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美国的高大上保健品,也有风险?

5月17日

那些宣称包治百病、人人受用的功能性产品,大家还是不要相信了吧。

文 | 依丫 编辑 | 小灰灰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国人似乎对药物总是存在一种抵触情绪,却更加倾向于非药物的保健品(dietary supplement)。

鉴于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于是进口保健品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近些年海淘越来越便利,于是进口保健品也成了逢年过节的一份好礼。

其实,不光国人爱用保健品,美国人民对保健品的使用率也是非常之高。美国有调查显示,认真尝试过减肥的成人中,45%的女性、20%的男性都使用过减肥产品。那么,这些从美国海淘来的保健品,真的安全吗?

小知识

在美国,保健品并没有当作药品那样严格监管,上市前并不需要在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注册,也不需要证明安全性和有效性。

反之,FDA若要禁止某种保健品的流通,必须证明有严重危害。因此,保健品市场监管相对宽松,也因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据估计,美国每年约有23,005次保健品问题导致的急诊室就诊,约有2,154个保健品问题导致的住院病例。

因此依丫想提醒大家,不要盲目信任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进口保健品哪。那么,美国来的保健品,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部分补品参杂非法药物成分

FDA曾多次召回保健品,警告消费者这些保健品中非法含有药物成分(这些保健品包括Magic-Slim, Slim-K, Super Fat Burner。。。)。也就说,一些厂家为了达到广告宣称的“效果”,将处方药的成分混在保健品。

鉴于FDA总是在有严重后果发生后才会采取行动,而此时产品上市已经数月,并且即便在FDA召回后,仍然会有少量产品保留在市场流通,导致受害人群十分广泛。出现此类问题的保健品多半为宣称能提高性功能、减肥、增肌的产品,如果决定购买,还请各位亲们加倍小心。

补品功效陈述非法

为了防止消费者被误导受骗,美国对于保健品的功效陈述都是有规定的。然而有一些保健品,还是会违反保健品功效陈述的规定,擅自宣称自己的产品能够治疗艾滋病、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甚至是埃博拉病毒。这些都属于虚假宣传。

大家只要记住,不论是膳食补充剂还是保健食品,都更接近于食物并非药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作用,购买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

部分补品的生产不合标准

如果说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多个环节能出现问题,那么这些保健品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会比食品更多。

FDA每年会对保健品生产过程进行约400次检测,而在2/3的检测产品中都能发现问题,可见问题的广泛性。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要知道,美国市场上流通的有大概15000家保健品生产商,而这区区400次检测,才抽查了大概1/40的厂家。而那些没被检测的有问题的产品,就继续流通市场祸害消费者了。

产品成分不真实、不完整

很多保健品在其成分介绍中存在隐瞒消费者的情况。比如在宣称治疗抑郁症的St. John’s Wort中发现了大米粉和泻药。

这种对成分介绍不真实的行为,不仅是欺诈消费者,还很可能危及消费者生命。比如大名鼎鼎的GNC,前几年就因为在许多产品中检测出花生等过敏源,却并未标注在标签上, 陷入风波。

产品原料不安全

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因为涉及有新的成分被用于生产保健品,而这些新的成分极少向FDA汇报,安全性并不可知,有可能对消费者的生命产生威胁。由于保健品的监管不足,有些成分的危害往往要等到事故发生后才会被调查。

文章开头提到的因为使用保健品而导致需要就医甚至住院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很可能就是产品原料不安全造成的,问题严重性可见一斑。

总之,依丫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相信和购买保健品,尤其是宣传效果太神奇的、减肥瘦身治疗疾病之类的,不要轻易尝试刚刚上市的新产品。花这些钱还不如用来保证正常的膳食营养均衡、多加锻炼呢。

我国膳食指南中对强化食品/补充剂的使用也进行了指导。指南建议大家“优先从膳食中获取“营养素, 因为 “天然食物除了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能还有更多的、不在补剂里面甚至未被发现的有益健康的成分”,所以只有“膳食不能满足需要时,才选购” 。

针对“可能缺少的营养素”,应当针对性地选择,并且在 “选择时注意阅读标签,选择恰当的剂量”。

而对于缺乏的营养素,应当在在营养师或者医生指导下使用,不是越多越好。

作者简介:依丫 公共卫生营养专业硕士一枚~充满好奇,充满热情,不爱拘束。

参考文献

Pillitteri, J. L., Shiffman, S., Rohay, J. M., Harkins, A. M., Burton, S. L., & Wadden, T. A. (2008). Us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for weight los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Obesity, 16(4), 790-796.

Cohen, P. A., Maller, G., DeSouza, R., & Neal-Kababick, J. (2014). Presence of banned drugs in dietary supplements following FDA recalls. JAMA, 312(16), 1691-1693.

Geller, A. I., Shehab, N., Weidle, N. J., Lovegrove, M. C., Wolpert, B. J., Timbo, B. B., ... & Budnitz, D. S. (2015).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for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dietary supplemen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3(16), 1531-1540.

Sharfstein , J. M. (2017). Regulation of Dietary Suppl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Lecture presented June 24, 2017.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