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好评问题-孙哲
建议您做无创或者羊水穿刺,分母低于270提示高风险,270到1000临界风险。
2019-05-08
临产发动后或者胎膜破了以后要提前给予青霉素类预防就可以,33周左右就基本确定,之后子宫里空间相对小,宝宝活动范围小,就不会再转了。现在您的孕周胎位可以确定了,可以用开塞露缓解,大便前捏一点进肛门,憋几分钟再去厕所,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这个叶酸可以的,对,药房就有卖的,比较普通的用药,没问题,可以用。
2019-05-03
附近有药店的话先买黄体酮胶囊吃着保胎,近期要复查,去医院的话,一般是做彩超,再就是抽血查血hcg和孕酮,如果胚胎发育正常,也是用保胎药。
2019-05-02
根据化验结果来看是怀孕了,图片不是化验单,这是电子化验单,没有单位,孕酮有ng和nmol两个单位,如果是ng就不低,对,最好拿纸质的化验单,纸质的会有单位,暂时观察,有流血腹痛随时入院,补充叶酸,停经四五十天做彩超,孕早期子宫增大充血是会有生理性不适,不过也要警惕宫外孕。注意有不适随时复诊。
2019-04-29
有宫腔积血是先兆流产的表现,口服黄体酮或者地屈孕酮保胎治疗,不算很严重,至少目前胚胎发育还是不错的。临床上像您这种情况还是不少的,大多保胎效果都很好,主要是忌凉辣刺激,大凉大热的,比如螃蟹,甲鱼,狗肉这些都不能吃,注意饮食清洁,医生有语音回复内容,具体请点击收听医嘱。
2019-04-25
昨天的孕囊多大了,算下来是停经52天了,胚胎发育正常应该有胎芽胎心了,您至少有个彩超结果可以看一下,光是有孕囊了,那发育好不好也没法确定的,建议复查hcg和孕酮,用日期来推算更没有依据的,单纯一次血指数没法判断,要连续监测才可以,超声波本身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的主要效应是热效应,不会产生有害的电离辐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人体几乎没有害处,建议近期抽血查hcg和孕酮,上次的检查来看不太好,整体偏低,不建议拖太久复查,在没有确定胚胎质量如何之前不建议保胎,还是建议近期复查,不建议等太久😊。
2019-04-16
现在可以做中唐筛了,早唐筛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做,以前都是只有中唐筛,也有的医院只有中唐筛,没有早唐筛,中筛低风险,准确率在60到70%,这个只是筛查,不是确诊,只能是说宝宝异常的风险比较低。
2019-04-14
血压高,尿蛋白2➕,目前考虑重度子痫前期,蛋白是尿里丢失了,宝宝营养相对减少,而且本身这个病,就是全身小血管的痉挛,所以大部分宝宝体重比同孕周正常儿偏低,目前建议住院治疗,注意胎动,保证休息,高蛋白饮食,少吃盐。
2019-04-13
那就是胎停了,没有胎心了,那就是胎停了。
2019-04-13
hcg指数挺好的,但是孕酮偏低了,建议补黄体酮,低于16提示黄体功能不足,孕期建议补充到25以上更安全,要看指数上升幅度,一般是五天左右,升幅明显再改口服,不用绝对卧床,家里正常活动就可以,正常活动,别太累就行,怀孕后很多女性,脾气性格饮食睡眠心情都会有些大大小小的变化的,安心保胎。
2019-04-12
今天31周是用末次月经算的,末次月经是9月7号,不一定37周就是足月,到42周内都是正常的,妇幼医院,正规公立综合医院都很好的,对的,专业妇科,产科,儿童疾病诊治以及保健这部分。
2019-04-12
是怀孕了,确定是怀孕了的,早孕反应个体差异比较大,不一定每个人都相同,有些人一直没有反应,有些人会吐到生,一般在停经四五十天才开始有反应,从末次月经开始算。
2019-04-12
您好,nt筛查21三体风险准确率是80%,目前指数提示高风险。
2019-04-09
彩超宫腔里有液性暗区,是先兆流产的表现,今天查血孕酮在正常范围,但是指数不太高,可以继续服用保胎药物,黄体酮胶囊建议再服用一周以上,宫腔积血一般就是排出来或者吸收掉,个体差异,时间不能确定,不过胚胎发育不错,有胎心,挺好的,不用太担心,保胎结局都不错的,而且黄体酮也没副作用,再过两周复查就可以,还是做彩超,还是考虑宫腔积液,孕酮可以复查,hcg不用查了。
2019-04-07
霉菌是容易反复,不好去根,而且孕期因为激素水平改变,本身就容易复发霉菌性阴道炎,但是孕期治疗原则就是控制症状,也就是止痒,不要求彻底杀菌,可以用下长效克霉唑,再配克霉唑软膏外阴涂抹止痒,药店和医院都有卖的,正规大药店都可以的,塞阴道的。
2019-04-06
您好,是有阴道流水吗?什么颜色,流出多少?
2019-04-05
您好,有腹痛或者下腹坠胀等症状吗?有没有宫颈糜烂呢?
2019-04-04
肝内胆汁淤积症主要影响是妈妈肝功收缩,皮肤瘙痒抓痕,胎儿影响主要怕胎儿缺氧,胎死宫内,轻度的,可以门诊随诊,注意胎动,注意胎动,按时产检。
2019-04-03
你好,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呢?
2019-04-03
肚子发紧发硬或者有下坠感的话,一定要多休息,如果比较频繁,最好医院就诊,医生有语音回复内容,具体请点击收听医嘱。
2019-04-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