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有遗传基因,有慢性大肠炎症的人群。

无传染性

临床表现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1.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腹痛。右半结肠癌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右半结肠因肠腔宽大,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才会出现腹部症状,这也是肿瘤确诊时,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2.左半结肠癌左半结肠肠腔较右半结肠肠腔窄,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肠阻塞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便血、腹泻、腹痛、腹部痉挛、腹胀等。带有新鲜出血的大便表明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末端或直肠。病期的确诊常早于右半结肠癌。3.直肠癌直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梗阻。癌肿部位较低、粪块较硬者,易受粪块摩擦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不与成形粪便混和或附于粪柱表面,误诊为“”出血。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肠炎”或“菌痢”。癌肿环状生长者,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性梗阻。4.肿瘤浸润及转移症大肠癌最常见的浸润形式是局部侵犯,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肛门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是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所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到腹盆腔,形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块物,肿瘤在腹盆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形成腹腔积液。大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全项(肝肾功能+血清铁)、大便常规+便潜血等化验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有无缺铁性贫血、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进行血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检测,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在大肠癌患者中,CEA水平高并不表示均存在远处转移;有少数转移瘤患者,CEA并不增高。
2.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将纤维结肠镜伸入到结肠起始部位回盲部,检查结肠和直肠肠腔,并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活检和治疗。结肠镜检查比钡剂灌肠X射线更准确,尤其对结肠小息肉,通过结肠镜摘除并行病理学确诊。良性息肉摘除可预防其转变为结直肠癌,癌性息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3.活体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对大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的确诊以及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脱落细胞学检查准确性高,取材繁琐,不易获得满意的标本,临床应用少。

1.凡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大便变扁,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部不适,便血,均应疑有肠癌的可能,并及时行直肠指检或内镜检查。
2.对有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消瘦、乏力等患者,要考虑大肠癌慢性失血的可能,应作大便潜血检查证实,必要时行X线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3.成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腹部包块、腹痛等,也应疑及大肠癌的可能。
4.对有慢性结肠炎、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应重点进行癌前普查。有息肉者尽快切除并明确诊断。
5.凡对疑及本病者,均应借助内镜或指检等行病理涂片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手术治疗(1)治疗结肠癌的方案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Ⅰ、Ⅱ和Ⅲ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的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据癌肿所在部位确定根治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Ⅳ期患者若出现肠梗阻、严重肠出血时,暂不做根治手术,可行姑息性切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基础是手术。直肠手术较结肠困难。常见手术方式有:经肛门切除术(极早期近肛缘)、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低位前切术、经腹肛门括约肌腹会阴联合切除。对于Ⅱ、Ⅲ期直肠癌,建议术前行放射、化学治疗,缩小肿瘤,降低局部肿瘤期别,再行根治性手术治疗。2.综合治疗(1)辅助化学治疗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5-氟尿嘧啶)的方案是目前Ⅲ期结直肠癌和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为6个月。适用于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放射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放射治疗者。(2)IV结直肠癌的治疗 主要是以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西妥希单抗、帕尼单抗等多种药物,常用化疗方案有:FOLFOX、XELOX、FOLFIRI等,在化疗基础上酌情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贝伐单抗、西妥希单抗、帕尼单抗)。3.放射治疗目前效果较好、研究较多的是外科和放疗的综全治疗,包括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三明治”式放疗等,各有其特点。对晚期直肠癌患者、局部肿瘤浸润者、有外科禁忌证者,应用姑息性放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大肠癌的病人,由于肿瘤的位置较低,部分不能保留肛门,需要进行造口,建立人工肛门。术后,家属应帮助护士对病人的情况作观察和护理。如观察术后伤口有无出血、保持敷料的清洁和干燥。要观察肠道功能的恢复,何时腹胀消失、造口引流出液体的性质。还要帮助病人护理瘘口,如术后3日起,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瘘口,进食要定时定量,以帮助控制肠道的活动规律;除冲洗外,每日一次,用手指扩肛。造口周围的皮肤要保持干燥,应帮助病人使用保护剂,如锌氧油。
当手术切口缝线已拆除,切口完全愈合后,即可以洗澡,盆浴或淋浴都可选择。衣着柔软、宽松、有弹性,质地以棉麻等天然织物较好,腰带不宜束得太紧。
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可促进体力的恢复,也可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加免疫力。每天都要运动,以保持健康的身体,有造口者也不例外。根据术前的爱好与身体的耐受力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但剧烈的运动,如打拳、举重则要避免。每天的活动量应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进行计划和调整,如计划每天散步2次,每次10~15分钟,待适应后逐渐增加。身体不适时应相对减少,不可操之过急。当病人的体力已恢复,便可以恢复以前的工作,但需避免重体力劳动。
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观察排便的改变对结肠癌病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即每天定时排便,不要待大便过于干硬,大便干硬会使排便不畅而肠内积存过多毒素,同时也会影响到术后伤口的恢复。对自己大便的颜色也应经常观察,如有血便或是黏液便应密切注意,有腹痛、腹胀、排便停止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旦有复发的情况也不必太过紧张,如一般情况好,无腹水、无远处转移,影像学检查技术提示为局限性病灶,则可以通过再次手术进行治疗,再次手术切除机会较多。虽能用再次手术切除方法治疗,但还是要密切监测以免错过了再手术时机。因此术后定期检查间隔时间4~6个月,至少在2年内做密切随访,此后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大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大肠癌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3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大肠癌预防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一级预防
减少,消除大肠癌的致病因素,抑制正常细胞的癌变过程。
1、饮食调整
虽然大肠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绝大多数散发性的大肠癌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对饮食干预,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1)能量摄入
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发生有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2)脂肪与红肉
大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射入的妇女与低脂妇女相比大肠癌相比大肠癌风险增加32%,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大肠癌的发生。
(3)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
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生,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4)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目前资料并不支持用抗氧化维生素来预防大肠癌,微量元素与大肠癌的关系,目前研究还不甚详细,叶酸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病,但具体机制不清楚。
(5)膳食抗致癌原
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结肠癌的蔬菜。
2、改变生活习惯
(1)肥胖与运动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独立的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过少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可以影响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2)吸烟
吸烟与大肠癌的关系还不十分肯定,但吸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目前研究认为,吸烟是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刺激因素,但需要经过大约40年的时间才能发生作用。
(3)饮酒
酒精的摄入量与大肠癌的有关系,酒精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但具体原因不清楚,减少酒精摄入量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4)生殖因素
激素与生殖因素可能影响大肠癌的发生,美国研究表明,单身女性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结婚女性,有人认为这与激素能影响胆汁酸盐代谢有关。
3、药物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大肠癌发病率降低,每月服用10~15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下降40%~50%,但也有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说法,并且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量,用药时间,长期应用所致的副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治疗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处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二级预防
肿瘤的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或减少肿瘤引起死亡,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癌前病变到侵润性癌,估计需要经过10~15年的时间,这为普查发现早期病变提供机会,普查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对肿瘤患者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对大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放化疗,中医药治疗,免疫治疗,以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好评医生-大肠癌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507 好评率(96.9%)

擅长:胃肠道肿瘤、胃溃疡恶变、食管癌、肠癌、直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胃肠道间质瘤、贲门癌、胃肠道恶性肿瘤、直肠肿瘤、间质瘤、食管肿瘤、胃肿瘤、早期胃癌、结直肠癌、大肠癌、肝胆胰脾肿瘤、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胆管肿瘤、胰腺肿瘤、肝门胆管癌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136 好评率(97.2%)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晚期肺癌、呼吸道肿瘤、肺恶性肿瘤、支气管肺癌、肺癌、胸部肿瘤、纵隔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泌尿生殖肿瘤、甲状腺乳腺肿瘤、胃肠道肿瘤、神经系统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皮肤肿瘤、头颈部肿瘤、妇科肿瘤、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肝肿瘤、胆管肿瘤、转移性肝癌、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肝癌、肝门胆管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肿瘤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536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妇科肿瘤、宫颈癌、泌尿生殖肿瘤、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鼻咽癌、神经系统肿瘤、神经胶质瘤、胃肠道肿瘤、胃溃疡恶变、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结肠脂肪瘤、肝胆胰脾肿瘤、原发性肝癌、胆囊良性肿瘤、胰腺癌、胆管癌、皮肤肿瘤、黑色素瘤、肿瘤、淋巴癌、癌症、转移瘤、食道癌、肺腺癌、鳞癌、血管瘤、小细胞肺癌、良性肿瘤、放射性肠炎、原位癌、脑瘤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777 好评率(100.0%)

擅长: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鼻咽癌、喉癌、下咽癌、黑色素瘤、皮肤癌、淋巴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肠癌、大肠癌、支气管肺癌、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肝癌、原发性肝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输尿管癌、甲状腺癌、骨与软组织肿瘤、胃肠道间质瘤、贲门癌、胃肿瘤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990 好评率(91.9%)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支气管肺癌、晚期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乳房纤维腺瘤、乳腺肿瘤、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食管癌、直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胃肠道间质瘤、贲门癌、肝胆胰脾肿瘤、肝癌、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妇科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皮肤肿瘤、黑色素瘤、皮肤癌、泌尿生殖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关问答-大肠癌

更多
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不舒服?做过什么检查吗我这图片显示的不是很清楚是黑色的吗
姜子荣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
2018-09-06
您好,请问这种情况多长时间了?早期的大多能治愈要检查完确定是早期的治愈率很高手术至少4-5万吧,每个地方不同
姜子荣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
2018-05-28
...然青少年得大肠癌非常少腹痛、腹泻便秘交替、便血、消瘦等等,严重的腹部溃疡摸到肿块
王英曼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2016-10-08

相关文章-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