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IH)指在正常钙摄入的情况下,排除各种继发因素,血钙正常,而 24 小时尿钙>4 mg/kg(0.1mmol/kg)的一种疾病。

本病在临床并不少见,有报道成人尿石症伴本病者达 40%~60%,小儿尿石症中约 2%~5% 是由本病所致。本症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 30~60 岁 。
病因不明确,多有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是一种多因素、多系统参与的钙代谢紊乱疾病。
24 小时尿钙显著升高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然而临床上多种疾病均可致尿钙增多,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瘤等,只有排除继发性因素后才能诊断为特发性尿钙增多症。
根据不同的致病机制,有人将本病分为 3 种类型:

肠吸收性:肠道吸收钙增多。
肾性:肾脏对尿钙或尿磷吸收减少,也称之为肾漏型。此型患者即使在低钙饮食时也有高钙尿,其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钙排出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无相关性。
骨吸收性: 骨骼溶解、骨吸收增多导致骨钙释放增多。


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泌尿系统症状,如血尿、蛋白尿、肾绞痛、肾结石、排尿困难、多尿、多饮,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四肢乏力、关节痛、身材变矮、骨质疏松、脊柱畸形、体重不增或下降等,严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
严格控制尿钙排泄是治疗和改善高钙尿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包括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

无特定人群

无传染性

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两个方面:因尿钙增多而引发的泌尿系统症状;因钙质流失而造成的骨骼系统病变。也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多饮多尿等全身表现。

泌尿系统症状:

尿钙增多可形成肾钙质沉着或泌尿系结石,故半数病人有尿路结石、肾绞痛、血尿、并发尿路梗阻感染,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尿沉淀多(呈白色)等症状。
血尿是本病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多为反复发作性、无痛性肉眼或镜下血尿。
少数病人可因反复尿路梗阻感染而造成肾脏损害,甚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骨骼病变:由于钙大量从尿中丢失,体内钙呈负平衡,少数病人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容易产生轻度骨质疏松、关节痛、骨折、畸形和佝偻病等。
全身表现:多饮、烦渴、多尿。

诊断
根据临床特征,尿钙增高而血钙正常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明确诊断还要依据试验室的相关检查和排除其他尿钙增多的原因。
1.临床特点 对原因不明的单纯的血尿患者,应询问家族有无尿结石史,对临床表现尿路感染以及尿路结石相应症状的患者,应收集24h尿并测定尿钙(uca)和尿肌酐(ucr);如果尿钙>每天0.1mmol/kg(>每天4mg/kg),就应测定uca/ucr的比率,此比值若>0.21可初步诊断本病。
2.尿检特点 尿分析可有镜下血尿,尿白细胞增多,无蛋白尿或仅轻度蛋白尿,无管型尿,可见草酸钙和(或)磷酸盐结晶,尿ph测定有助于鉴别分析尿结晶的性质,小儿可表现尿浓缩功能受损。
3.钙负荷试验 有条件者可作钙负荷试验,以鉴别是吸收型还是肾漏型,低钙饮食试验为每天摄入钙小于300mg,共3天,第4天2 h尿钙量仍然高于正常人时有诊断意义,近年有作者认为口服钙负荷试验无助于预期肾石病,不推荐用这项试验作为儿童高钙尿症的常规诊断评估,除非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升高,另有作者建议用限钙和静脉钙耐量试验分析确诊本病,方法为低钙低磷饮食3天后,第4天给予钙15mg/kg,静脉输入,于5h内滴完后,第3小时测血钙,并留24h尿测尿钙,如果尿钙排出量减去基础尿钙后,仍然超过滴入钙量的50%,尿磷排出量在滴钙后第4~12小时较第0~4小时降低20%,表示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1.fanconi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对多种物质重吸收障碍而引起的葡萄糖尿,全氨基酸尿,不同程度的磷酸盐尿,碳酸氢盐尿和尿酸等有机酸尿,亦可同时累及近端和远端肾小管,伴有肾小管蛋白尿和电解质过多丢失,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代谢继发症,如高氯性酸中毒,低钾血症,高尿钙和骨代谢异常等,但由于同时存在多尿症状,很少发生肾结石和肾钙化。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除特有的临床表现外,主要表现为pth升高,血钙升高,血磷下降,而特发性尿钙增多症中钙离子一般正常,血磷和pth常接近正常低限。
3.骨髓瘤
临床表现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管功能不全及急慢性肾衰竭,主要由于轻链大量沉积在肾脏及高钙血症引起的上述症状,肾活检和骨髓穿刺可作确诊依据。
4.肾小管酸中毒
尿钙排出增多,血钙下降,临床表现骨痛及病理性骨折,伴有尿路结石,易继发尿路感染,甚至肾脏钙化,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呈现低比重尿,碱性尿。
5.髓质海绵肾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肾脏囊肿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多为镜下血尿,易有肾结石,引起腰痛,肾绞痛,尿路感染等,累及远端肾小管表现为肾浓缩酸化功能下降,肾静脉造影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的治疗主要是减少尿钙的排泄及预防尿路结石形成。以多饮水、限制高钙、高钠、高草酸饮食为主,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治疗为辅。如出现结石则按泌尿系结石对症处理,并注意防治尿路感染。
饮食控制

多饮水,低钠、低草酸类饮食,避免高钙饮食,每日钙摄入量应控制在 800mg 左右。
在治疗高尿钙患者中曾长期推荐低钙饮食,认为可以减少尿钙排泄。但是实践中发现,肠道中的钙可与草酸结合,减少草酸的摄入及排泄,降低泌尿系结石发生风险,因此现有研究并不支持严格控制饮食钙摄入量,低钙饮食不仅增加高钙尿症、泌尿系结石的风险,还影响患者的骨骼矿化,应慎重。
如采用低钙饮食,应注意评价,避免负钙平衡发生。

药物治疗

噻嗪类利尿剂:可减少尿钙排泄及利尿,是治疗高钙尿症的主要药物,适用于饮食控制不佳或高钙尿症持续存在并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的患者。尤其对肾漏型患者有较好疗效。
磷酸纤维素钠: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用于肠吸收型患者。
双膦酸盐类药物:明显改善患者骨密度。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如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预后尚好。如不及时治疗,迁延时间长者,如反复尿路感染、反复结石发作,则易造成尿路梗阻性肾脏损害,甚至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1、 多饮水,争取每天能排出约1500毫升以上的尿液。
2、 控制钙的摄取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钙质,但并非禁止。高钙的食物有乳制品、小鱼、海藻、大豆、萝卜干、豆腐和菠菜等。
3、 勿吃过多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包括豆类、甜菜、芹菜、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菠菜、草莓及茶。
4、 适当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维持尿道粘膜健康,也有助于避免结石复发,这类食物包括:胡萝卜、肝脏等。
5、 减少蛋白质的摄取量,包括肉类、干酪、鱼和鸡。

本病病因不明确,多与遗传相关,是一种多因素、多系统参与的钙代谢紊乱疾病。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

好评医生-特发性尿钙增多症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711 好评率(99.7%)

擅长:肾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1902 好评率(99.7%)

擅长: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痛风性肾病、多囊肾、肾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膀胱结石、尿毒症、尿路感染、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血尿、结石、高血压、糖尿病、肾脏损伤、肾盂肾炎、高尿酸血症、肾小球肾炎、尿道炎、肾虚、肾结石、脂肪肝、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643 好评率(100.0%)

擅长: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炎、肾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盂肾炎、高尿酸血症、尿路感染、妊娠合并多囊肾、血尿、膀胱炎、肾囊肿、肾病、尿路结石、慢性病、高血压、急性鼻咽炎、结石、糖尿病、肾脏损伤、肾结石、高脂血症、尿毒症、贫血、肾结核对侧肾积水、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重复肾、脂肪肝、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996 好评率(100.0%)

擅长: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性肾病、紫癜性肾炎、急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痛风性肾病、多囊肾、泌尿系结石、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血尿、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高血压、肾炎、泌尿系感染、糖尿病、肾结石、肾损伤、膜性肾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141 好评率(97.6%)

擅长:肾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痛风性肾病、多囊肾、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盂肾炎、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

相关文章-特发性尿钙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