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患上产后抑郁症到底是谁的错?

1月14日

每个女性都是折翼天使,为你下凡,嫁与你为妻,为你生儿育女,尤其产后还易发生抑郁症,严重的时候都可能会有离开凡间重回天上的冲动。所以身为丈夫应该产前产后好好呵护妻子,任劳任怨,让妻子好好感受来自你宽阔胸膛间的爱,不要轻易动离开你的心才是最重要啊!

有这么一些产妇,在生完孩子之后性情大变。她可能会突然情绪低落,一言不发,也可能莫名其妙冲你大发雷霆,会经常烦躁、哭泣,可能也会突然伤害孩子,甚至是她自己。

这时候作为丈夫或者朋友的你,也许会对着她大喊:你是不是疯了!

她没疯,她是抑郁了。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也有约8%~15%的患者在产后2-3个月内发病[1]。

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有差异,西方国家报道为3.5%~33%,国内为3.85%~18.48%[2]。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

大多数产后抑郁症患者可在3-5个月恢复,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可在一年内康复,如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1]。

一、产后抑郁症的表现

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

别让坏情绪吃掉你

二、产后抑郁症的原因

产后抑郁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为止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被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内分泌

 在产褥期中,内分泌的改变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性腺激素的平衡紊乱相关[3]。另外,有研究报道,与甲状腺功能不良也有关。

2、心理退化现象

心理分析家认为,所有妇女在孕期及产后均会出现心理“退化”现象(即在行为上变得更具有孩子气),这种改变可引起心理冲突[3]。

3、社会心理因素

如产妇的不良处世表现、情绪控制差、分娩前的心理准备不足、缺少家庭的支持、婴儿的性别和健康状况、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住房困难、夫妻关系不和睦等等,可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加速其发展[1]。

4、产妇的性格

内向型性格的产妇,多虑、情绪不稳定等,易产生抑郁、烦躁、焦虑等情绪[4]。

5、分娩方式

有研究证明手术生产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非手术生产的产妇。产妇生产时因为疼痛本身就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对手术生产的紧张和恐惧,以及产后的一些并发症,若没有及时的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将非常容易引发抑郁和焦虑[4]。

6、遗传

有精神病史的家族中,尤其是产后抑郁症病史,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要高于无家族病史的产妇。

放轻松,你越怕它越强大

三、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1、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孕妇及家人需要正确认识妊娠、分娩生理,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支持,减少孕妇各方面的压力。

2、医务人员服务时使用语言技巧,避免医源性负面影响。如不宜安排正常产妇与生育畸形儿、死胎、死产的产妇同住,对于这些产妇医务人员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友善和关爱,帮助她们尽快走出心理的雾霾。

3、分娩过程及疼痛对产后抑郁影响较大,对分娩过程给予充分的关注,在生理上、心理上全力支持,重视丈夫的参与对产妇的积极作用。

4、对具有高危因素(孕前情绪异常、手术产、难产、滞产等)者进行干预,及早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

5、产后抑郁不同于典型抑郁症,抑郁并不一定是病人最初或最重要症状,患者可能最早出现的是失眠、焦虑、激动、意识错乱等,可以通过产褥期抑郁筛查量表(PDSS)对产妇进行筛查及诊断,以便及早治疗。

四、产后抑郁症的治疗

目前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大多采取以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5]

每个女性都是折翼天使,你甭管她是哪先着的地,反正是为你下凡了,嫁与你为妻,为你生儿育女,尤其产后还易发生抑郁症,严重的时候都可能会有离开凡间重回天上的冲动。

所以身为丈夫的你们更应该产前产后好好呵护妻子,任劳任怨,让妻子好好感受来自你宽阔胸膛间的爱,不要轻易动离开你的心才是最重要啊!

参考文献:

[1]蔡国华等,产后抑郁症综述[J].现代护理,2003(9):178-180

[2]张雨健等,产后抑郁症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论坛,2016(6):471-474

[3]聂岚、唐小琴,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与预防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0,2058-2059

[4]凌雁,产后抑郁症病因研究现状及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83-1584

[5]崔才三,隋京美,产后抑郁症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7):319-321

作者:小一 编辑:小一

审稿专家:王禹医生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