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别在该管教孩子的时候,和孩子做朋友

10月20日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具备权威意义的领路人,帮助他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邂逅人生更广阔的精彩。唯有这个人出现,孩子才能够成长得从容而自信。过多的自由和超出孩子辨别能力的选择权,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01

不久前的国庆假期,我在火车上遇到这样一幕。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见旁边一个年轻男子正在打手机游戏,很感兴趣。他先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不一会儿,小手便开始不安分地往对方的手机屏幕上划动。

男子拿着手机歪着身子躲避,一边有些嫌恶地说着:“别动,别动!”

小男孩见此,干脆想一把抢过手机,但马上被男子抢了回去。

小男孩愣了一下,立刻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大声说着:“给我玩,给我玩!”,边说还边挥动着双手,在男子身上捶打起来。

男孩妈妈见状,忙起身过来,把自己的手机塞给小男孩,说:“来玩妈妈的手机。”

小男孩顺手把妈妈的手机啪地摔在了地上,然后腾地站了起来,又扑到了男子身上开始抢手机了。

男子见状,愤愤地起身,去了卫生间。男孩妈妈把男孩拉在怀里,安慰说:“好啦好啦,别生气了,给你吃你最喜欢的巧克力。”

一场风波才逐渐平息了下来。

此时,我听见身边开始有人小声议论:“这孩子这么胡闹,当妈的也不知道管管。”

“是啊,这么惯孩子,长大了还怎么得了”……

02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曾经设想过与孩子的关系模式。

更多时候,我们希望和孩子做朋友,能够互相倾吐心事,也能肝胆相照、共同成长。

在现代的育儿理念中,守护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自由、平等的尊重,成了一种主流。而类似“权威”、“管教”、“约束”这样的词汇,被视作洪水猛兽,被早早从“好父母”的标准清单中剔除。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却常常发现,不管不教、绝对自由平等的朋友式亲子关系,不仅无法解决全部的育儿问题,还可能会造就一个“熊孩子”。

还记得之前有网友分享了一段这样的经历。

一个女孩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吃着零食,旁边一个小男孩见到便吵着要吃。

小男孩妈妈说:“你去跟姐姐说,让姐姐把零食给你吃。”

女孩见状,转过身去没有吭声,小男孩开始拉着妈妈吵闹起来。

那位妈妈拽着小男孩不停安抚:“乖儿子别闹,等会儿妈妈给你买。”

随后,在火车即将进站的时刻,小男孩突然挣脱了妈妈的手,冲到女孩身后推了女孩一把。

幸亏当时有路人出手相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前段时间一个9岁男孩,趁着大人不备,悄悄将一辆大巴车开上街头,驾驶了约40分钟后被交警拦下,所幸没有出现事故。

一位重庆的10岁男孩,私自跑到楼房高层,拧开消防栓,用水冲淹了5个小区的15部电梯。

在孩子年幼时,往往好奇心和探索意识很强,同时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但又无法辨明事情会引发的后果,如果没有父母作为权威进行约束和指引,很可能会铸成大错。

03

前不久,刘涛谈到了对女儿的教育心得:“我认为女儿一定要更严格地告诉她更多的东西,要让她懂得规矩,不能一味迁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管得住她的人。”

而刘涛女儿曾和妈妈一起在直播中大秀英文,流利程度引得网友大赞。不仅如此,小小年纪的她更是多才多艺,书法、钢琴、跆拳道、射击、游泳每一项都学得有模有样。

对于孩子来说,放任不管的自由、毫无目的的散养,未必就能够让孩子快乐幸福。而抱持高期待、予以高标准的要求,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磨砺出生命的坚韧和光彩,才是对孩子更好的负责。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包林德曾提出,

父母的抚养方式主要表现在四个维度上,控制性、交往透明度、成熟要求、养育。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按照这四个维度细分出的权威式抚养方式(高控制性、高交往透明度、高要求、高养育)下培养出的孩子,更有安全感、自信、善于社交,并对自我有较高要求、社会成就更高。

04

面对孩子,我们总是怀揣着一颗小心翼翼的心,害怕自己稍有不慎会伤害孩子稚嫩脆弱的心灵。

然而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呵护与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看到我们如何笃定前行、给予孩子坚定的指引,为孩子树立起与世界摩擦最小的安全边界。

这就需要,我们在必要的时刻里,及时的善用家长的权威,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有力的依傍,值得信赖的导师。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以身体动作制止孩子,比口头制止更有效。

我们每个父母都曾经历过,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时,往往会首先进行试探。如果我们态度够坚决,孩子则往往不再过度坚持,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孩子往往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孩子判断我们的态度是否坚决,其实更多的是从我们的肢体动作,而不是口头语言中得出的。

因此,当我们想要制止孩子的某种行为时,坚定的以行动制止他的行为,要比口头制止更为有效。

  • 建立统一的家庭规则,父母标准一致。

前段时间,孙俪曾在微博上吐槽老公邓超。在孙俪管教孩子吃饭不乖,并打算以不能看电视、玩玩具作为惩罚时,邓超马上冲出来说:可以了,可以了,她已经很怕你了。之后,孙俪戏称:“爸爸在家就是我教育孩子的绊脚石。”

父母标准不一致,很容易让孩子形成混乱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父母的不同规则空隙之间,而不是去矫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另一方面,当父母对孩子建立规则时,父母也应当以身作则,和孩子同样遵守规则。

  • 不给孩子贴标签、不羞辱孩子。

父母树立权威,不意味着要贬低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自信。良好的管教,一定会是一种双赢的结局。孩子因为对父母的信赖而服从,并能够从中获益。

随意指责孩子,给孩子贴上种种不良的标签,如:“笨蛋”、“自私”、“小气”等,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水平,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降低。同时,这样的管教方式使父母置于孩子的对立面,激起孩子的反叛情绪,往往难以达成管教的目的。

愿我们能够勇敢地成为孩子生命中那盏指引前路的明灯,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孩子逐渐长大成人的时刻,更从容地放手,让他去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图片来源:123rf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