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多问为什么,也许能减轻生活中的很多痛苦

5月26日

遇到问题,多问“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些问题,就是更深入更细致更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

鬼如果有名字,恐惧感都减半了

前几天,我在卫生间里用白色大浴巾擦刚洗过的头发。老公大卫抱着孩子在旁边(自从当妈后,上个厕所,洗个头孩子都会在一旁观摩学习),我把浴巾披在头上,然后摇头晃脑地扮鬼逗孩子,然后问大卫:“我像不像鬼魂阿童?”

“鬼魂阿童?”大卫很疑惑。

“就是宝宝绘本里面那个鬼魂阿童啊!”我答。

“哦,那个鬼叫‘阿童’啊?”

“是啊。”

说完,我们俩都忍不住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的笑点在哪里呢?因为有了‘阿童’这个名字,鬼这个原本可怕的东西不仅不可怕,还一下子就变得可爱了。

我们很多人都怕鬼,我小时候就挺害怕的,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

这个鬼是男的,还是女的?

鬼的名字叫阿童,还是阿花?

鬼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

现在是夏天,天气很热,鬼会不会冲凉?爱不爱吃冰棒、冰激凌?

鬼孩子会不会被鬼父母催婚,安排相亲?

鬼界的择偶的标准是什么?他们办婚礼怎么办?

当你想这些具体问题的时候,你对鬼的恐惧有没有减少很多呢?会不会觉得鬼非但不可怕,还有一点点可爱呢?

其实,这里用到了具体化思维,即将模糊的一个事物,变成一个非常具体的,有细节的事物的过程。

你是不是经常感到焦虑,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

在心理咨询中,我常常会用到一个技术——具体化。这个技术在我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时就被众多老师强调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项咨询技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做事情之一就是提问,针对来访者给的信息做深入的、具体化的提问和分析。

比如一个来访者说:我很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很焦虑。

我就会问: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你做这份工作多久了?

你是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个工作,还是后来才不喜欢的?

你不喜欢工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工作收入太低?是领导、同事很难相处?是工作的内容不喜欢?还是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与成就感?亦或者其他?

等一系列的问题,还会在来访者的回答过程中,询问和了解一些更具体更细节的一些问题。

这样的提问过程就是具体化的思维过程。

很多人的痛苦正是因为缺乏这样一种具体化的思维,他们的思维经常是具体化思维的反面——模糊化思维,指的是一个人对一些事物的认知是非理性的、模糊不清的、不合逻辑的。

他们遇到问题,往往处在一种“很焦虑,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焦虑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状态。这种状态其实非常内耗一个人的能量。

比如,我有一个来访者,男朋友比她大8岁,还曾有过短暂婚史,他们两个人恋爱快2年了。她想和男朋友结婚,但是父母却一直不知道她交了男朋友。因为担心父母不会接受自己的男朋友,所以,她一直瞒着父母。

她在咨询中对我说:“我如果和父母说自己交往了一个这样的男朋友,他们一定会打死我。”

为什么父母知道她谈了一个大自己8岁,有过短暂婚史的男朋友就会打她呢?

父母对她择偶对象有哪些标准和要求?他们曾经透露或者表达过吗?

父母对离异的人士持什么样的看法?父母是否在意婚恋中的年龄差?

父母真的会打死她吗?会怎么打呢?她曾经有被父母痛打的经历吗?

假如父母真的不同意,她可以做哪些尝试改变父母?

假如父母不同意,她还会继续选择和这位男士在一起吗?如果选择在一起,如何坚持自己?

通过这些问题,这位来访者发现自己对父母不同意自己的婚恋的选择并非一种理性的思考和认知,而处在一种“感到害怕,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具体怕什么”的模糊恐惧中。

因为她小时候父母对她管教比较严厉,她一直很怕父母。

所以,面对自己的婚恋情况,她极可能夸大了父母的反应。在面对父母的时候,她的内在还是一个充满害怕与不安的小孩,而不是一个有力量且与父母平等的大人。

解决问题的利器——具体化思维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体化思维所能够给我们带来几个好处:

1、拨开云雾,认清事实,帮助你看清问题的真相。

当一个人处在模糊化思考的时候,他对事实的认识往往是不清楚的,他对问题的根源极可能也是错误的。

具体化思考则帮助他拨开云雾,看到之前所没有看清的问题。

2、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我们的很多问题在于多自己认识不清,心理咨询的过程则帮助一个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心理咨询中具体化的技术和思维能够很好地帮助来访者更多地了解自己,看清楚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当然,做心理咨询就是在帮助自己更多地认识自己。

3、有利于解决问题。

想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认清问题,具体化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看清问题的根源,更加了解自己,这样自然有利于解决问题。

当我们处在模糊认识时,会把问题想得很严重,很大,就会出现逃避心理,于是很多问题就拖着不去面对和解决。

而具体化思维恰恰是“把大化小”的思维。通过具体化分析问题之后,我们会把一个大的问题分拆成几个甚至十几个小的问题,这样每个小问题就变得更容易解决了。

比如,有个来访者告诉我,他拖延症严重,因此制定的目标总是无法完成,为此很烦恼。

我让他让具体说说一天的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

他告诉我,他周六的计划是七点起床,阅读一个小时,然后出门跑一个五公里,回来吃早饭、洗澡,然后10点左右到公司加班。

他说,自己阅读和跑步都完成了,但是吃完早饭,去公司加班之前这段时间他没有利用好,坐在沙发上休息了一下,刷了半个小时的手机,而且坐车的时间没有算好,路上也比预计的时间多20分钟,所以快12点才到公司。到公司之后,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也没有完成多少事情,所以觉得自己有拖延症。

听他具体的描述之后,我看到的并不是他拖延的问题,而是:

•   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目标制定比较理想化、完美化,而不是依据现实,制定更合理更有弹性的目标。

•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精力。加班工作效率低,是由于阅读、跑步以及几个事情之间切换和路上的时间消耗了他的很多精力,导致他没法集中精力在工作上。

•   他对做一件事的时间预期也是不准确不合理的。跑步这件事除了跑的时间,还有来回路上的时间;出门去公司上班需要40分钟,他却以为30分钟就足够了。

所以,拖延的问题就变成了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的问题,精力管理以及时间感知和时间管理这几个问题了。

既然具体化思维有这么多好处,那如何培养和拥有这种思维方式呢?

有个词叫“语境”,它指语言交际的环境。从广义上讲,它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狭义上讲,这书面语的上下文和口语中前言后语等。

离开语境,单独谈某句话的意思,我们很容易出现理解错误或者偏差。想准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就要结合语境去理解。

培养具体化思维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训练自己凡事多看看语境,把问题当成一个词句,看看其处在什么背景中,上下文各自是什么,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其实,讲更直白一点,就是遇到问题,多问“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些问题,就是更深入更细致更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模糊认知的人,那从今天开始遇到问题时,就多向自己提问题吧!长此以往,你一定也能够拥有像心理咨询师一样的具体化思维。

春雨医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者介绍:畅销书作者,书评人,自由撰稿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咨询与团体带领时间超过1000小时,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多部畅销作品。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