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宫颈癌,我们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

12月6日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的第二大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人,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患了宫颈癌。而在发达国家,自从全面开展宫颈癌筛查30年来,宫颈癌的患病率减少了50%以上。 因此,宫颈癌是可以避免的。

01

一天我在体检中心出诊,负责女宾体检。一位40岁左右的女士走了进来,外表端庄大方,着装得体,一看就是位非常有文化涵养的女性。

她坐下后对我说:“吴医生,我想做个专项检查。”

我打开她的体检指引仔细一看,发现她已经很自觉地勾选好自己需要的项目:

阴道分泌物滴虫、念珠菌培养、淋球菌培养、衣原体培养;卵巢癌筛查(CA125)、艾滋病抗体筛查;子宫附件彩超几项。

“为什么做这几项?”我有点疑问。

“我每年都要做一下女性方面的体检,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比较熟了。”

“哦,非常好,保持健康的意识比较强。”我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说。

“不过你做过宫颈癌筛查吗?”

“宫颈癌筛查?这些不是吗?我的选择项目里面不包括吗?我每年都是查这些的。”

我顿时明白了这位体检客户的问题所在:她注重健康,但还是缺乏预防宫颈癌的医学知识,漏掉了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预防和筛查宫颈癌的必须做两项检查:定期检查宫颈细胞学(TCT)和(HPV)。”

她欣然采纳了我的建议,增加了这两个项目。

几天后结果回报:阴道分泌物各项检查及妇科彩超检查均无异常,但宫颈抹片检查报告却明确异常:

HPV 16型阳性(提示她存在高危病毒感染)

TCT:HISL鳞状上皮细胞内高度病变(她的宫颈已经开始发生异常的病变)

我赶紧把她转介到妇科,她做了进一步检查,经过一个宫颈的小手术,很快就完全康复了……

春雨医生

02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的第二大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人,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患了宫颈癌。而在发达国家,自从全面开展宫颈癌筛查30年来,宫颈癌的患病率减少了50%以上

因此,宫颈癌是可以避免的

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大约几年、甚至十几年,因而早期宫颈癌筛查与诊断非常重要,也是目前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什么是TCT呢?

TCT是“液基细胞学检查” 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新的细胞学技术,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首先方法。

什么是HPV呢?

HPV学名叫“人乳头状病毒”,分很多型,但只有高危的几个类型才与宫颈癌有明确的关系,尤其是16型和18型是最危险的两型。约65%的宫颈癌与这两型的感染相关。所以定期检查HPV也是很重要的。

什么时候开始做宫颈癌筛查呢?

由于国内没有国家级的权威筛查指南,我们临床中采用2012年美国癌症协会、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学协会、美国临床病理协会推荐的宫颈癌筛查指南,有以下几个要点:

① 宫颈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21岁;

② 21-29岁的有性经历的女性每3年做一次TCT检查,不推荐进行(HPV)基因检测;

③ 30-65岁每三年做一次TCT检查,每5年做一次TCT+HPV联合检查;

④ HPV(+)/TCT(-)者,推荐1年后重复联合筛查;

⑤接种了宫颈癌疫苗(更确切的说应该是HPV疫苗)者仍需要进行宫颈癌筛查。

春雨医生

什么年龄可以停止宫颈癌筛查?

①大于65岁,且既往20年筛查正常,没有免疫缺陷疾病的女性。

②做过子宫全切手术(宫颈、子宫一起完全切除),且术前的宫颈癌筛查结果正常的女性。

筛查发现异常后怎么办?

TCT检查异常者,根据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若发现的异常病变组织进行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之后就是请妇科医生出手治疗啦。

感染了HPV怎么办?

不少人HPV感染后十分紧张,到处寻找治疗HPV的灵丹妙药,为此花了不少钱但疗效不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疗HPV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我们机体感染HPV后,淋巴细胞会竭尽全力地去杀灭它。一般情况下,包括致癌性HPV基因型在内的多数HPV感染通常在感染后6-12个月内消退,不需要药物治疗。

上面的内容太多了?记不住?

那就好好收下这句话!

关爱女性,请筛查宫颈癌!

参考文献

1 王超,杨宏英.宫颈癌筛查研究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6,43(3):232-235

2 朱佳妮,王东卓,刘宗唐.宫颈癌筛查技术研究进展[J],2016,32(6):597-600

3 de Sanjose S, Quint WG, Alemany L,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attribution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worldwide study. Lancet Oncol 2010; 11:1048.

4 Plummer M, Schiffman M, Castle PE, et al. A 2-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persistence among women with a cytological diagnosis of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or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J Infect Dis 2007; 195:1582.

5 Rodríguez AC, Schiffman M, Herrero R, et al. Rapid cleara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focus on persistent infections. J Natl Cancer Inst 2008; 100:513.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吴疆医生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家庭医学科

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