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在健身房随便练练,就能治好脊柱侧弯吗?丨剑眉专栏

10月20日

如果你有体态方面的问题需要纠正,那么首选肯定不是健身教练,起码在国内是如此。一些侧弯程度不严重的可以考虑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理化治疗结合支具等等,但是依旧需要定期观察病情的发展,毕竟治疗的目的是康复,而不是躲过手术,最终治疗效果评估还是建议让专业医生来做,不要单方面只听取康复师的建议。

不久前,一则微博引起了我的注意,标题为“60度脊柱侧弯能治好,健身真的如此神奇吗?”大致内容是一位60度脊柱侧弯的患者,在教练的忽悠下花了“毕生积蓄”买了私教课,因为教练承诺他可以纠正她的脊柱侧弯,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又一个健身教练套路的中招者,但是这引发了另一类思考——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各种声称可以治愈不良体态的人,更有很多教练声称自己接受过这类培训,那么真相如何?

春雨医生

新闻示意图

脊柱侧弯是什么?

春雨医生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有些健友在没有接触到脊柱侧弯的时候,很担心自己是否有这类问题,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脊柱经常向一侧弯曲,很担心会患上类似的问题,有些本质上只是自我无法科学的判断,再加上过于担心自己是脊柱侧弯,所以很容易误判自己。

其实脊柱侧弯很容易用肉眼识别,比如一个人正常站立下双肩的高低不一致就是脊柱侧弯最明显的体态,有经验的康复师还会观察比如肋廓、胸椎旋转、手臂和躯干的位置等等,当然不管哪种观测最终都需要拍一张站立位的全脊柱X光片来确定,说的再直白一些,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脊柱侧弯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简单的认识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C型,一种是S型,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C型是脊柱有一处侧弯,而S型则是脊柱有两处侧弯。

如果仅仅是通过C和S来说脊柱侧弯的话,那么S型更为棘手,因为S型侧弯有一种可能是有一处原发性侧弯,然后由于改变了身体受力,另一处代偿性的产生了弯曲,最主要是因为弯曲方向不同,导致治疗难度也就更大。

在成年人里脊柱侧弯不是很常见,高发年龄段大约在10-14岁左右,也就是小学到初中这个阶段,这类脊柱侧弯被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为什么叫特发呢?因为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至于成因则是多方面的,治疗方法我会在文章后面聊,另一类脊柱侧弯则是先天性的。

侧弯与度

还记得文章刚开始时那位求助健身教练的女生吗?如果你详细阅读原文会发现里面出现了60度一词,这个度就是指的侧弯角度。

我个人在生活中遇见的脊柱侧弯患者最严重的是45度,60度的脊柱侧弯不常见,我也仅仅在医学图片里见过类似的病历,尽管对于医生来说还有更严重的病历,私下和一些医生聊天时候听说还有超过100度脊柱侧弯的患者……因为文章开头所讲的那位女生就是60度脊柱侧弯,下图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位65度脊柱侧弯患者的X光片。

春雨医生

左图为脊柱侧弯65度,右图为手术纠正后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个“度数”呢?因为这个是判断脊柱侧弯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这就好像判断一个人近视程度一样,对于医生来说最终确定都是要通过X光片来进行

一般来说医生如何确定你的脊柱侧弯?

首先如我文章开始所讲,脊柱侧弯在外观、体态上很容易判断,但是医生还是会询问你诸如腰背是否疼痛,或者压按触碰你的身体同时询问你对触感的反应,同时医生还会观察你身体的情况,比如锁骨、肩膀、髋关节等等,或者让你做一些弯腰的动作,这些是在判断脊柱侧弯程度以及神经压迫等情况。

之所以讲这些是为了避免一些误会,有些医生根据病患的情况会观察下肢的长度、胸廓等等,有些人认为脊柱侧弯你看我脊柱就好了,看其他地方不是“耍流氓”么?

其实不然,脊柱侧弯的患者如果侧弯角度比较严重,那么就会导致身体长期受力不同,再加上脊柱这样特殊的位置,所以经常伴随着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长短腿”、高低肩、左右胸大小不一致等等,当然这些都需要有医生资质的,并且是专业科室的人来观察,如果是其他职业人群来做?那么你可以担心下是否遇见流氓了。

脊柱侧弯必须手术吗?

为了防止表述产生歧义,我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医生告诉你需要手术,那么你一定要考虑手术治疗,考虑到很多人对医患关系的存疑,所以额外建议一条,如果你对这个医生缺乏信任,也可以多找几个医生咨询。

还是以这个被教练忽悠的女生来举例吧,我们对她已知信息概括一下,她今年26岁,脊柱侧弯60度,十年前就应该手术了,结果一拖再拖。

通过刚才各小节的阅读,你肯定可以理解60度侧弯的严重性,而且不难发现10年前医生就建议她手术治疗,那么一般来说医生是通过什么判断最终告诉你需要手术的呢?

让我大胆的推断一下这名女生的脊柱侧弯是如何发生的。

首先十年前她16岁,这个年纪如果医生建议手术治疗,那么她当时侧弯程度可能在40度左右,你没看错当时还没有严重到60度,脊柱侧弯如果不及时治疗时会越来越严重的。

其次,16岁这个年纪比较尴尬,因为她的侧弯形成有可能是在生长发育阶段,也就是咱们刚才所讲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可能刚开始她的程度并不深,如果侧弯只在20度以内,那么通过简单的纠正、手法按摩等理化行为都可以,但是如果侧弯程度每年增加的话,则需要同时考虑介入支具治疗(就类似穿背背佳、打石膏、戴护具)。

特发性脊柱侧弯在10-14周岁病情发展最快,治疗都是越早发现越早干预,侧弯程度较深的超过18岁基本上只能手术治疗,所以即便是在30-40度之间,考虑非手术治疗的话,也要观察她定期恢复的情况,如果严重的话,按照目前医学水平依旧只有选择手术治疗。

刚才说了,这名女生16岁时这个年纪比较尴尬,医生当然知道患者更容易非手术治疗,但是他会权衡利弊,尤其在这个年纪如果非手术治疗不理想,那么随着患者年纪增加侧弯还会严重,最终还是要手术介入,之前的非术治疗等于白费时间和精力。

刚才讲的都是特发性脊柱侧弯为主,如果是先天性的脊柱侧弯……一定要只听医生的,耽误不得。

不是有很多人说可以不用手术治疗吗?

面对手术治疗大部分人望而却步,这是人之常情。

于是很多人把希望寄托于非手术治疗,网上也的确有很多类似的教程,也有很多人声称可以通过非手术的方式治疗脊柱侧弯。

如果你考虑非术治疗的话,我给你以下两点参考。

  • 1、医生说可以考虑非术治疗(理疗、配合支具等);

  • 2、未满18周岁的非先天性脊柱侧弯。

如果是成年人,如果医生说手术治疗,那还是手术治疗。

的确有一些非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在成年人脊柱侧弯中,而且有些还是程度较深的,但是评估结果仅仅是侧弯的改善,缺少更深入的数据以及后续的病人情况跟进,这些所谓的研究往往都被打着非术治疗的人当做活广告,在这里我希望各位读者要明白2个概念。

  • 首先,脊柱侧弯的治疗不是简简单单的把脊柱给你弄直了。

  • 其次,医学上承认一个治疗手法的确实有效是需要大量的临床、实验论证,而且还要观察病人后续的情况。

所以对于一些宣称侧弯程度严重也可以非术治疗的,我只能说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治疗效果需要专业评估。

网上的确有很多自我纠正的教程,但是脊柱侧弯本身成因负责、情况复杂,即便是专业医师也要参考影像学X光片和面诊才能了解病人的情况,病人自身只是患有该病,但是对病症程度并没有多么客观的认识,看着视频自己治疗往往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网上很多自我纠正的“资料”不能说他没用,但是他没有告诉你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解决的只是这个问题里难度最低的那一类。

一些程度较轻的脊柱侧弯的确可以自行治疗,比如由于不良坐姿导致的脊柱会走位肌肉张力不对称,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一些锻炼、按摩手法治疗等等改善的。

一些侧弯程度不严重的可以考虑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理化治疗结合支具等等,但是依旧需要定期观察病情的发展,毕竟治疗的目的是康复,而不是躲过手术,最终治疗效果评估还是建议让专业医生来做,不要单方面只听取康复师的建议。

最后,健身教练能解决什么?

如果你有体态方面的问题需要纠正,那么首选肯定不是健身教练,起码在国内是如此。

我不知道未来健身教练的市场发展如何,但是就目前来看遇见一个可以帮助你解决简单体态问题的人……概率应该是微博转发好友抽奖差不多吧。

这并不是我悲观,首先体态纠正要想学好的话需要熟悉功能解剖和运动解剖,前者是为了了解肌肉功能,后者则是为了更好的分析成因,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些生物力学的知识,起码对于一些不良体态的形成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但是啃食这些知识对于一个以销售为主的教练来说,实在是耽误业绩的行为,而且即便是你学会这些知识,真正实践又是另一个难度的事。

以我为例,尽管基础知识有一定积累,但我从不给人做形体纠正,如果可以通过训练动作、行为改变的话,顶多我会告诉他如何正确的做动作,即便是他由于一类类似肌肉紧张程度造成的问题,我也会让他进行自我放松,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专业的康复、体态纠正“出师”前需要大量的实践,并不是毕业了就直接投身工作,他们尚且如此,更别说盯着你荷包的教练了。所以面对类似体态纠正的事,还是找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士。

春雨医生

嘿,以上就是新一期的【剑眉专栏】——由健身教练剑眉带来的健身科普专栏,本专栏每周四更新,有兴趣的朋友定期来春雨看哟。

专栏的更多历史文章:

如何防止自己“死”在健身房?丨剑眉专栏

一节健身课减掉6斤脂肪,可能吗?丨剑眉专栏

健身到底是什么,要如何开始才好?

健身之后全身都在疼,怎么缓解?

想摆脱虚胖?这么做就对了!丨剑眉专栏

培训7天就上岗的健身教练真的靠谱吗?丨剑眉专栏

不靠谱的减肥产品,都长什么样儿?丨剑眉专栏

长成这样的减肥药,你就别信了!丨剑眉专栏

左旋肉碱、酵素…吃这些减肥能靠谱吗?丨剑眉专栏

家用健身器械,买这些就足够了丨剑眉专栏

上个减肥真人秀,真的能让人瘦下来吗?丨剑眉专栏

图片来源:123rf.com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