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 金元时代已知本病能相互传染普遍流行,因有时疫痢之名。如<丹溪心法>记载,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

所有人群

有传染性粪口传播

常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中毒菌痢

1.急性菌痢
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后期的假膜性炎和溃疡,最后愈合。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

(1)普通型 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 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 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中毒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2.慢性菌痢
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部分病例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若瘢痕正在肠腺开口处,可阻塞肠腺,导致囊肿形成,其中贮存的病原菌可因囊肿破裂而间歇排出。分型如下:

(1)慢性隐伏型 病人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

(2)慢性迁延型 病人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3)慢性型急性发作 病人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

3.中毒菌痢
起病急骤,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但肠道病变和症状较轻微。儿童多发,一般见于2~7岁。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原菌多为褔氏或宋内氏痢疾杆菌。

1.血常规
急性菌痢患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轻至中度升高。慢性患者可有血红蛋白低等贫血的表现。
2.大便常规
典型者外观为鲜红黏冻状的稀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或脓细胞≥15个)和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
3.细菌培养
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可确诊。
4.特异性核酸检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探针杂交法可直接检查病原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助于早期诊断。
5.免疫学检查
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菌或抗原有助于菌痢的早期诊断,但易出现假阳性。
6.肠镜检查
急性菌痢患者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大量渗出液,有浅表溃疡。慢性患者肠黏膜呈颗粒状,可见溃疡或息肉,并可取病变部位分泌物作细菌培养。
7.X线钡餐检查
适用于慢性菌痢患者,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袋形消失、肠道狭窄、黏膜增厚或呈阶段状。

西医诊断:      1.急性菌痢
(1)流行病学:病前1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多见于夏秋季。

(2)临床特点:有发热、腹痛、腹泻(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里急后重,脓血粘液便等症状,左下腹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粪便镜检多数成堆的白细胞或脓细胞,满视野分散的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或镜检10个高倍视野,平均每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或连续两次检查每视野平均5个以上。
②粪便或肛拭子培养生长志贺菌。

③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粪便中志贺菌抗原成分,获得阳性结果。

2.中毒性菌痢
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突起高热(少数体温不升).腹泻一般较轻(成人患者腹泻较明显),粪便或灌肠液检查发现脓血或较多白细胞及红细胞,并迅速出现下列情况1种或1种以上。
(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精神萎靡、嗜睡、躁动、谵妄、反复惊厥、神志不清、昏迷等。

(2)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或灰白,四肢发凉,紫绀,脉细速,脉压差小,血压下降等(排除脱水因素).3.慢性菌痢
(1)急性发作型:病前2~6个月内有菌痢病史,本次发作前有受凉、进食生冷饮食或劳累等诱因。有急性菌痢症状,并能排除再感染者。粪便检查符合菌痢改变。

(2)迁延型: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发作,症状典型或不典型;或急性菌痢迁延不愈,病程超过两个月者。如能排除其他原因,或粪便培养生长志贺菌,可以确诊。

(3)隐匿型:有菌痢病史,临床症状已消失两个月以上,但粪便培养阳性,或肠镜检查肠粘膜有病变者。       西医诊断依据:      本病的诊断必须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力求及早确诊。应重视粪便检查,典型菌痢的大便量较少,纯为粘液及脓血,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和脓细胞。大便培养找到痢疾杆菌是确诊的依据。为提高培养阳性率,必须在发病早期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取新鲜、带有脓血的大便在床旁接种或及时送实验室。必须反覆多次送验,至少应连续3次。分离得痢疾杆菌后,应行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荧光抗体染色法和免疫荧光菌球法较培养法敏感,有早期诊断价值。           西医鉴别诊断:      1.急性菌痢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阿米巴痢疾: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明显降低,患者多为散发,缓慢起病,少有发热,腹痛轻,里急后重轻、大便次数不多,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果酱状,新鲜大便可查见原虫或包囊。

(2)病毒性肠炎:以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为常见。急性起病,呕吐、发热与腹泻为其临床特点。大便呈水样,偶带粘液。留粪便标本用电镜或免疫学方法直接查病毒或病毒抗原可确诊;取双份血清检测特异性抗体,亦可确诊。

(3)沙门菌肠炎: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婴儿沙门菌常引起人类肠炎。临床多为轻度腹泻,病程短,但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发热期较长,大便中常带粘液和脓血。抗生素治疗效果差,粪便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

(4)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以粪便细菌培养、动物结肠结扎试验(证实肠毒素存在的检测方法)及血清凝集试验可与急性菌痢相鉴别。

(5)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老年患者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必须考虑此病。表现为腹痛、腹泻、可伴发热,大便呈水样或粘液便,迁延数日可出现粘液血便。
另外,急性菌痢应注意与空肠弯曲菌肠炎、副溶血弧菌肠炎、耶尔森菌肠炎、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肠炎、亲水气单胞菌肠炎等相鉴别。

2.中毒性菌痢与下列疾病鉴别
(1)流行性乙型脑炎: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惊厥为其临床特点。与中毒性菌痢的鉴别,可用1%温盐水灌肠,取灌肠液检查;或作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脑脊液有异常改变,而中毒性菌痢患者的灌肠液中有粘液,涂片镜检有大量红、白细胞。

(2)肺炎:有呼吸急促、咳嗽、紫绀,肺部体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X线检查肺部可有病变。

(3)脑型疟疾: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和血涂片检查疟原虫,不难作出诊断。

(4)重度中暑:有高温接触史,肛温显著升高,皮肤灼热无汗,可伴有谵语、惊厥及昏迷等神经症状,而粪便涂片镜检无异常。

3.慢性菌痢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抗菌痢治疗无效。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有广泛出血点或溃疡,粘膜脆性强易出血。晚期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结肠袋消失,结肠变短,管腔变小,可见狭窄区。

(2)直肠或结肠癌:发生于40岁以上者较多,常见血便或脓血便,随后出现腹泻、体重减轻、贫血等表现。做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及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高位者需行钡灌肠X线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3)慢性血吸虫病:有流行区河水接触史,肝脾多肿大,血象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环卵沉淀试验阳性,粪便孵化沉淀检查有毛蚴,肠镜检查直肠粘膜充血水肿,肠粘膜活检可见血吸虫卵。

西医治疗:      消化道隔离。注意适当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高热、腹泻频繁、腹痛剧烈时,应对症治疗。脱水时采用口服补液: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或枸橼酸三钠2.9g,氯化钾1.5g,加温开水至1000m1.脱水明显者给予静脉补液,酸中毒时,应给碱性溶液。

(2)抗菌治疗:根据当时、当地与病人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儿童慎用喹诺酮类药。

①诺氟沙星:每次0.4g,每日2次;儿童每日15~20mg/kg,分之次服,5~7日为1疗程。

②依诺沙星,每次0.4g,每日2次;儿童每日15~20mg/kg,分2次服,5~7日为1疗程。

③复方新诺明:每片含smz400mg和tmp80mg,每次2片,每日2次,首剂加倍,儿童剂量酌减。5~7日为1疗程。对有磺胺过敏、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血象。

④甲氧苄氨嘧啶(tmp) :常与磺胺类药物、抗生素或中草药伍用。每次0.1~0.15g,每日2次;儿童每日5~8mg/kg,分2次服, 5~7日为1疗程、用药时要注意观察血象。

⑤抗生素:酌情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肌肉注射,如丁胺卡那霉素0.2~0.4g,每日2次;庆大霉素8万u,每日2~3次,其次为氨苄青霉素4~8g/天,静脉滴注;磷霉素钠2~6g/天,静脉滴注。亦可用环丙沙星0.2g,每日2次,静脉滴注。

⑥短程快速疗法:诺氟沙星0.6g或黄连素1g (或土霉素1 .5,加tmp 0.2g,每12小时1次,4次为1疗程。高热时酌加泼尼松10~20mg,腹痛者酌加山莨菪碱(654-2)10~20mg.
2.中毒性菌痢
(1)解除血管痉挛:疾病早期即给予血管扩张药,以解除血管痉挛,可用山莨菪碱(654-2)或阿托品治疗。654-2剂量为每次40mg,儿童每次1~2mg/kg,每10~15分钟静注1次。病情危重时剂量加大,每次50~60mg,儿童每次 3~4mg/kg.待四肢转暖,面色微红,呼吸及循环改善时停药。也可用阿托品,每次0.03~0. 05mg/kg,用法同654-2.
(2)降温止惊:高热易致惊厥,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采用物理方法降温,同时用1%温盐水1000m1流动灌肠,并酌用适当退热剂。对极度躁动不安者用安定1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或水合氯醛40~60mg/kg灌肠;或苯巴比妥钠5mg/kg肌肉注射。

(3)防治循环衰竭
①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对无明显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者,按生理需要量补充,成人每日2500~3000m1;儿童每日 80~100ml/kg,分批静脉滴注。开始2~3批用1/2等渗液体,尔后用1/3等渗液体。对吐泻严重、有明显酸中毒及循环衰竭时,先用5%碳酸氢钠液,成人每次250~300m1,儿童每次5ml/kg、静脉快速滴入或静脉推注。后用2:1溶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溶液)成人每次 500m1,儿童每次10~20ml/kg,静脉点滴。尔后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成人每次不超过500m1,儿童按10~20ml/kg(一次最大量不超过300ml)静脉滴入。待有小便、酸中毒纠正及循环改善时,改用生理维持液补给。低钾者须补钾。根据病情掌握液体总量及速度。

②应用血管扩张药:对循环衰竭患者在扩容纠酸的基础上或与扩容纠酸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血管扩张药以改善微循环。常用654-2,用药方法同上。

③激素治疗:早期应用激素可较快地缓解高热和感染中毒症状,防止病情加重。常用泼尼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泼尼龙的用量成人每日300~400mg,儿童每日5~10mg/kg,分3~4次,加入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剂量为0.5~1.0mg/kg,加入输液瓶莫菲氏滴管内静脉滴注,必要时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

④毛地黄制剂的应用:心功能不全者,可用毛花甙丙或毒毛旋花子甙k治疗。

⑤缩血管药的应用:休克早期应用缩血管药可加重微循环障碍,减少组织的灌注量,弊多利少。经扩容纠酸、应用血管扩张药、强心、激素治疗等综合措施后,休克症状并无明显的好转或反趋恶化时,可加用升压药如间羟胺或多巴胺。

(4)防治脑水肿及呼吸衰竭。

①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用法同上).、
②应用脱水剂治疗:有脑水肿表现时,立即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1.0g/kg,静脉注射,4~6小时1次,与50%葡萄糖交替应用。必要时可用30%尿素每次0.5~1.0g/kg,静脉推注,直至脑水肿症状消失。

③其他:输液、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

(5) 抗菌治疗:近年来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为有效地控制感染,应联合使用两种抗菌药物。可采用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剂量同前。待能口服或中毒症状好转后,按急性菌痢治疗。

(6) 视伴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

3. 慢性菌痢
(1)生活规律,注意体质的增强:慢性菌痢患者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性,除急性发作型外,均可适当地参加些轻度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及气功等、这对增强体质、恢复体力有一定帮助。对于食欲差、长期腹泻、消化吸收不良者,注意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粪便细菌培养阳性者作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粪便培养阴性者,采用既往未用过的抗菌药物,或根据该地区耐药菌株的情况,采用较有效的药物。最好应用两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疗程延长到10~14天。有时可反复多个疗程,直至症状消失,细菌检查转阴为止。但切忌过多滥用抗菌药物,否则易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肠道菌群失调。

(3)治疗肠粘膜病变:对肠粘膜有病变者,可用2%磺胺嘧啶银胶悬液或0.3%黄连素液保留灌肠治疗。每次用量为200m1,每晚保留灌肠1次,14~21天为1疗程。

(4)肠功能紊乱的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易发生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便次增多,但粪便涂片镜检无明显异常,可用乳酶生、乳酸菌素或双歧杆菌制剂等治疗。

(5)其他治疗:免疫功能异常者,酌用免疫调整剂。对并发症或伴发病如肠寄生虫病(蛔虫、钩虫)、贫血或其他疾病等,均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中医治疗:      (1)湿热痢:治法:清热化湿解毒,辅以调气行血。
方药:初起用芍药汤加减。方用黄连、黄芩清热化湿解毒;当归、芍药、甘草行血和营;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大黄泻实热。兼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者,加葛根、连翘、荆芥等。挟食滞者,加六曲、山楂。
如热重下痢,赤多白少,或纯赤痢,发热较高,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滑数者可用白头翁汤清热解毒,酌加银花、芍药、枳实、甘草等。

(2)疫毒痢: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方用白头翁凉血解毒;黄连,黄柏、秦皮苦寒化湿清热。可加银花、黄芩、赤芍、丹皮等清热凉血。如高热神昏抽搐,可服紫雪丹以清营熄风。
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多,喘促,脉细弱者,是正虚邪陷、内闭外脱之证,可急服参附汤或生脉散治疗。脱证解除后、仍按原证治疗。
在疫毒痢和湿热痢过程中,若出现饮食不进、恶心呕吐、精神疲乏证候,称“噤口痢”,是由于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上攻于胃,胃失和降,运化无权所致。可用开噤散加减。方用黄连、石富菖、茯苓、陈皮、半夏、荷叶蒂、大黄等煎水少量多次徐徐咽下,以解毒降逆。如胃之气阴耗伤较甚者,可酌加人参、麦冬、石斛、沙参等,以和胃养津。如“噤口”症状解除,仍可按疫毒痢或湿热痢进行治疗。

(3)阴虚痢:治法:坚阴泄热,扶正止痢。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去干姜。方中阿胶、黄连、黄芩,坚阴止痢;芍药、当归和血止痛;加瓜蒌润肠而泻利气机。本证不宜攻,免伤真阴。可取酸甘化阴法或从养精气治。

(4)休息痢:治法:健脾益气,清化湿热。发作时以清化湿热为主,休止时以健脾益气为主。
方药:发作时可用芍药汤或白头翁汤加减。休止时可用健脾和胃汤合香连丸。

(5)虚寒痢:治法:温补脾肾,佐以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养脏汤加减。方用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干姜温中散寒;肉桂、肉豆蔻温肾止泻;木香调气理脾;当归、白芍和血止痛;诃子、赤石脂、罂粟壳涩肠止泻固脱;梗米养胃和中;炙甘草和中。      中药治疗:      马齿苋、苦参、铁苋菜、地锦草等对细菌性痢疾均有一定疗效。     针灸治疗:     主穴:天枢、止泻或关元,足三里或上巨墟。配穴:发热配曲池、合谷;上腹痛配中脘;呕吐配内关;里急后重配阴陵泉。每天:1~2次,5~6天为1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菌痢用抗菌药或单纯服用汤药均可治愈。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儿童,且惊厥、昏迷等症状常出现在腹痛下痢之前,病情险恶,宜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慢性菌痢病程长,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除用抗菌药控制急性症状外,按中医分型辨证施治用汤药治疗,同时可加用针刺治疗以调整肠道功能紊乱。诊治参考:

1.急性菌痢的治疗,短程快速(2日)疗法:先后采用土霉素+tmp、黄连素+tmp、吡派酸+tmp、诺氟沙星+tmp等,单一疗程治愈率可达95%以上。中医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辅以调气行血。初期用芍药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白头翁汤加减。

2.中毒性菌痢发病急骤,病情险恶,宜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血管扩张药以解除血管痉挛,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防治循环衰竭。应用脱水剂防治脑水肿及呼吸衰竭。中医的治疗是清热解毒凉血,应用白头翁汤加减。对出现休克者,急服参附汤或生脉散治疗。

3.慢性菌痢病程长,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除重视一般治疗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阴虚痢的治疗是坚阴泄热,扶正止痢。用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休息痢发作时以清化湿热为主,可用白头翁汤加减。休止时以健脾益气为主,可用健脾和胃汤合香连丸。对虚寒痢应温补脾肾,佐以固脱。用桃花汤合养脏汤加减。     疗效评定标准:  1.急性与中毒性菌痢
(1)近期治愈:
①症状消失。
②每日大便不超过两次,且外观正常。
③粪便镜检:停药后隔日检查1次,连续两次,查10个高倍视野,每视野白细胞数均不超过 3个。
④粪便培养或荧光抗体检查:停药后隔日1次,连续两次阴性。如无条件做此两项检查,应达到①②③项,并在停药后观察4日无改变。

(2)治愈: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内容包括症状、体征、粪便检查及细菌培养,经6次随访,各项均为阴性。

2.慢性菌痢
(1)近期治愈:除达到急性菌痢的近愈标准外,肠镜检查结果正常。设备条件不足的单位,在患者达到急性菌痢近愈标准的前3项后,须停药观察8天。各项检查均无改变,始可出院。

(2)治愈:同急性菌痢。       预后:       本病一般只要治疗得当,多在1~2周内痊愈。若急性菌痢处理不当,易致慢性菌痢。慢性期患者常并发营养不良、贫血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一般预后良好,大多在短期内治愈。急性菌痢如治疗不当可转为慢性菌痢。中毒性菌痢如未能及时诊治或并有严重伴发病和并发症者,则预后不良。

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的受害者中,儿童最多,青少年次之,对中小学生健康危害很大。菌痢又与学校卫生环境的好坏、健康教育与知识水平的高低有直接联系。所以,预防细菌性痢疾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青少年痢疾后,会有发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其中,一部分人久治不愈,转为慢性,经常有腹痛血便,导致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另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出现中毒症状,常因迅速出现的休克和呼吸衰竭等原因而死亡。
一旦确诊为细菌性痢疾后,应卧床休息。病情较轻的,可吃流质、半流质食物,但不能吃生冷、多油、多渣和刺激性的东西;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普通膳食。如果有高烧、呕吐严重、脱水,或者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的,则应住院治疗观察,给于输液和对症治疗。
痢疾杆菌能被磺胺和各种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等)消灭。但是,近年来对这些药物有耐药性的痢疾杆菌菌株越来越多,以致治疗效果下降。所以,医生们选用更新的一代抗生素和磺胺药,如吡哌酸、氟哌酸、庆大霉素等来进行治疗;此外,痢特灵、黄连素、增效磺胺,也很有效。这些药物通常由医生根据当时本地区的细菌药敏情况来选用,而且要彻底、足量治疗以防慢性化,所以一般不要自作主张乱服。
对于慢性菌痢,除坚持抗菌治疗外,一般还可使用皮下注射多价痢疾酒精菌苗的方法进行免疫治疗,疗效较好。日常生活方面,慢性菌痢患者生活应有规律,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则既要富有营养,又要易消化、少渣滓,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患慢性菌痢时间较长的青少年,还要酌情增加维生素C、叶酸、乳酶生和枯草杆菌片等服用,以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使肠道里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也受到抑制,加重肠功能紊乱。
对于中毒性痢疾,只要及早诊断,及早送医院采取综合性抢救措施,大部分患者仍能治愈。
根据学校群体的特点,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首先,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水源污染,消灭苍蝇。
要控制好传染源,做到对急性病人的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和治疗。

好评医生-细菌性痢疾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5067 好评率(99.0%)

擅长: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痢疾、肝病、戊肝、乙肝、脂肪肝、甲型肝炎、慢性乙肝、乙型肝炎、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结核病、颈部淋巴结结核、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急性鼻咽炎、丙肝、肝硬化、细菌感染、梅毒、水痘、病毒感染、肝炎、破伤风、胃病、出血热、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恙虫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845 好评率(100.0%)

擅长: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慢性丙型肝炎、药物性肝病、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甲型肝炎、艾滋病、HIV感染、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腮腺炎、急性传染病、麻疹、狂犬病、痢疾、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病、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肝病、布病、支原体肺炎、alagille综合征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860 好评率(99.6%)

擅长:肝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腹水、急慢性肝炎、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药物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艾滋病、HIV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狂犬病、痢疾、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结核病、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乙型肝炎、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

可咨询
服务人次 5658 好评率(100.0%)

擅长:急性传染病、狂犬病、风疹、痢疾、麻疹、肝病、戊肝、乙肝、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慢性乙肝、甲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慢性肝病、重型肝炎、药物性肝病、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结核病、肺结核、性病、HIV感染、艾滋病、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性疾病、丙肝、梅毒、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破伤风、艾滋病潜伏期

可咨询
服务人次 7090 好评率(98.8%)

擅长:急性传染病、麻疹、狂犬病、痢疾、肝病、戊肝、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甲型肝炎、肝腹水、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慢性肝病、结核病、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颈部淋巴结结核、肺外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性病、艾滋病、呼吸道感染、腮腺炎、呼吸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感染性疾病、丙肝、肝硬化、手足口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感染、急性鼻咽炎

相关问答-细菌性痢疾

更多
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烧吗?恶心呕吐吗?可能是消化不良,也有可能是吃多了,伤食了,先观察暂时不用,可以吃益生菌常用的就可以嗯,可以吃的酪酸梭菌儿童的那种不客气
申海莉 威海市中心医院
2024-02-09
多久了?有没有什么不舒服?一般需要消炎益生菌妈咪爱调节肠道菌群查血了吗需要查个血看看发热原因需要查血这个是抗生素
刘滕 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2019-06-26
您好,宝宝有什么症状?大便一天几次你好,这种情况多长时间了?好的现在多长时间了?拉的厉害
刘江 邢台市人民医院
2018-12-10

相关文章-细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