伴屈光性角膜松解术。调整术前术中,高度散光患者白内障。 (3)各种新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包括多焦点,可调节人工晶体、肝素处理、带虹膜人工晶体。 (4)各种复杂类型瞳孔闭锁白内障微创超声乳化手术。优势:术后仍保持功能性生理性瞳孔。 (5)各种高风险复杂性,并发性白内障或棕黑白内障超声乳化复明手术。优势:复明率高,手术并发症少。 (6)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优势:术后眼压稳定,视功能恢复快而稳定。 (7)眼球表面麻醉法:(术前滴眼液2次,即可手术)优势:快捷、安全,舒适,手术更超完美,理想化可避免球周、球后注射麻醉可能引发的眼、心反射致心律失常,疼痛、出血、眼球刺破等严重并发症,特别适合年老、体弱,伴心功能不全患者。 (8)有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患者,恢复正常视力。 (9)囊袋内张力环治疗晶体是悬韧带松弛,断裂的晶体半脱位特殊白内障病例。 眼视光专科 眼视光专科致力于眼科和视光学的结合,应用医学方法解决视光学问题,提供视觉健康的全系列的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让每个人不但看得见,还要看得清、看得舒服,并促进眼睛健康。目前主要开展准分子激光和眼内镜片手术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的预防和诊治、医学验光配镜等。 1.准分子激光手术 引进最新的德国科以人酷眼个性化准分子激光矫治仪和完善的眼科检测系统,能够开展全系列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包括常规、Q值引导、角膜地形图引导和波前像差引导的PRK、LASIK、LASEK、EPI?LASIK、PTK等手术。小光斑高速飞点扫描激光仪和主动眼球跟踪系统等技术,在精确矫正人眼低阶像差(近视、远视、散光)的同时可矫正人眼的高阶像差,手术精确、安全和快速,使患者获得满意的视力,创造最佳的视觉质量,能够矫正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和老视等。 2.眼内镜片 包括有晶体眼内镜片和无晶体眼内镜片,主要治疗准分子激光不能矫正的高度近视等屈光不正,具有预测性强,可逆等优势。 3.医学验光配镜 由受过严格训练的验光师或者医师应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结合验光的度数、眼位、调节力、双眼单视、辐辏集合,调节平衡、主视眼并根据治疗眼病的需要开具处方,定配师根据处方选择特定的镜片和镜架,达到不但看得清楚,还看得舒适持久,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眼保健和治疗眼病的目的。医学验光配镜须经常复查,不断修正镜架的变形和镜片的光整以达到眼保健的目的。 4.斜视 斜视是指当一眼注视某物时另眼发生偏斜,分内斜、外斜和垂直斜视。 儿童斜视会影响正常的视觉发育,从而导致严重弱视,如不及早进行治疗将终身丧失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 斜视一般最常见的原因一是眼球运动肌肉发育不平衡或神经冲动异常引起双眼运动不协调,二是由于屈光不正引起的调节集合比例失调。后者可通过验光戴镜进行矫正,前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5.弱视 弱视是常见眼视光疾病,指眼部没有发现病变但矫正视力≤0.8的患者,国内外发病率约2%~4%,弱视不仅影响单眼或双眼视力,而且会造成视功能多方面的损害,如失去双眼单视、精密高级的立体视,严重者会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早期发现与治疗可以治愈,一般在6岁以前治疗效果较好,12岁以后会非常困难。 弱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弱视眼的视力,使双眼视力逐步达到稳定平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双眼视力的建立、恢复与稳定。 弱视治疗以特征光和有效形觉目标刺激为主,探索性辅以药物治疗。常用方法有:遮盖疗法、光刺激疗法(包括精细作业、家庭治疗仪治疗)、后像疗法、同视机治疗法等。 眼底病专科 20世纪50年代,时任六院眼科主任的周诚浒教授编写《眼底病学讲义》一书,是对眼底病的实践总结,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20世纪60年代,在老一辈眼底病专家卫煊主任,杨冠主任的带领下,六院眼科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共同开发研制视网膜激光凝固器,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将激光用到了眼底病的治疗上,引起国内外同仁的关注。红宝石激光(1970年)和铜蒸气激光(1991年)的研制,两次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奖。70年代,运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视觉电生理对眼底疾病进行诊断,提高激光治疗眼底病的范围和适应证。80年代,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眼底荧光造影学习班,将这些技术推广。2002年眼科与上海市重点学科——六院内分泌代谢科联合成立了糖网病临床诊治中心,配备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蔡氏眼底成像系统、眼底激光、视野计、眼部超声、视觉电生理等,为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近年来该科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方面不断提高,走向成熟,至今已施行了近700余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其中多例是联合手术,即同时进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眼内激光+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效果良好,最大程度地为这些病人保留了可用视力,提高了生活质量。已成为六院眼科特色专科。目前 眼科在眼后段疾病方面的诊疗特色包括: (1)各类眼底疾病的诊治。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底出血、视网膜血管阻塞、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眼底肿瘤、视神经病变、葡萄膜炎症及其他全身疾病引起的眼底病变等。 (2)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脉络膜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静态视野分析及眼电生理检查等特殊检查方法,精确诊断各类眼底疾病。 (3)开展各类眼底病的激光治疗。 (4)手术:包括外路手术和内路手术。外路手术(不经玻璃体)主要用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内路手术(经玻璃体)主要用于各种原因的玻璃体积血,复杂的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眼内异物,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眼科其他特色 1.青光眼的诊治 青光眼是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并伴有病理性眼压升高的一组眼病。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全球约7000万青光眼患者,其中我国占到700万左右,居致盲眼病的第二位。 由于青光眼是可防治盲,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六院眼科拥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以及先进的仪器设备,如:Humphry视野计、Goldman球形视野计、电生理仪、压平眼压计、非接触眼压计、角膜测厚仪等,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即将购置的OCT可进行视盘、视神经分析,这也是青光眼早期诊断和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 青光眼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该科拥有532激光和YAG激光治疗仪,可以进行激光虹膜造孔术、激光虹膜成形术、激光小梁成形术,因此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激光治疗,可以减少长期药物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由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带来的不便,也减少了长期用药对眼表的损害和影响,此外,激光治疗减少了患者手术的痛苦,避免了手术的风险,从而为部分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措施。对于药物不能控制或不适合激光治疗的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需行手术治疗,眼科可以开展的手术有虹膜周边切除术、标准化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开术及难治性青光眼的青光眼引流阀置入术、睫状体冷冻术等,可以满足不同类型青光眼治疗的需要。 2.眼部医学整形 六院眼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较早地开展了眼睑和眼眶的各类整形,其中尤其是在眼睑成形美容(包括重睑、眼袋)、眼睑再造、疤痕整形、各种眼睑手术(上睑下垂矫正、眼睑内、外翻等)、鼻腔泪囊吻合术、活动义眼等方面一直以来就有较好的手术效果。由于纤维外科、自体和异体组织在眼整形中的应用,以及当今的组织工程学和辅助检查技术的进步,眼科整形手术的方法和措施也是突飞猛进,特别是在结膜囊成形术、眼眶部良、恶性肿瘤和眼眶骨折整复方面的手术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近年来该科陆续开展了一些大型有难度的眼科整形手术,已开展了基本涵盖眼部医学整形的全部项目。成功进行了各项整形手术数百例。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以外科手术方法或组织移植为主要手段,对人体因肿瘤切除、创伤、感染以及先天性发育障碍所造成的各种畸形进行整形和再造,重建功能,改善外形。美容外科则是整形外科的主要分支,其采用整形外科技术,来改善体形、容貌和形态结构,满足各阶层人群的求美需求。 诊疗特色 面部美容 通过组织移植、组织代用品植入或截骨手术等技术和方法,对面部轮廓或面部器官形态,依照美学原理及特殊审美要求进行重新塑造。如面颈部除皱术,颞部充填术,重睑成形术,上、下睑松弛矫正术,眼袋整形术,隆鼻术,驼峰鼻矫正术,歪鼻整形术,隆颏术,颧骨肥大整形术,下颌角咬肌肥大整形术,眉整形术,唇整形术等。 体型重塑 采用整形外科的方法和技术,对造成人体外形不佳和比例失调的异常部位进行修整、塑形,使其恢复为匀称、谐调和统一的正常状态。如对巨乳进行巨乳缩小整形术,对扁平胸行隆乳术,对脂肪局限性堆积通过脂肪抽吸或脂肪切除的方法进行改形,对皮肤松弛的上臂、臀股沟、腹壁等进行切除和上提等。 吸脂减肥 应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去除人体局部不协调的脂肪堆积,以达到改善体型的目的。该科采用的共振乳化吸脂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同类产品中最先进的大型吸脂设备,对全身各部位的皮下脂肪组织能分区、定向、高效地进行乳化并吸出体外。其优点为该系统的振动频率接近人体脂肪组织团块的固有频率,与脂肪组织团块发生共振后,更易使脂肪团块破碎并吸出。与其他同类吸脂系统相比,它对周围皮肤、神经和血管组织的损伤最小,吸出脂肪量大,恢复快,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瘦身的愿望。 先天性畸形的修复 对下列先天性畸形进行修复:颅面裂、面瘫、颈蹼、上睑下垂、小眼裂畸形、多指、并指、尿道下裂、尿道上裂、小阴茎、两性畸形、无阴道、血管瘤、淋巴管瘤、黑痣等。 瘢痕整形 烧伤及其他创伤后形成的瘢痕,可影响外貌,甚至引起形态破坏和功能障碍。应用整形外科方法,对不同的瘢痕组织进行修整、切除、修复,或对毁损的器官进行再造,最大限度地恢复外貌和功能。 乳房缺失的修复与再造 乳房是女性体态完美和曲线魅力的象征。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乳房缺失都有必要进行修复再造。 乳腺癌根治术所造成的乳房缺失既可以在术后半年以上进行(后期再造),也可以在做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同时进行乳房即时再造。 因感染、烧伤、X线照射等造成的一侧或两侧乳房缺失以及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等,也可以用乳房再造的方法进行治疗。 易性病及性别异常的诊治 一个人属男属女的性别问题通常是不容争议的,但由于遗传、内分泌、发育及性别认定障碍等因素的作用,有些人出生后的性别是含混不清的,而性别异常以及外生殖器发育障碍对性别及人格的完整性构成消极影响。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及生物学等系列方法,对两性畸形性别作出鉴别后,通过对性别相关组织器官的结构进行整形外科治疗,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内分泌及心理学治疗,以完善个体的性别及人格。 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廓不同程度缺如、或伴有外耳道闭锁、颌面发育不良等,给患儿及家长均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全耳廓成形术一般在6-9岁为宜。手术方法主要有:( —)Ⅰ期全耳廓成形术,即以耳后邻位皮瓣包裹自体肋软骨雕刻成的耳廓支架,同时取胸部全厚皮移植于耳后供瓣区创面,该方法省时简单,但外形常不及分期手术满意;(二)应用扩张器Ⅱ期全耳成形术,第Ⅰ期手术于耳后无发区埋入扩张器,后间断注入生理盐水,扩张皮瓣3-6个月,第Ⅱ期手术包括取出扩张器、软骨支架制作与埋植、设计皮瓣包裹支架以形成耳廓等步骤。目前科室应用自体肋软骨及Medpor材料代替肋软骨作支架,外被颞浅筋膜瓣和扩张皮瓣行耳廓成形,效果良好,形态逼真。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是为儿童提供全天候服务的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科室,对外开放病床数47张,现有在职主任医师/教授6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名,主治医师/讲师6名,住院医师/助教8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儿科学硕士、博士培养点,上海市住院医师(儿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在老一辈儿科专家打下的坚实基础上,逐渐在儿科神经、儿科呼吸、儿科消化、儿科心血管、儿科血液、新生儿等各儿科专业形成了自己的临床诊治特色。拥有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就医环境,为广大患儿的康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该科的服务理念是:尽我所能,使您满意。 诊疗特色 儿科神经性及心理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儿科在脑瘫早期诊断及家庭康复训练,儿科癫痫的诊断及治疗,儿科高热惊厥的防治,儿科心理行为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医疗设施,可为3~6个月龄的患儿作出早期诊断,并进行早期治疗和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大大提高了脑瘫的治疗效果。应用脑电图诊治癫痫已有30年的临床经验。近年,应用脑放射性核素扫描(SPECT、ECT)确定癫痫的病灶,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和可靠性。应用脑CT、MRI检查帮助癫痫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从而减少了癫痫患儿停药后的复发率。对于高热惊厥与癫痫之间的关系,及早明确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是否应该对患儿采用预防复发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开展对小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医教研工作已有20多年历史,应用心理测试量表提高诊断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小儿多动症)的可靠性,临床诊断儿童自闭症(孤独症)方面具有丰富经验,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ADHD自闭症取得相当好的疗效。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治特色 在儿科急性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及治疗,儿童哮喘和小婴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儿科急性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及其相关免疫功能的检测和分析,临床治疗尽最大可能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防止抗生素的滥用。依照全球哮喘防治方案(GINA),强调对儿童哮喘和小婴儿喘息性疾病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积极开展和推广以雾化吸入治疗为主要手段的标准治疗方案。建立随访制度,减少发作,直至康复。通过对儿童慢性咳嗽可能原因的筛选和检查,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在儿童哮喘与呼吸道感染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逐渐形成特色。 儿科消化和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 在儿童胃肠感染疾病和婴幼儿乙肝病毒感染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采用13CHp呼气试验方法,对运用三联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通过胃肠GI和胃肠镜检查,诊断儿童胃窦炎、消化道溃疡和胃食道反流,并根据病情轻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粪便RV抗原检测,对早期儿童RV感染作出诊断。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腹泻病。通过乙肝病毒两对半和DNA的检测,对婴幼儿乙肝病毒感染,尤其是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作出诊断,并及时采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特殊病原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作出病原学诊断,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儿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 儿科在各种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川崎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心电图、电生理等物理诊断手段,对儿童各种心律失常作出正确的诊断,包括对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性治疗。应用抗心磷脂抗体、层黏蛋白等辅助检测手段,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并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案。抢救成功多例急症暴发性心肌炎。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诊治,并指导选择手术或介入治疗根治。通过超声诊断和同位素检测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儿童川崎病动脉病变早期作出明确诊断,并加以预防,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 儿科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 对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颅内充血,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引进HAMILTON MEDICAL最新的CPAP无创呼吸机和HKN-93婴儿辐射抢救台。提高了早产儿RDS和新生儿宝贝的早期抢救成功率。 儿科其他亚学科方面临床诊治特色 在儿科血液病、儿科肾脏病、儿科内分泌疾病等专业均形成了自己的临床诊治特色。
Copyright © 2011-2018 北京春雨天下软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20150号 京ICP备12050281号-1 京卫网审[2014]第03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