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家长最爱说的五种话像“刀子”,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2月20日

你对孩子说过没?

在古希腊,有一位奇丑无比的仆人叫伊索,因为博学多闻而受到尊敬。有一次,主人分别给几个仆人一笔钱,让他们买回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其他仆人中,有的买了珠宝、有的买了羊、有的买了手工艺品……唯独伊索空手而回,但他宣称已经买了世上最珍贵和最卑贱的东西。

主人很困惑,伊索伸出舌头,说:“这就是世上最珍贵和最卑贱的东西。懂得用舌头,可以说出世上最珍贵的一句话;不懂用舌头,可以说出世上最卑贱的一句话。”

这是我曾经给孩子们讲过的一个故事,它无数次地触动我。每次遇到一些父母问有关亲子沟通的问题时,我就能想到这个故事。

有一位妈妈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理我”,有一位爸爸问,“为什么每次跟孩子说话,孩子就会生气”,还有一位妈妈问,“为什么我的命令,孩子很少做到”,甚至有爸爸问,“我的孩子是不是有自闭症,每次我说话,他就一声不吭”……

当我详细了解父母们与孩子的沟通细节后,我想到了马歇尔.卢森堡的一句话,他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有感于此,我今天专门列出了父母们五种常见的有害沟通,这些有害沟通,不仅伤害孩子,还可能导致沟通无效,爸妈们引以为鉴:

第一种:父母爱使用“每次”、“老是”、“总是”……等口头禅

“你每次都惹我生气!”

“你老是把地板搞得脏兮兮的!”

“你总是乱丢玩具!”

“每次”、“老是”、“总是”……这些字眼是对小孩这个人的否定,而不仅仅针对孩子的行为了,会给孩子带来沮丧。幼儿说经常说,孩子们小,犯错误是他们的成长方式,因为他们需要积累大量的错误,才懂得如何做得正确,当然父母要给予正面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孩子这个人。“破罐子破摔”也是不少孩子爱用的应对方式,“既然父母觉得我没希望,那我就这样吧。”

第二种:父母喜欢使用“反问句”

“你难道没看到饭做好了吗?怎么还吃零食?”

“你怎么又欺负弟弟?揍得少是不是?”

“你为什么不能乖乖看绘本?就喜欢搞破坏?”

反问句是一种明知故问的方式,表达了父母强烈的不满,常常带着难以控制的负面情绪。父母这种不懂情绪管理的方式,会被孩子轻易学会,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情绪难控制,也学会使用反问句攻击他人。

我曾经在一快餐店听到一个2,3岁大的小家伙和他妈妈的对话,旁边还有妈妈的朋友。妈妈说他吃东西掉了满桌子,小孩很生气大声问:“你不知道我还小吗?”他妈妈被说得脸发红。

第三种:父母频繁用“不要……”字眼

“不要抢玩具!”

“不要碰我的包包!”

“不要吃冰淇淋!”

“不要……”,很多爱用这种字眼的父母,常常发现说多了就没用,有时孩子还要故意唱反调。为什么?在亲子沟通中,“不要……”常常是一种抱怨式的语气,会轻易地引起孩子情绪和行为的反抗。就像两块大石头相撞,你撞得我痛,我也撞得你痛。

一位奶奶对孙子说:“不要吃饼干!不要!”她的孙子立即躺地上打滚,哭喊说:“我就要我就要。”这时爷爷把他抱起来,说:“宝宝喜欢吃饼干是不是?”小孩立刻点头说:“是”,“那我们吃了饭之后,爷爷给你吃一块好不好?”小孩又立刻点头说“好”。

所以,大人跟小孩说话时,去掉抱怨,常常把话“反过来说”就好了。

第四种:父母一次给孩子下达的指令太多

“第1,你把衣服弄湿了,这很烦;第2,你插嘴,很没礼貌;第3,你抢玩具,对人不友好;第四,你还懒,东西掉地上不愿捡……”

很多父母发现,当他们一次给孩子下达的指令太多,讲完之后孩子往往记不住,有时只记住一两点甚至只是只言片语,这种沟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一般来说,即使是成年人,也最多只能同时接收到6,7个左右的重点,6岁以下的小朋友常常只能接收到3个左右的重点,1,2岁的宝宝常常是1个,多了孩子们会乱,就最终变得一个也接收不到了。所以,如果想让表达更清晰,父母最好每次给孩子下达一个指令。

第五种:爱指责孩子,却又每次包办

“妈妈,帮我把鞋子拿过来。”一个小男孩对妈妈说。妈妈瞪了孩子一眼就吼:“你残废了是不是?”一边指责却一边给孩子拿鞋子。

这种沟通的方式是很糟糕的,爱指责孩子,却又每次包办,这样的父母在一味地向孩子发泄“嫌弃”,却没告诉孩子怎么做,孩子也没有成长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往往低自尊,却又依赖父母,也缺乏生活能力。所以,当父母觉得孩子做得不对,应该鼓励孩子做对,给孩子机会进步。

记得林清玄说,“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起来听……”,父母与孩子不正确的沟通,也存在相似的气息,别让话语变成冰雪!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